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中國書院始於唐,興於宋,至南宋時發展成熟,經元、明、清直至近代,承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情懷,其分布遍布大江南北,其文脈貫穿古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和載體。時至今日,書院仍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發揮著學術研究、社會教化、傳統文化傳播等功能。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自動刷新:40秒60秒手動 

書院精神為現代人撐起心靈的綠蔭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2-07 13:03)

  文章千古事,明德萬年馨。中國書院肇始於唐朝,興盛於宋代,經元、明、清至今,始終承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情懷。歲月如梭,如今大部分書院已不再教書授業,但其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與教化理念,依然如淙淙流水,滋養文化的血脈,貢獻生活的智慧,撐起心靈的綠蔭。 從古至今,中國書院兼顧文化…[詳細]

嵩陽書院: “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2-04 12:58)

  近四旁,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岳﹔歷九朝,包伊瀍洛澗,三台風雨作高山。鬆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朴雅致,溫潤依然。 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五代后周時改為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北宋時期,嵩陽書院是程顥、程頤長…[詳細]

問津書院:千年文脈 薪火相傳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2-03 16:37)

  問津千年,古韻巍然。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的問津書院,門前流淌著微波蕩漾的孔子河。孔嘆橋、坐石、桀溺畈、晒書山等一系列歷史遺跡記錄著千年前先賢在這裡“問津尋路”,探求人生渡口與濟世之路的經典故事。 問津書院 “聖人在上,賢人在旁,恍見當年執轡時﹔傳道得徒,行道得輿,試觀此日問津處。”據…[詳細]

《白鹿洞書院揭示》——一篇南宋校規的恆久魅力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1-30 09:00)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這首出自唐末五代十國王貞白的《白鹿洞》,記敘了詩人在白鹿洞求學的勤勉不倦。山林蔚秀,清溪湛湛,“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記者團實地走訪白鹿洞書院,與從事書院研究的專家學者們共同探討白鹿洞書院的歷史與未來。 登上鐘靈毓秀的廬山五老峰東南麓,可見枝葉掩映的白鹿洞書…[詳細]

鵝湖書院:“千古一辯”的時代回音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1-28 09:18)

  “鵝從天外飛來,人文化成彌宇宙。湖自地心涌現,書院論道貫古今。”穿過淡淡水霧,踏過綴滿青苔的石板路,便可遠遠望見這所肇建於南宋、擁有800余年悠久歷史的鵝湖書院。 鵝湖書院 自古中國書院承載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士人情懷。在此次“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的實地走訪…[詳細]

石鼓書院:涵養湖湘文化的精神家園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1-27 09:33)

  “山形如鼓峙江邊,舊有朱陵洞口仙。勝地蒸湘山水合,真儒唐宋七賢傳。” 11月26日,“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第二站探訪了湖湘文化發源地衡陽石鼓書院。 石鼓書院匾額 石鼓書院坐落於衡陽石鼓山,湘江、蒸水在此交匯。唐元和(806-820)初,李寬於石鼓山筑廬讀書,始稱“讀書堂…[詳細]

岳麓書院:千年書院精神如何賡續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2018-11-26 09:26)

  岳麓書院 11月24日,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光明網、湖南大學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正式啟動。在首站岳麓書院,專家學者圍繞“如何繼承書院傳統,激活文化生命力”等展開討論。 岳麓書院歷經千年弦歌不絕,文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976年)岳麓書院誕生,千年來人才輩出。南宋時湖湘學…[詳細]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開幕

來源:人民網(2018-11-24 17:13)

  人民網長沙11月24日電(宋子節)今天上午,由中央網信辦指導、光明網、湖南大學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網絡傳播活動在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啟動。 中國書院起於唐,至南宋時發展成熟,經元、明、清直至近代,其文脈貫穿古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源頭和載體。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統書院如何返本開新,…[詳細]

    第 1 頁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媒觀縱橫

  • 嵩陽書院從公元934年建立至今已1084年,到1905年改制為小學堂,這裡的講學活動持續了970年。

  • 位於湖北武漢新洲區的問津書院,是一座文化內涵豐富的古代書院。它不僅淵源有自,而且文化價值十分豐厚,影響深遠。我們應當怎樣看待它的文化價值呢?

  • 白鹿洞書院:積極探索傳統書院的現代生存樣態。南宋淳熙六年,宋代理學家朱熹重建書院,親自講學,並制定了《白鹿洞書院教規》,很快成為封建科舉時期書院教育的典范,其辦學模式也為后世效仿。

  • 鵝湖書院800年:弦歌未沉,古朗於今。據江西省上饒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周亞鷹介紹:“中國古時共有書院2000多所,江西就有近500所,上饒僅比較有影響的便有160多所,共出過2097個進士,15個狀元,22個宰相。”

  • 石鼓書院肇創於唐,揚名於宋,盛於明清,直到清末改制。它綿延千年,長盛不衰,是我國最早具有教學職能的古代書院,其滋養孕育的湖湘文化與精神內涵,為社會、國家培養出多位廉潔勤政、剛直恤民的杰出人才。

  •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大家耳熟能詳的這副對聯,如今幾乎成了岳麓書院的代表符號。但這兩句話是怎麼來的?今天的岳麓書院又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