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第二十期:專訪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
	·冬日的北京陽光和煦、空氣清冽。在人民網會客室,我們見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她此次來京,是為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作為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樊錦詩獲得了由黨中央、國務院頒發的改革先鋒稱號。華發如雪、身材清瘦的樊錦詩已經年至八十,但隻要說起敦煌,我們仍能感受到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從未褪色的熱忱與活力。·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為“青春”的雕像佇立其中——一位短發少女拿著草帽,身體微微前傾,邁出去的步伐彰顯著......

第二十期:專訪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


錦瑟華年去,莫高永留詩

·冬日的北京陽光和煦、空氣清冽。在人民網會客室,我們見到了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她此次來京,是為參加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作為文物有效保護的探索者,樊錦詩獲得了由黨中央、國務院頒發的改革先鋒稱號。華發如雪、身材清瘦的樊錦詩已經年至八十,但隻要說起敦煌,我們仍能感受到她扎根大漠逾五十年從未褪色的熱忱與活力。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為“青春”的雕像佇立其中——一位短發少女拿著草帽,身體微微前傾,邁出去的步伐彰顯著......


	第十九期: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
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而歌
	·11月的京城,楓林盡染,玉露生寒。90歲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的家中卻暖意融融,隨處可見舞台演出照、文藝界友人合照、攜夫人旅行世界的留影,以及幾百個不同城市的冰箱貼,共同留住了時光的印記。在眾多獎杯中,一張金色的唱片格外醒目——1989年《祝酒歌》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歌者的才華是將生活凝練成音樂。”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與他一同感懷歌唱事業的光榮歲月,展望新時代的音樂氣象。

第十九期: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


為人民抒懷 為時代而歌

·11月的京城,楓林盡染,玉露生寒。90歲著名歌唱家李光羲的家中卻暖意融融,隨處可見舞台演出照、文藝界友人合照、攜夫人旅行世界的留影,以及幾百個不同城市的冰箱貼,共同留住了時光的印記。在眾多獎杯中,一張金色的唱片格外醒目——1989年《祝酒歌》榮獲中國首屆“金唱片獎”。

·“歌者的才華是將生活凝練成音樂。”恰逢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著名歌唱家李光羲,與他一同感懷歌唱事業的光榮歲月,展望新時代的音樂氣象。


	第十八期:專訪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
雜壇菁英永流芳
	·“藝術人生70年,風雨菊花倍鮮艷。”從舞台上為觀眾奉獻一切的雜技演員,到舞台下為了雜技藝術發展四處奔波的雜協主席,夏菊花頭頂的光環在變,但她對雜技藝術的守護與傳承不曾改變。·當我獲得這份榮譽的時候,我覺得這枚獎章不應該是我的終點,而是起點,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發展創新、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雜技藝術就是挑戰極限,變不可能為可能、變想象不到為可能。·雜技藝術要有空間、有舞台,它才能發展,改革開放正給了中國雜技展現自我的舞台。作為雜技演員,更要抓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寶貴機遇,傳承好我們中國雜技藝術的特色、創造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第十八期:專訪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


雜壇菁英永流芳

·“藝術人生70年,風雨菊花倍鮮艷。”從舞台上為觀眾奉獻一切的雜技演員,到舞台下為了雜技藝術發展四處奔波的雜協主席,夏菊花頭頂的光環在變,但她對雜技藝術的守護與傳承不曾改變。

·當我獲得這份榮譽的時候,我覺得這枚獎章不應該是我的終點,而是起點,我還要繼續努力,繼續發展創新、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雜技藝術就是挑戰極限,變不可能為可能、變想象不到為可能。

·雜技藝術要有空間、有舞台,它才能發展,改革開放正給了中國雜技展現自我的舞台。作為雜技演員,更要抓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寶貴機遇,傳承好我們中國雜技藝術的特色、創造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



