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悠久歷史,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改革開放四十年,奮斗著,幸福著

 
  “對於我個人而言,改革開放的四十年是我人生中最為重要的四十年。”談及改革開放,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感觸頗深。他的人生正是因改革開放迎來轉折。”
 
  1978年,單霽翔還是一個沒有讀書機會的工人,正是改革開放為他帶來了珍貴的學習機會,從此上大學、留學一直讀到博士。40年后,這位從小在四合院裡長大,卻從沒想到自己會到“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來工作的人,在58歲那年,走進故宮,最終成為一位重啟宮門的故宮守門人……[更多]

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打開塵封的歷史,解讀經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種生動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加以表達。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傳遞出的“正能量”,恰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元素。

“總結故宮經驗,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一切工作要以觀眾方便為中心,設身處地地在博物館當個觀眾,每天走上一趟,你就知道觀眾在哪些方面還不方便,這樣你就會有所改正。”

“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這八個詞的本質,是要求故宮博物院要採用人性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目的是讓故宮文化資源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對於我們來說這是一場管理革命。

2012年年初,單霽翔臨危受命、執掌故宮。六年間,從“故宮黑”到“故宮跑”,再到“故宮萌”,故宮完成一次次“蛻變式”發展。用幽默的方式,講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實際行動,將“故宮情結”進行到底。

“在這六年的時間裡,我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緊迫和深刻的。必須承認,故宮博物院院長是一個風險很大的崗位,一定要把每一件事都預想好、安排好。我給自己打70分,比及格好一點。因為故宮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滿分還遠遠達不到。”

“我也不是段子手,我不講段子,我是講故事。博物館的文化需要通過喜聞樂見的講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善於使用“幽默”,是一種很有效的溝通交流手段。幽默只是形式,豐富的文化內容,以及它傳遞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

改革開放40年帶來的巨大變化,使人們的能力在為社會做貢獻時得到巨大的提升。這40年,對單霽翔而言,意義非凡。

“改革開放后不久,我得到了去日本留學的機會,開始從事關於歷史性城市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研究工作,回國以后也在工作的同時繼續深造,從理論和實踐上對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提升。”

“我竭盡全力,在我的每一個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到盡職盡責,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發展的偉大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回看不斷奮斗和收獲最多的這四十年,這些匆匆時光,是幸福的,我也無怨無悔。”

五月的紫禁城,朱牆黃瓦,桃紅柳綠,春色滿園。在京城美麗的春日時節,我們再度踏進故宮,對話這位自稱在“世界上最大四合院”看門的院長單霽翔。

“院長來了!”午后間隙,顧不得休息,單院長疾步走入採訪間——位於建福宮中幽靜雅致的靜怡軒。因為要接受我們的視頻採訪,單院長特意穿了一身筆挺的灰色西服,顯得格外精神,唯一不變的,還是腳踩標志性的黑色老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