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源自我們的文化積澱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專訪張良: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

 
  羊城十月,在霏霏的小雨中,我們來到了廣東珠江電影制片集團,採訪電影藝術家張良。由於前一天有些感冒,張良的聲音並不十分洪亮,但語句中透露出來的鏗鏘豪情卻依舊令人肅然起敬。
 
  “我的一生隻干了兩件事,一是當演員,二是當導演。”銀幕上的他,是舍身為國的戰斗英雄董存瑞﹔銀幕下的他,將“董存瑞精神”融入到導演事業中——把人民放在心上,深入大街小巷,用光影記錄下他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沉浮變遷,勾勒出改革開放期間嶺南獨特的人文風光。在......[更多]

我理解董存瑞的理想: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中國、建立新中國,因為這也是我們每一個解放軍戰士的願望。所以,每一個人都會像董存瑞那樣在危難時刻為祖國獻身,有了這樣的精神,我們才能去塑造董存瑞。

在我心中,董存瑞精神可以用這八個字來表示——舍身報國、無私奉獻。這八個字飽含了董存瑞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黨教育我們每一位戰士要為人民服務、把人民放在心裡,任何艱苦的環境,任何困難我們都要克服,這是我們每位解放軍戰士必須應有的品質。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也沒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養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質,在影視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講好英雄故事,讓觀眾在看過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種克服一切困難、沖開一切障礙的力量,讓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進。

讓我下決心從演員轉行為導演,正是因為改革開放。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要讓中國人民富起來。此時我已經調到廣東了,在演過幾部戲后,我自認為都不太理想。隨后,我得知了深圳要建經濟特區的消息,覺得機遇來了,文藝工作者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火熱的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去,要滾一身泥巴、做一番事業。

改革開放改變了我的人生,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張良。改革開放讓我完成了從演員到導演的轉變,進而讓我在導演的事業上有所作為。我創作的這些作品,從《梅花巾》開始,到《雅馬哈魚檔》《少年犯》《女人街》《特區打工妹》《龍出海》……所有這些作品的題材都源自改革開放。

有人說很佩服我,別人寫歷史題材都有參照物,但我沒有參照物,都是改革開放新題材、新事物、新生活。如果不踏足到這片土地上、不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大潮裡,又怎麼能看到這些人和事?

習總書記精辟的論述,令我感觸很深。我們的作品要反映社會、生活、時代、歷史,必須深深植根於廣大勞動群眾的廣闊生活,必須在作品中結合人民群眾的感情、思想和意志。

我是北方人,在拍攝《雅馬哈魚檔》前對廣州還不太熟悉,但我深知生活才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因此,我當時走遍了廣州的街道,和廣州的鄰裡百姓們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廣州的過去和現在,了解這座城市的新舊變化,真正做到“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后來的《女人街》《特區打工妹》等,都是延續這條路,無一部不是從生活中而來。

當前電影市場繁榮,百花齊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為,一個文藝工作者隻要心裡想著人民,就不會走上歧路。

說起張良,很多人腦海中定會浮現電影《董存瑞》中那個經典的畫面——在敵人橋堡下,解放軍戰士董存瑞手托炸藥包,拉響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前進!”

當年飾演英雄董存瑞的小伙張良,改革開放后成功轉型為一名電影導演,一口氣執導了《雅馬哈魚檔》《特區打工妹》等多部反映廣東改革開放熱潮的南國都市片,外界稱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