	第十七期:專訪電影導演翟俊杰
為中國電影事業永葆銳氣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翟俊杰糅合藝術的魅力與生活的真實,以一部部優秀作品跟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記錄民族英雄的堅定身影,謳歌中華民族的高尚品德。·文藝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隻有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才能獲得最真實、最動人的故事。真正熱烈地擁抱生活,真正地沉入生活,生活才能賜予你靈感。比如拍攝軍事題材電影時,我常深入到部隊最基層,和戰士們一起坐潛艇入深海,乘飛機上藍天,目的是加深對部隊戰士的了解。深入生活是為了追求真實,如果藝術不真實,那麼藝術價值蕩然無存。·主旋律電影應當藝術化地傳播正能量,想盡辦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中國電影應藝術化地、形象化地來表達這個偉大時代。藝術作品要有吸引人的中國故事內核與充滿感染力的藝術形式。

第十七期:專訪電影導演翟俊杰


為中國電影事業永葆銳氣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翟俊杰糅合藝術的魅力與生活的真實,以一部部優秀作品跟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進程,記錄民族英雄的堅定身影,謳歌中華民族的高尚品德。

·文藝工作者不能高高在上,隻有深入基層、深入生活,才能獲得最真實、最動人的故事。真正熱烈地擁抱生活,真正地沉入生活,生活才能賜予你靈感。比如拍攝軍事題材電影時,我常深入到部隊最基層,和戰士們一起坐潛艇入深海,乘飛機上藍天,目的是加深對部隊戰士的了解。深入生活是為了追求真實,如果藝術不真實,那麼藝術價值蕩然無存。

·主旋律電影應當藝術化地傳播正能量,想盡辦法增強影片的藝術感染力。中國電影應藝術化地、形象化地來表達這個偉大時代。藝術作品要有吸引人的中國故事內核與充滿感染力的藝術形式。



	第十六期:專訪電影藝術家張良
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

	·從演員到導演,他將“董存瑞”精神貫穿於自己的藝術生涯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滾一身泥巴、做一番事業”,張良用光影記錄下他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沉浮變遷,勾勒出改革開放期間嶺南獨特的人文風光。·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這八個字來表示——舍身報國、無私奉獻。這八個字飽含了董存瑞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黨教育我們每一位戰士要為人民服務、把人民放在心裡,任何艱苦的環境,任何困難我們都要克服,這是我們每位解放軍戰士必須應有的品質。·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也沒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養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質,在影視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講好英雄故事,讓觀眾在看過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種克服一切困難、沖開一切障礙的力量,讓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進。

第十六期:專訪電影藝術家張良


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

·從演員到導演,他將“董存瑞”精神貫穿於自己的藝術生涯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滾一身泥巴、做一番事業”,張良用光影記錄下他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沉浮變遷,勾勒出改革開放期間嶺南獨特的人文風光。

·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這八個字來表示——舍身報國、無私奉獻。這八個字飽含了董存瑞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黨教育我們每一位戰士要為人民服務、把人民放在心裡,任何艱苦的環境,任何困難我們都要克服,這是我們每位解放軍戰士必須應有的品質。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也沒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養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質,在影視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講好英雄故事,讓觀眾在看過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種克服一切困難、沖開一切障礙的力量,讓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進。



	第十五期:專訪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
不負時代,無愧梨園

	·改革開放以來尚長榮博採百家之長,不斷創新豐富京劇藝術。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中國劇協名譽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一起感受他對京劇藝術求索創新的滿腔熱忱。·前不久,尚長榮主演的3D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主辦的“東方之韻梨園光影”系列活動中熱映,拍攝戲曲電影,是上海文藝工作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經典戲曲藝術的積極實踐,也是體現“上海文化”品牌,提升中華文化標識度的重要舉措。·京劇是除了唱、念、做、打外,還有好聽的唱段、講究的道白,還有表演和武打。這種綜合性的藝術模式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份的絕招。我們既要潛下心來認真研究、創新,同時也要挺直了腰杆來發揮中華民族戲曲獨特的藝術功能。這樣無論是哪個地方的傳統戲曲,都能得到很好的進步與發展。

