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见证人·第二期|单霁翔:改革开放四十年,奋斗着,幸福着【2】
执掌宫门六年:只给自己打70分
人民网:博物馆馆长应该是严肃的,但您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风趣幽默的。很多人用“段子手”、“网红”来形容您,您喜欢这样的评价吗?
单霁翔:其实我不是段子手,我不讲段子,我是讲故事。博物馆的文化需要通过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我有个特点,讲话不用稿,说的时候还带点口头语。我觉得应该讲文物背后的故事,善于使用“幽默”,是一种很有效的沟通交流手段。一段演讲在吸引观众会心一笑的同时,也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只是形式,丰富的文化内容,以及它传递的“正能量”,才是最重要的。我不仅是一个看门人,还应该是一个讲解员,把历史和文物藏品背后的故事讲出来,可能人们会更爱听一点。
人民网:在《朗读者》节目中,大家惊诧于您不仅能准确记得故宫文物的数量,还用了整整五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故宫的9371间房间,能否和我们聊一聊您的“故宫情结”?
单霁翔:我是在北京长大的,住了很多四合院,我开玩笑说,没想到最后一个岗位是在北京最大的四合院看门。
我到故宫博物院之前,曾在北京市文物局及国家文物局工作过,调研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让我的视野、关注的重点紧紧锁定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文物局工作期间,很多方面的工作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有着较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对故宫并不陌生。2012年年初,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担任这个知名世界文化遗产地的“看门人”。我深刻地感受到,故宫的文化底蕴深不可测,文化资源博大精深。面对故宫这处有着600年历史的文化瑰宝,面对故宫博物院这座有着90年历史的文化圣地,必须心怀敬意地加以研究、小心翼翼地进行保护。
人民网:2012年年初您临危受命,执掌故宫,从“故宫黑”到“故宫跑”,再到“故宫萌”,这六年故宫发展成绩不俗,回想当时入宫,您压力大吗?
单霁翔:2012年年初进入故宫博物院,到现在已经整整6年了。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紧迫和深刻的。必须承认,故宫博物院院长是一个风险很大的岗位,一定要把每一件事都预想好、安排好。
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对我的能力、学识、经验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的工作从调查研究开始。分别向各位院领导讨教,到故宫博物院的30多个部处走访,利用节假日拜访在职和离退休的著名学者、文物专家和历任院领导,聆听大家的指导和建议。可以说,故宫博物院开展每一项工作,往往都深刻而多样地交织着“两难”的问题,都需要“左顾右盼”,三思而后行,都需要掌握其中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加以判断与应对。
人民网:如果让您给这六年打个分,您给自己打多少分?
单霁翔:我觉得能打70分,比及格好一点。因为故宫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满分还远远达不到。世界上没有一座博物馆的藏品中,珍贵文物的比例占比如此高,93.2%是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文物,我们现在努力扩大开放,希望到2020年能有8%左右的文物展出来,比现在翻四倍,这样的目标其实还是很低的目标。
到故宫北院区建成时,我们想提高到15%或16%,现在我们努力使故宫文物走出红墙。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展览。这些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也让文物能够真正活起来,活在现实社会中,不只是把它们作为保管、陈列的对象。这些方面,我们确实差得还很远,我打70分绝对高了。
改革开放40年:奋斗是幸福的,也是无怨无悔的
人民网: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您说过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使人们的能力在为社会做贡献时得到巨大的提升。改革开放四十年,对您个人而言,带来了哪些影响?
单霁翔:对我个人而言,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是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四十年。改革开放后不久,我得到了去日本留学的机会,开始从事关于历史性城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工作,回国以后也在工作的同时继续深造,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提升。同时有幸担任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五年共提交政协提案226件,而且我保持着对文化遗产事业的“执着”和“专一”,每一件提案都是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我竭尽全力,在我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到尽职尽责,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这四十年也是我不断奋斗和收获最多的四十年,回头看这匆匆逝去的时光,我深切地感受到:奋斗是幸福的,也是无怨无悔的。
人民网:这些年,故宫发展有目共睹,不仅研发了数字故宫社区、网络预约购票,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播故宫文化。您觉得改革开放对于故宫而言,有哪些深远影响?
单霁翔:改革开放前,故宫开放了很多年,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旅游景点,但是现在人们进入故宫后,它是文化古建,是一座博物馆,有看不完的展览,人们有要针对性参观的地方,这是故宫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这些其实是来自于方方面面的提升。比如我们的藏品清理,郑欣淼院长当年带领故宫人用七年时间清理故宫文物,今天才有很多藏品可利用;比如古建筑修缮,郑欣淼刚当院长时,就启动了修缮工程,现在才有可能扩大开放;再比如当时很多单位在故宫里办公,这些单位现在都搬出去了,故宫得以更安全,开放区域进一步扩大。再加上文物修复人员,藏品修复、古建筑修复,都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工匠们,这些缺一不可。所以观众看到的是今天故宫正在走向世界一流博物馆。
人民网:到2020年,您说“要把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这几年还有哪些大事要办?
单霁翔: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将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平安的与壮美的。我们正在实施两项工程,一是从2002年开始为时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二是2013年4月16日被国务院批准立项的“平安故宫”工程。这两项工程的完成节点都是2020年。到那时,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将达到80%。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学术的与创新的。2013年成立的故宫研究院和故宫学院,将开展的十余项科研与出版项目在学术界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对今后文物博物馆界从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2020年的故宫博物院是大众的与世界的。故宫博物院不断“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好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文物资源,促成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成为服务于大众的故宫、走向世界的故宫,只有这样才能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