云南丨歌剧《小河淌水》:演绎秘境生死恋
↑《小河淌水》精彩集锦。
9月9日,云南省选送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歌剧《小河淌水》,精彩亮相央视网和国家民委门户网站。该剧由云南民族大学倾力打造,是云南省首个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歌剧项目。
▲《小河淌水》宣传海报。
“月亮出来亮汪汪,小河依偎着月亮流向远方……小河喊来了天边的月亮,他们在把悄悄的话儿讲。”这是歌剧《小河淌水》中的优美歌词,它见证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生死之恋,映照了世间矢志不渝的真挚爱情。
伴随着委婉动听的歌声,一部充满民族韵味的浪漫主义抒情歌剧《小河淌水》就此拉开了帷幕——在茶马古道上,赶马哥乌里与月亮坡姑娘依湄相遇相识,两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赞歌。
▲《小河淌水》剧照。
歌剧《小河淌水》的创作初衷,就是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富有当代价值的精华转化成典型的艺术形象,使传统文化中真善美的基因跨越时空,观照现实,让人们不忘爱的初心。
该剧将云南的民族传统文化运用歌剧交响化的音乐手段,和云南独特、唯美的艺术舞台呈现形式相结合,使剧目既体现了云南地域和民族特色,又将人类最质朴的情感进行戏剧升华。
《小河淌水》由云南民族大学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打造,由作曲家张难、张朝父子谱曲,颜全毅、马良华(执笔)编剧,孙晋昆担任导演,指挥家汤沐海担任首演指挥,青年指挥家黄屹担任巡演指挥,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担任声乐总监,女高音歌唱家、项目负责人高淑琴出演女主角,男高音歌唱家、歌剧演员王凯出演男主角。
▲《小河淌水》剧照。
“爱的初心”是歌剧《小河淌水》的关键词。男女主人公“用生命来印证爱与信仰的真实与永恒”是该剧所要表达的主题立意。
导演孙晋昆表示,这部凄美的浪漫主义抒情歌剧,与大多数剧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悲剧的发生、发展、结果并非是善与恶、美与丑的矛盾冲突,而是以真善美为出发点引发的触动心灵的悲剧,这种悲剧的结局让真善美得以升华。
▲《小河淌水》剧照。
呈现方式上,该剧以大云南的视野来设置戏剧规定情景,采取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非特定和泛指向的规定情景构建该剧空灵、浪漫、神秘和唯美的艺术风格。
作曲家张朝表示,该剧在音乐上融入了云南的空灵、浪漫、唯美的深邃意境,音乐创作理念是将剧中人物形象与云南独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元素结合,融入彝族、哈尼族、白族等多个民族的音乐元素,还加入了巴乌等云南民族乐器,运用交响化的音乐手段使民族民间音乐融汇升华,展现了中华民族和谐共融的崇高艺术之美。
项目负责人高淑琴表示,希望这条发源于云南,蜿蜒流淌了半个多世纪的清澈“小河”,能够通过一代又一代音乐人的传承与创新,使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汇入世界文化艺术之海。
▲《小河淌水》剧照。
《小河淌水》于2020年9月10日在云南大剧院成功首演,修改提升后于同年11月进行巡演,共完成了八个场次的演出。此前,该剧曾入选2016年云南省文艺精品创作扶持资金资助项目,云南省民委2018年度、2019年度民族文化“百项精品”工程项目,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
剧评 | 歌剧创作的崭新尝试
景作人
▲《小河淌水》剧照。
《小河淌水》剧本的结构及层次安排符合歌剧规律,其内涵展示、戏剧铺垫、戏剧蓄势、戏剧高潮富有逻辑性,音乐脉络清晰。尤其是第三幕,乌里扔掉恋草花解药,不负对爱人许诺,表现了他的忠诚;善良的依湄却因为失去唯一的解药而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样的剧情处理,为整部歌剧带来了情感的升华与戏剧性的迭起,使人们感受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悲剧爱情。此时,歌剧将深情、激情、悲情、哀情融为一体,把“音乐的戏剧,戏剧的音乐”这一创作原则推向了顶点。
音乐是这部歌剧的一大亮点。作曲家张朝合理地把握歌剧体裁,以音乐作为推动戏剧情节的主体并贯穿始终,用充满美感、地域特色鲜明的旋律,充分地浸润歌剧中的咏叹调、宣叙调乃至咏叙调,继而将消化“反刍”之后的民族音调融入其中,取得了音乐上的创造性突破。不同色彩、情绪、韵味的音乐,不仅展示了歌剧的唯美性、自然性、抒情性、戏剧性,而且以此为手段,烘托了该剧“颂扬人间真爱”的主题。
▲《小河淌水》剧照。
为达到演出的高水准,该剧特聘请指挥大师汤沐海执棒。他对全场把控非常严谨,对演员及乐团都有着清晰的引导,对音乐有着深入精准的理解和恰如其分的演绎。当歌剧情节发展到高潮时,他以极佳的爆发力,营造出扣人心弦的戏剧张力,使歌剧瞬间达到情绪迸发与情感交融的顶点。
▲《小河淌水》剧照。
歌剧《小河淌水》在舞美、服装、灯光,特别是音响方面都有其特色与成功之处。剧中并没有追求奢华的舞美,而是以简洁与流畅的方式彰显了民族特色,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小河淌水》是一部难得的好戏。它的好,贵在有风格,有特点,有民族性,有创意感,为民族歌剧的发展带来了创作上的启示和创意上的经验。
(图文资料来源于国家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