第十五期:專訪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


不負時代,無愧梨園

·改革開放以來尚長榮博採百家之長,不斷創新豐富京劇藝術。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中國劇協名譽主席、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一起感受他對京劇藝術求索創新的滿腔熱忱。

·前不久,尚長榮主演的3D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主辦的“東方之韻梨園光影”系列活動中熱映,拍攝戲曲電影,是上海文藝工作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振興經典戲曲藝術的積極實踐,也是體現“上海文化”品牌,提升中華文化標識度的重要舉措。

·京劇是除了唱、念、做、打外,還有好聽的唱段、講究的道白,還有表演和武打。這種綜合性的藝術模式是我們中華民族獨一份的絕招。我們既要潛下心來認真研究、創新,同時也要挺直了腰杆來發揮中華民族戲曲獨特的藝術功能。這樣無論是哪個地方的傳統戲曲,都能得到很好的進步與發展。



	第十四期:專訪表演藝術家李雪健
珍惜“演員”的名號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李雪健通過精湛的演技,將一個又一個新角色立在觀眾心裡。四十年演藝生涯中,不變的,是他對演戲一絲不苟的態度,是他對“演員”這個名號的珍惜。·雖說我們影視行業迎來了大繁榮,但我覺得我們還是“缺”——缺什麼呢?缺高峰,缺少能夠代表中國、代表中華民族的電影、電視劇。國外的電影很注重中國市場,這是好事,但我們自己的影視作品真正能走出去的太少。所以我們還不能滿足,還要繼續奮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我所飾演的焦裕祿、楊善洲,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奉獻自己的歲月。我是演員,講述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的人生故事,將他們介紹給廣大觀眾,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第十四期:專訪表演藝術家李雪健


珍惜“演員”的名號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李雪健通過精湛的演技,將一個又一個新角色立在觀眾心裡。四十年演藝生涯中,不變的,是他對演戲一絲不苟的態度,是他對“演員”這個名號的珍惜。

·雖說我們影視行業迎來了大繁榮,但我覺得我們還是“缺”——缺什麼呢?缺高峰,缺少能夠代表中國、代表中華民族的電影、電視劇。國外的電影很注重中國市場,這是好事,但我們自己的影視作品真正能走出去的太少。所以我們還不能滿足,還要繼續奮斗。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宗旨,我所飾演的焦裕祿、楊善洲,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人民謀福祉、奉獻自己的歲月。我是演員,講述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的人生故事,將他們介紹給廣大觀眾,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第十三期:專訪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
記錄時代前進的光影

	·李舸曾進駐“非典”重症病房、深入重災區進行現場報道﹔也曾數十次登上天安門城樓、進入人民大會堂見証共和國的輝煌。他的鏡頭記錄著改革開放以來庄嚴重大的歷史時刻,也展現了廣袤大地上淳朴動人的風土人情。·當更年輕的面孔專注地望著過往的中國時,攝影正在無形之中幫助青年一代站在歷史的維度理解當今之發展,這對於年輕人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有裨益。·作為一名記者、一名藝術工作者,首先要有一種朴素的情感——以平等的、真切的情感對待採訪對象,用一種大愛的、溫暖的精神記錄社會發展。幾十年的採訪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記者首先要熱愛我們這片土地,熱愛我們的人民,心貼心地為人民考慮,傳遞他們所要傳遞的聲音,才能做出真正沾泥土、帶露珠、有溫度、接地氣、講深度的採訪。

第十三期:專訪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


記錄時代前進的光影

·李舸曾進駐“非典”重症病房、深入重災區進行現場報道﹔也曾數十次登上天安門城樓、進入人民大會堂見証共和國的輝煌。他的鏡頭記錄著改革開放以來庄嚴重大的歷史時刻,也展現了廣袤大地上淳朴動人的風土人情。

·當更年輕的面孔專注地望著過往的中國時,攝影正在無形之中幫助青年一代站在歷史的維度理解當今之發展,這對於年輕人建立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有裨益。

