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輪明月屬於你

2019年09月13日08: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明月
  來自網絡

  古北水鎮的月色
  資料圖片

  嶗山的“太清水月”
  紀春章攝

  桂林象鼻山的明月
  周 斌攝

  西昌圓月
  冷文浩攝

  明月映照下的黃河樓
  李樹成攝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富詩情畫意的節日。中秋賞月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傳統。望月懷遠,以月寄情,賞月是一種情結,一種文化。中秋賞月,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的靈感源泉。詩詞佳句也成就了眾多知名的賞月地,像是西湖、揚州、秦淮河、黃山、廬山等。哪裡的月亮最圓?哪裡的月亮最美?如今,賞月也成為旅游的特色內容。這裡,我們將帶領大家走進以下這些賞月地,皓月當空,和親友夜游賞月,共享團圓,是何等樂事。

  ——編 者

           

  嶗山 太清水月如夢幻

  孫慧燕 張芳雷

  “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在詩中,秋天與明月最般配。秋和月,是一首流淌的詩。青島嶗山的“太清水月”如夢如幻,是著名的賞月勝地。“太清水月”一詞,最早出自清朝乾隆年間書法家劉墉。太清的水月,是一山、一海、一道觀與鬆林竹濤的組合。這樣的組合,隻在這座被稱為“海上第一仙山”的嶗山,在這地處三面環山、一面環海的翠屏海灣中,才能有幸觀賞到。

  中秋,秋夜如水,恰是一年最佳的賞月季。太清水月的觀賞要從日落西山、晚霞未散開始。此時,人去山靜,日落余暉洒在海面,海天由紅變粉藍、由粉藍一層層變為藍墨、灰墨,最后與夜色融為一體。夜幕剛合,海浪在石堤澎湃,卷起些許白浪,放眼望去,繁星便倏忽間挂到了山的盡頭,不知是海在轉,還是山在轉,又或是真的有布星挂夜的神君,繁星就那樣一點點倒逼下來,越來越多,越來越近。但繁星的舞台是短暫的,很快,在天際,海天相連的地方,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閃出一絲淡白的清輝。那清輝,在遠處的海面,隨海水浮動、溶解、擴散,由白變為淡黃,由淡黃變為橙黃……漸漸地,一個聚合起來抖動著的黃色“銅鏡”,拖著金色的光輝,慢慢爬出海面。眨眼間,黃色銅鏡已掙脫海面,跳入天空,褪去黃色,像魔術般變為一個碩大的銀色“光盤”。此時,天地是靜默的,萬籟是俱寂的。當月上中天,登上太清宮東邊的山頂,無涯大海盡收眼底,光照萬裡,空明澄碧,溶溶月色傾洒海面,浮光瀲灩。海畔的太清宮籠罩在如煙似霧的朦朧中。

 

  西昌 天中月 水中月 月月齊明

  王明峰 何萬敏

  古人雲,“清風雅雨建昌月”,西昌自古就有“月城”的美名。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地處高海拔、低緯度的安寧河平原,屬亞熱帶氣候,天氣多晴好,加上山林和邛海對大氣層的過濾,大氣中懸浮物質少,空氣透明度高,所以每到農歷十五前后,月亮又大又圓,分外皎潔。尤其是中秋節,當夜幕漸漸降臨,東邊的遠山層疊如布景一般,一輪碩大的明月便會慢慢從夜空升起,洒下萬頃銀輝。

  在西昌賞月,可選擇的地方很多。當地人推選的好去處有三:

  邛海泛舟。邛海古稱邛池,至今約有180萬年。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皓月當空,詩人贊曰:“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或高聲詠嘆:“天空臨皓月,海上最分明。境過銀河界,人來水廓城。龍宮懸寶鏡,蜃高接蓬瀛。”如今,山、水、城相連,邛海瀘山已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景區管理局推出“邛海泛舟”項目,市民和游客邀三五摯友,乘一葉小舟,蕩漾湖中央。

  濕地露營。環繞邛海,有一片面積達2萬畝的濕地,是全國最大的城市濕地。濕地注重“顯山露水,突出自然生態,具有田園特色”,是集游覽觀光、感悟文化、品味生活等功能為一體的濱水景觀、生態動感走廊,也是深水游禽鳥類、淺水涉禽鳥類、林灌鳥類“三棲息地”為主的科普教育生態基地。中秋夜,露營濕地賞月,一邊品嘗月餅、石榴,一邊歡聲笑語,幾成人間仙境。

  瀘山之上。邛海湖西岸的瀘山,海拔2317米,這裡樹木成林,郁郁蔥蔥﹔鬆濤滾滾,眾鳥啁啾,與邛海相呼應共同為城市發揮雙肺的功能,長年累月地調節高原山地干燥的氣候,吐故納新。在山上俯瞰望遠,月光的倒影光碩粼粼,城市的璀璨和環湖闌珊的燈光相呼應,襯托出更美的月色。那瀘山頂上鬆,邛海湖中月,真是“鬆濤聲,海濤聲,聲聲相應”,“天中月,水中月,月月齊明”。

  西昌接近太陽,因此這個城市永遠有金色光輝洒滿的街道﹔西昌接近月亮,因此這個城市永遠有銀色的夜晚,和星星一道閃著遐想。

 

