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這樣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不僅源自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源自我們的文化積澱和精神信仰,更源自五千年來中華民族產生的一切優秀文藝作品,以及創作這些作品的德藝雙馨的文化大家。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懷揣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的敬畏之心,人民網推出融媒體文藝欄目《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呈上對改革開放40年文藝發展最具詩意的表達,通過有情感、有溫度、有底蘊的人物呈現,彰顯藝術作品的時代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專訪夏菊花:雜壇菁英永流芳

 
  十一月的南方,秋意正濃,我們來到湖北武漢,拜訪中國雜技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從舊社會流離失所的街頭雜耍藝人,到新中國受人尊敬的藝術家﹔從家庭式的小戲班演員,到享譽海內外的“雜技皇后”﹔從舞台上為觀眾奉獻一切的雜技演員,到舞台下為了雜技藝術發展四處奔波的雜協主席……
 
  “藝術人生70年,風雨菊花倍鮮艷。”夏菊花頭頂的光環在變,但她對雜技藝術的守護與傳承卻不曾改變。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記者專訪夏菊花,聆聽……[更多]

在表演《空中飛人》時,用一根粗繩子綁住我的辮子,升吊在半空蕩秋千。每演下來,用手摸頭,頭發掉下一把。那時候,雜技只是我的飯碗,當時唯一的目的就是活下去。

頂碗要從基本功練起,如果想要碗在頭上放得穩,就必須要“壓門子”——我當時用了三塊磚頭頂在頭上練,並且在碗裡盛滿沙,然后直接往頭上壓,這樣頭上才有痕跡、有“門子”,碗放在頭上才不會倒。

“腳面夾碗”我從1960年開始練了三年,剛開始的時候不敢放太多碗,隻能用磚頭。有時候腿練得非常疼,上樓梯都吃力。1963年,我在民眾樂園的舞台上表演,將這個新動作呈現給觀眾。第一次、第二次都失敗了,到了第三次嘗試終於成功,台下的觀眾紛紛站起來給我鼓掌。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的雜技團都抓住了這一時代契機,創作出了一大批富有時代氣息的新作品,為雜技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思路,讓古老的雜技藝術在新時代更上一層樓。

作為雜技演員,更要抓住改革開放帶來的寶貴機遇,傳承好我們中國雜技藝術的特色、創造出更多觀眾喜聞樂見的節目。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雜技本能的東西不能丟,難度、技巧、特色一定要保持下去。

要創作更優秀的作品、將美好留給人民,就必須刻苦練功。那個年代的我根本不想別的,就是一天到晚琢磨、一門心思地要練出新動作,站在凳子上練功,一練就是四個小時。功是摻不得半點假、偷不得一絲巧的——一天不練自己知道、兩天不練對手知道、三天不練,觀眾都知道。

雜技是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走出國門進行文化交流的文藝類別。如今,六十多年過去了,雜技藝術仍然是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排頭兵,是走出國門最多、贏得國際榮譽最多的藝術門類,在海外演出中很受歡迎。

擔任國際比賽的評委,就肩負著神聖的責任,既對參賽演員負有責任、更對世界雜技藝術的健康發展負有指導性的責任。因此,必須嚴肅對待,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到擁有今天的榮譽,我的藝術人生中一條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夏菊花。我雖然為黨、為人民做了點事,但很有限。我希望能夠多留下美好的東西,少留遺憾,把雜技發展的道路掃干淨一點,讓后人跑得更快一些。

十一月的武漢,秋意正濃,裹挾著寒意的細雨不期而至,將鋪在路面上的落葉沖洗得愈發金黃。伴隨著腳踏在落葉上的沙沙聲,我們前來拜訪中國雜技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雜技表演藝術家夏菊花。

夏老師身著黑色外套坐在客廳,背后是她與愛人年輕時的一張合影,旁邊挂著的是書法名家沈鵬贈給的一幅字。客廳的櫃子中,羅列著夏老師獲得的部分榮譽獎杯,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