·作為一名記者、一名藝術工作者,首先要有一種朴素的情感——以平等的、真切的情感對待採訪對象,用一種大愛的、溫暖的精神記錄社會發展。幾十年的採訪中,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記者首先要熱愛我們這片土地,熱愛我們的人民,心貼心地為人民考慮,傳遞他們所要傳遞的聲音,才能做出真正沾泥土、帶露珠、有溫度、接地氣、講深度的採訪。


	第十二期:專訪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
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的陳愛蓮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奮進與開拓,如同穿上了那雙賦有魔力的紅舞鞋,伴著歲月時光舞個不停,譜寫著藝術與人生的傳奇。·為了晚會我一共排了十個節目,包含《春江花月夜》《文成公主》等經典作品以及三個新作品,除了保持藝術性之外,更要考慮觀眾的喜好,這並不是學術匯報演出,我是為觀眾服務的。·直到今天,《紅樓夢》已經演出過七百多場了,這麼多年來,大的結構沒有變化,我忠實地保留了基本的風格。但是,每一次上台表演都是對《紅樓夢》的再創作,每一次重排,我都需要在作曲、舞美、編導上有所創新,要去適應時代的變化,考慮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絕不是完全重復此前的內容。

第十二期:專訪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


時代的紅舞鞋永不停歇

·被譽為“東方舞蹈女神”的陳愛蓮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奮進與開拓,如同穿上了那雙賦有魔力的紅舞鞋,伴著歲月時光舞個不停,譜寫著藝術與人生的傳奇。

·為了晚會我一共排了十個節目,包含《春江花月夜》《文成公主》等經典作品以及三個新作品,除了保持藝術性之外,更要考慮觀眾的喜好,這並不是學術匯報演出,我是為觀眾服務的。

·直到今天,《紅樓夢》已經演出過七百多場了,這麼多年來,大的結構沒有變化,我忠實地保留了基本的風格。但是,每一次上台表演都是對《紅樓夢》的再創作,每一次重排,我都需要在作曲、舞美、編導上有所創新,要去適應時代的變化,考慮當下觀眾的審美需求,絕不是完全重復此前的內容。


	第十一期:專訪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
藝無止境 謙者為勝
	·本期節目走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王曉棠少將。作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王曉棠憑借著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精彩表演榮獲1964年老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90年代,她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為中國軍事電影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曉棠是中國電影界第一位女將軍,她曾說:“我這輩子就做一件事——回報人民!”·每一個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角色都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始終堅信,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未必成功,即使不成功也要百分之百的努力。重要的是,你要越演越好。·在我的一生中,不論是做演員、導演還是廠長,推出的作品,一定都是能夠催人奮進、引人向上、蘊含美好與奮斗精神的。電影人要拍使人向往光明、追求希望的電影。

第十一期:專訪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


藝無止境 謙者為勝

·本期節目走近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八一電影制片廠原廠長王曉棠少將。作為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之一,王曉棠憑借著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精彩表演榮獲1964年老第三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獎。90年代,她任八一電影制片廠廠長,為中國軍事電影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王曉棠是中國電影界第一位女將軍,她曾說:“我這輩子就做一件事——回報人民!”

·每一個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角色都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我始終堅信,百分之百的努力也未必成功,即使不成功也要百分之百的努力。重要的是,你要越演越好。

·在我的一生中,不論是做演員、導演還是廠長,推出的作品,一定都是能夠催人奮進、引人向上、蘊含美好與奮斗精神的。電影人要拍使人向往光明、追求希望的電影。


	第十期:專訪歌唱家李谷一
春晚常青樹 歌聲飄過40年
	·1980年,她的《鄉戀》,應時而生,扣人心扉,被稱為“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音樂”﹔改革開放40年中,她的《難忘今宵》陪伴幾代人成長,成為春晚主題曲標志﹔青山在、人未老,如今藝術在她身上仍煥發著生命力,歌唱是她的第二生命。·歌唱,不僅要寓樂於教,予人思考﹔也要陶冶情操、浸潤人心。文藝創作是有溫度的,要以人為本、扎根生活,以作品折射時代、用歌聲鼓舞人心,這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我有一個心願,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難忘今宵》這首歌在春晚舞台用了32年,希望音樂界同仁能夠擁有奮起直追的力量,寫出一首超過《難忘今宵》的曲子,或許它可以叫《今宵難忘》。前40年是《難忘今宵》,期待后40年有一曲《今宵難忘》出現。

