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9月13日,農歷八月十五,我們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時間的滾軸,轉過春寒與酷夏,把一年中最高闊的天空、最皎潔的圓月,嵌入中秋節的齒輪。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節寄托著人們對家庭團圓、生活幸福的美好願望。
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今夜,全球華人將共同仰望那一輪明月,時光流轉,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中秋是綜合的感官體驗,是關於情感的記憶。這份朴素情感和美好祝願,令人們心靈相通。
近年來,中秋的節日氣氛越來越濃。這種濃濃的“家”的味道飄洋過海,在海外處處留“香”。這味道中,有中國的日漸強大。這味道中,有海外華僑華人的揚眉吐氣。
無論身處何方,中秋之夜的中華兒女,定會抬頭仰望那一輪共同的明月,思念魂牽夢繞的故鄉。這條傳承數千年的文化紐帶,穿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在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讓每一個游子心念團圓。
晚會將借助大運河的文化資源、共和國一代偉人周恩來、文學家吳承恩等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大力拓展中秋節的傳統文化范疇,再現不忘初心的主題。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當下,人們體驗到更多的中秋節“打開方式”,中秋文化的表現形式也更加多樣。當傳統節日遇上現代互聯網技術,會產生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
本次活動旨在根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土壤,以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元旦、五四青年節、國慶節等現代節日為契機,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和國家認同。
2019年中秋節、國慶節將至,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廣大游客:提高安全意識,加強自我防范。
食材選用到營銷推廣,從產品創新到概念創新,從餡料、包裝升級到內涵、趣味挖掘,月餅的品質提升之路越走越寬,打造出一個百億級的消費市場。
作為中秋文化的重要載體,月餅、白酒、大閘蟹自然成為中秋消費市場的主角。就月餅市場而言,百元價位仍是主流,現烤月餅初成規模,文創跨界掀起新一輪“國潮”。
各家餐廳今年中秋節當晚的家宴預訂量基本所剩無幾。整體來看,今年中秋家宴的價格基本與去年持平。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富詩情畫意的節日,賞月也成為旅游的特色內容。今天,我們將帶大家走進這些賞月地,皓月當空,和親友夜游賞月,共享團圓,是何等樂事。
月亮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人們裸眼就能看到很多細節的天體。千百年來,大量文學、繪畫、影視作品賦予它太多故事和情感。想拍攝出滿意的“月亮照”,有一些方式與技巧可以遵循。
中秋賞月是因為那時月亮最大嗎?每個人觀測到的月亮大小一樣嗎?天行有常,這些人們在賞月時的疑問都有著科學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