  黃河樓 千古風流匯一樓

  席 峰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喜歡蘇軾的詞,也喜歡在月光下同好友暢談,曾看過很多地方的月亮,但唯獨對故鄉黃河樓的中秋明月情有獨鐘。有“萬裡黃河繞九曲,千古風流匯一樓”美譽的黃河樓地處西北的寧夏,在黃河畔盡情展示著“西北有高樓”的雄偉身姿。

  華燈初上,古香古色的黃河樓仿佛披上了華麗的外衣,燈光映照下的和璽彩繪輝煌大氣。我從大門口步入九孔橋,一步步走上108級台階,在瓷器、玉器、石器、青銅峽器的展示中,感受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步入八樓露台,抬頭眺望,圓月高挂在半空之上,皎潔的月光洒在黃河兩岸的鳳凰島、黃河生態園和黃河文化園。月亮的位置和黃河樓、黃河形成絕配,那黃河樓的歷史滄桑、明黃色的燈光和珍珠般的月光,交相輝映,這是唯有在青銅峽黃河岸邊才能看到的景色。中秋之夜,用遠山、近水、曉月、拱橋之趣,品讀千年歷史文化。

 

  古北水鎮 長城腳下品明月

  孫 悅

  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既有江南煙雨的朦朧,又有漠北孤煙的清冷。北方水鄉特有的魅力,給賞月之韻事,增添了無限樂趣。登高望明月,游船品明月,追溯祭明月,花樣賞月……別有一番趣味。

  執一盞小燈,在靜謐的夜晚,與愛人同登長城,羊腸小路上互相扶持著前進。夜游長城望明月,無論路途中有多辛勞,但隻要攀登到長城頂端,抬頭望見那似觸手可及的明月,就會收獲喜悅。

  一葉扁舟,隨著湯河穿梭在小鎮的街頭巷尾。我們坐在船頭,看兩岸人家,煙火氣息漸起。明月的光輝洒在搖櫓人的面龐,豪邁的大哥平添一絲溫柔,更待搖櫓人興起時的歌謠。依稀之間仿佛可見明朝戍邊將士中秋思鄉的場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感慨油然而發。

  當流雲散去,月升中空,熱鬧的日月島廣場被月光鍍上了悠遠的華光。隨著此起彼伏的舞獅樂聲響起,人們相聚在日月島廣場上赴一場祭月大典。少女們著一身素裙,點燃月光紙遙寄給月神,夜闌更深,點蠟焚香,主祭人在月光下誦讀祝文,眾人向月行拜禮,靜靜禱告,寄希望於明月,將心底密語,默念與月亮相知。

  古北水鎮的賞月是一種共情式賞月,互動式賞月,人們體驗賞月文化,感受其間流動的文化氣息。

 

  象鼻山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

  董志軍

  在桂林人心中,象鼻山是中秋賞月的最佳之選。踏著古人的足跡,駐足江邊,迎風賞月,你會發現在青山秀水的映襯下,圓月顯得更加清透和明亮,山間清風流轉,江面月光流動,水中月影嫵媚,還能聞到淡淡的桂花香,也許這就是古人大愛此地賞月的原因吧。

  象鼻山是漓江江畔的一顆明珠,它半枕陸地、半沉漓江,山水相依,自古便是游覽勝地,其旖旎的風光,神奇的形象,傾倒了無數的文人雅士。他們泛舟江上或系舟登岸或泊舟山岩水洞,掃葉烹茶、把酒臨風,覽山水之色,探岩洞之奇。象鼻山的神奇之處有二,一是山形的奇特,猶如一頭駐足江邊飲水的大象,故得名象鼻山﹔其二便是水月洞。

  在象鼻和象腿之間有一東西貫穿的圓洞,如一輪明月靜浮於江上,名為“水月洞”。在明月當空的夜晚,天上月、洞中月、水底月,三月爭輝,交相映襯,形成桂林山水一大奇景——象山水月。此景自古聞名,奇特的景致,被稱為桂林古八景之一。

  洞內面積不大,卻匯集了宋、元、明、清時期多位詩人的佳作,其中便有詩人陸游的真跡。洞內至今廣為流傳的是宋代薊北處士的《和水月洞韻》:“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還流”,既生動描寫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交相輝映的奇景,也寫出了一種富有深意的玄機。在水月洞,遠眺江上景色,近看洞中景象,有時行走、有時端坐、有時仰臥看山看雲、有時閉目靜聽水聲,會有一種心與象山相照,神與水月相通的感觸,讓人久久難忘。

 

  克什克騰 無際草原一汪月色

  楊竣杰

  素有“內蒙古縮影”之美譽的克什克騰旗位於赤峰市西北部。涼爽的秋季,在克什克騰守望草原,賞月望星空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夕陽西下,太陽把遠山、樹木和人的身影拉長,最終消失在地平線。草原上,牛的哞哞聲和羊的咩咩聲成了“回家的號子”。一輪明月悄然升起,抹去了陽光最后一絲留戀。頑皮的月亮游弋在雲朵之間。一汪月色,洒向無際的草原,薄薄的霧和著月暈的余輝升騰如華。天空如穹,碧草似毯,那山、那白樺、那鬆柏、那悠遠的公路在月光的照耀下,格外恬靜、適然。

  在中秋佳節,與皓月相伴,置身草原,與家人團聚在一起,賞秋月明,聽秋風清,聞秋花香,品秋味美,在美麗的克什克騰,無論您走到哪個地方,都會與一處美景相擁﹔無論從到哪個角度,總有一輪屬於你的明月……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