第十期:專訪歌唱家李谷一


春晚常青樹 歌聲飄過40年

·1980年,她的《鄉戀》,應時而生,扣人心扉,被稱為“中國大陸第一首流行音樂”﹔改革開放40年中,她的《難忘今宵》陪伴幾代人成長,成為春晚主題曲標志﹔青山在、人未老,如今藝術在她身上仍煥發著生命力,歌唱是她的第二生命。

·歌唱,不僅要寓樂於教,予人思考﹔也要陶冶情操、浸潤人心。文藝創作是有溫度的,要以人為本、扎根生活,以作品折射時代、用歌聲鼓舞人心,這是每一位文藝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我有一個心願,今年是改革開放40年,《難忘今宵》這首歌在春晚舞台用了32年,希望音樂界同仁能夠擁有奮起直追的力量,寫出一首超過《難忘今宵》的曲子,或許它可以叫《今宵難忘》。前40年是《難忘今宵》,期待后40年有一曲《今宵難忘》出現。


	第九期:專訪油畫家靳尚誼
七十載耕耘不斷 一輩子畫筆不停
	·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15歲入學手執畫筆,在畫壇耕耘70載,名聲卓著,卻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他用畫筆為中國人造像,在畫布方寸之間記錄時代變遷。·自1978年以后,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時間裡,中國油畫的畫風變化很大,每一位畫家根據各自的需求和個性進行創作,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風格,題材也更為廣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改革開放給中國油畫增添了新的活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油畫的發展。·人是社會的中心,而人本身的形象和造型的特點既單純又豐富,表現起來難度很大,但又最富於張力。我把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集中在肖像畫這一小范圍上,既有助於自己的研究,同時,我通過我的畫筆為中國人造像,表現中國人的精神氣質,這也是一個中國畫家的職責。

第九期:專訪油畫家靳尚誼


七十載耕耘不斷 一輩子畫筆不停

·著名油畫家、中央美術學院原院長靳尚誼,15歲入學手執畫筆,在畫壇耕耘70載,名聲卓著,卻從未停止過前進的腳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他用畫筆為中國人造像,在畫布方寸之間記錄時代變遷。

·自1978年以后,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這段時間裡,中國油畫的畫風變化很大,每一位畫家根據各自的需求和個性進行創作,出現了各種不同的風格,題材也更為廣泛。所以,從這一點上看,改革開放給中國油畫增添了新的活力,極大地促進了中國油畫的發展。

·人是社會的中心,而人本身的形象和造型的特點既單純又豐富,表現起來難度很大,但又最富於張力。我把自己在藝術上的追求集中在肖像畫這一小范圍上,既有助於自己的研究,同時,我通過我的畫筆為中國人造像,表現中國人的精神氣質,這也是一個中國畫家的職責。


	第八期:專訪作家馮驥才
人在書齋裡 心在大地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馮驥才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時代號召的前列。文學、文化保護、繪畫、教育的“四駕馬車”,每一駕“馬車”都在時光裡留下了深深的轍痕,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改革開放讓中國文學迎來了黃金時代。這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渴望的時代。人們有共同的目標——希望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在宏大的理想面前,人們有了情感,有了追求,有了向往,需要文學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理解生活、表達對生活的願望。因此“努力做‘人民的代言人’”成為我們這一代作家的天生使命。共同的時代情懷與社會關切將作家與讀者融為一體。·人們將個人的寫作追求與更高層次的國家理想緊緊相連,這是中國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風骨。可以說,對人民負有責任、對社會負有使命是改革開放后一代作家的自覺追求。

第八期:專訪作家馮驥才


人在書齋裡 心在大地上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馮驥才馬不停蹄地奔走在時代號召的前列。文學、文化保護、繪畫、教育的“四駕馬車”,每一駕“馬車”都在時光裡留下了深深的轍痕,體現著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與擔當。

·改革開放讓中國文學迎來了黃金時代。這是一個充滿理想與渴望的時代。人們有共同的目標——希望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在宏大的理想面前,人們有了情感,有了追求,有了向往,需要文學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理解生活、表達對生活的願望。因此“努力做‘人民的代言人’”成為我們這一代作家的天生使命。共同的時代情懷與社會關切將作家與讀者融為一體。

·人們將個人的寫作追求與更高層次的國家理想緊緊相連,這是中國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風骨。可以說,對人民負有責任、對社會負有使命是改革開放后一代作家的自覺追求。


	第七期:專訪表演藝術家牛犇
角色雖小 戲比天大
	·在七十年的電影生涯中,牛犇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牛犇不忘初心,無論戲份多少,他都努力讓角色更加出彩從而使影片增色:“隻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從《聖城記》到《牧馬人》,再到《兩個人的教室》《飛躍老人院》……牛犇在他七十年的電影生涯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時代的作品裡,觀眾都能看到他精彩的表演。·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我們的文藝百花園也欣欣向榮,碩果累累。當前,整個文藝界精神煥發,各文藝門類發揚光大,並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我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好時代,都是因為黨帶領著我們向前走。

第七期:專訪表演藝術家牛犇


角色雖小 戲比天大

·在七十年的電影生涯中,牛犇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牛犇不忘初心,無論戲份多少,他都努力讓角色更加出彩從而使影片增色:“隻有小演員,沒有小角色。”

·從《聖城記》到《牧馬人》,再到《兩個人的教室》《飛躍老人院》……牛犇在他七十年的電影生涯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不同時代的作品裡,觀眾都能看到他精彩的表演。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我們的文藝百花園也欣欣向榮,碩果累累。當前,整個文藝界精神煥發,各文藝門類發揚光大,並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我們之所以能有這樣的好時代,都是因為黨帶領著我們向前走。


	第六期:專訪作家莫言
在世界文學中融入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莫言筆耕不輟,他將作品中描繪的鄉土風情與靈動的想象力相結合,開啟了當代小說一個新的審美時期,將中國故事帶到了世界文學的舞台:“站在高密的土地上,我能敏銳地捕捉時代進步的足印,聽見時間前進的聲音。”·講故事實際上是在講述中國人民、中國歷史、中國生活。在中國歷史、中國生活中發生過的、感動過我的故事,我也希望能感動所有的讀者。·這些故事根源都是中國的歷史生活和當代生活。而當代生活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中國的歷史生活的延續。我要做的,是將這些人的品質公之於眾。因為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

第六期:專訪作家莫言


在世界文學中融入中國故事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莫言筆耕不輟,他將作品中描繪的鄉土風情與靈動的想象力相結合,開啟了當代小說一個新的審美時期,將中國故事帶到了世界文學的舞台:“站在高密的土地上,我能敏銳地捕捉時代進步的足印,聽見時間前進的聲音。”

·講故事實際上是在講述中國人民、中國歷史、中國生活。在中國歷史、中國生活中發生過的、感動過我的故事,我也希望能感動所有的讀者。

·這些故事根源都是中國的歷史生活和當代生活。而當代生活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中國的歷史生活的延續。我要做的,是將這些人的品質公之於眾。因為這些普通人身上的寶貴品質,是一個民族能夠在苦難中不墮落的根本保障。


	第五期:專訪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
一人一桌一折扇 萬語千言四十年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人民網專訪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同樣是一人、一桌、一折扇,這次劉蘭芳要向我們講述的,是自己與評書藝術、與改革開放一同走過的四十載悠悠歲月。·從四十年前風靡全國的《岳飛傳》,到如今的“道德模范故事匯”巡回演出,劉蘭芳攜其評書表演與改革開放一同前行。萬語千言中,“話說……”的是膾炙人口的人物故事,推崇的是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把道德模范的故事改編成了百余集的評書。這些故事與我所秉持的通過評書宣傳正能量的理念是一致的,“尊師重教”、“尊老愛幼”,包括岳飛的“精忠報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充滿趣味的故事,宣揚正能量、淨化社會風氣。

第五期:專訪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


一人一桌一折扇 萬語千言四十年

·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人民網專訪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同樣是一人、一桌、一折扇,這次劉蘭芳要向我們講述的,是自己與評書藝術、與改革開放一同走過的四十載悠悠歲月。

·從四十年前風靡全國的《岳飛傳》,到如今的“道德模范故事匯”巡回演出,劉蘭芳攜其評書表演與改革開放一同前行。萬語千言中,“話說……”的是膾炙人口的人物故事,推崇的是代代相傳的民族精神。

·把道德模范的故事改編成了百余集的評書。這些故事與我所秉持的通過評書宣傳正能量的理念是一致的,“尊師重教”、“尊老愛幼”,包括岳飛的“精忠報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和充滿趣味的故事,宣揚正能量、淨化社會風氣。


	第四期:專訪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
以歡笑的形式記錄時代
	·1979年,《如此照相》迎著改革春風而生﹔2017年,《新虎口遐想》依舊與時代並肩而行。姜昆在舞台上陪伴觀眾近40年,也見証了中國相聲40年的風雨兼程:“相聲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事業,我為相聲而生,也將為相聲永遠奮斗。”·要想找到真正有趣的“包袱”,就要親自到生活中採集笑料,講身邊的人,說熟悉的事,把最能引起共鳴的內容反映在作品當中,這樣才能切實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隻有做到求教於人民、求教於生活,用生活的豐厚滋養和沁潤心田,才能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想要吸引年輕人,就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一方面貼近他們的喜好,另一方面也引導他們正確地欣賞藝術,用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影響他們的生活。這是我們曲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第四期:專訪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


以歡笑的形式記錄時代

·1979年,《如此照相》迎著改革春風而生﹔2017年,《新虎口遐想》依舊與時代並肩而行。姜昆在舞台上陪伴觀眾近40年,也見証了中國相聲40年的風雨兼程:“相聲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事業,我為相聲而生,也將為相聲永遠奮斗。”

·要想找到真正有趣的“包袱”,就要親自到生活中採集笑料,講身邊的人,說熟悉的事,把最能引起共鳴的內容反映在作品當中,這樣才能切實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隻有做到求教於人民、求教於生活,用生活的豐厚滋養和沁潤心田,才能創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

·想要吸引年輕人,就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一方面貼近他們的喜好,另一方面也引導他們正確地欣賞藝術,用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影響他們的生活。這是我們曲藝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第三期:專訪歌唱家才旦卓瑪
扎根西藏五十年 一生愛唱這支歌
	·從舊西藏農奴家的女兒,到新中國第一代藏族歌唱家,從18歲一直唱到81歲,才旦卓瑪忘不了黨對她的栽培,忘不了人民對她的熱愛。改革開放四十年,她的足跡不但遍布雪山草原、帳篷田間,還將珠穆朗瑪的情懷帶到五湖四海。·《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輝》……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才旦卓瑪一路歌唱,她將自己對黨、對西藏、對人民的愛都蘊含在歌聲中。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為了家鄉文藝事業的發展,才旦卓瑪扎根西藏,不但走遍了雪域高原上的大小村落,將歡笑帶給了家鄉人民﹔還踏足過三十多個國家,讓嘹亮的歌聲在五大洲回響。·1994年設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希望年輕的藏族文藝工作者能夠保護、傳承好本民族的藝術,為西藏和全國人民服務。

第三期:專訪歌唱家才旦卓瑪


扎根西藏五十年 一生愛唱這支歌

·從舊西藏農奴家的女兒,到新中國第一代藏族歌唱家,從18歲一直唱到81歲,才旦卓瑪忘不了黨對她的栽培,忘不了人民對她的熱愛。改革開放四十年,她的足跡不但遍布雪山草原、帳篷田間,還將珠穆朗瑪的情懷帶到五湖四海。

·《唱支山歌給黨聽》、《北京的金山上》、《毛主席的光輝》……沐浴在黨的陽光雨露下,才旦卓瑪一路歌唱,她將自己對黨、對西藏、對人民的愛都蘊含在歌聲中。改革開放四十年間,為了家鄉文藝事業的發展,才旦卓瑪扎根西藏,不但走遍了雪域高原上的大小村落,將歡笑帶給了家鄉人民﹔還踏足過三十多個國家,讓嘹亮的歌聲在五大洲回響。

·1994年設立了才旦卓瑪藝術基金,希望年輕的藏族文藝工作者能夠保護、傳承好本民族的藝術,為西藏和全國人民服務。


	第二期: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改革開放四十年,奮斗著,幸福著
	·1978年,彼時的單霽翔是一個沒有讀書機會的工人﹔40年后,他成為“世界最大四合院”——故宮的守門人,用心守護著這片文化聖地。四十載風雨兼程,單霽翔正帶領故宮博物院邁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行列,願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要想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打開塵封的歷史,解讀經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種生動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加以表達。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傳遞出的“正能量”,恰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元素。·用“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八個詞,來總結故宮博物院應如何服務觀眾這一問題,其本質是要求故宮博物院要採用人性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目的是讓故宮文化資源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

第二期:專訪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


改革開放四十年,奮斗著,幸福著

·1978年,彼時的單霽翔是一個沒有讀書機會的工人﹔40年后,他成為“世界最大四合院”——故宮的守門人,用心守護著這片文化聖地。四十載風雨兼程,單霽翔正帶領故宮博物院邁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行列,願將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要想向普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打開塵封的歷史,解讀經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種生動的、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加以表達。新穎的形式、生動的語言、豐富的內涵、傳遞出的“正能量”,恰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元素。

·用“誠心”“清心”“安心”“匠心”“稱心”“開心”“舒心”“熱心”八個詞,來總結故宮博物院應如何服務觀眾這一問題,其本質是要求故宮博物院要採用人性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目的是讓故宮文化資源走進人們的現實生活。


	第一期:專訪98歲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
紅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兒童
	·第一期節目帶您走近98歲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兒影廠首任廠長……她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在《革命家庭》中,於藍成功塑造了由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女主人公周蓮。周總理贊揚說:“於藍演了一個好媽媽。”1965年,於藍迎來了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烈火中永生》。無論是《革命家庭》裡的周蓮,還是《烈火中永生》裡的江姐,於藍憑借其細膩而又精湛的表演讓角色深入人心。於藍在人民生活中汲取自己作為演員所需的養分,她詮釋的眾多角色也因此令觀眾感到親切動人。·“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於藍用她的藝術生涯,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做了完美的詮釋。

第一期:專訪98歲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


紅心塑造英雄 真情培育兒童

·第一期節目帶您走近98歲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於藍,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國“二十二大電影明星”、兒影廠首任廠長……她將一生奉獻給了中國電影事業。

·在《革命家庭》中,於藍成功塑造了由普通家庭婦女成長為堅定革命者的女主人公周蓮。周總理贊揚說:“於藍演了一個好媽媽。”1965年,於藍迎來了電影生涯中的巔峰之作《烈火中永生》。無論是《革命家庭》裡的周蓮,還是《烈火中永生》裡的江姐,於藍憑借其細膩而又精湛的表演讓角色深入人心。於藍在人民生活中汲取自己作為演員所需的養分,她詮釋的眾多角色也因此令觀眾感到親切動人。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於藍用她的藝術生涯,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段話做了完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