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向華:弓弦聲聲傳民樂

鄭  娜  潘俊宇

2019年08月03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馬向華(前排右一)與學生們共同演出

  從對音樂有感悟力的懵懂小孩到成為二胡專業的高材生,從享譽國內外的二胡演奏家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民樂學科主任,馬向華從人生的偶然走向了必然。為了給中國民樂發展輸送好苗子,打好人才基礎,在18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舞台、更深的愛留給學生。她說:“我從沒想過要從事別的職業,唯一的想法就是當老師。這是一份神聖的職業,我將傾盡畢生所學傳授給學生。”

    

  二胡演奏家的成長之路

  馬向華學習二胡純屬偶然。四五歲時,她去濟南少年宮參加面試,因為唱《絨花》唱得淚流滿面,被現場的二胡老師一眼看中。“老師大概是想,這麼小的孩子就對音樂有著如此敏銳的感受力,太適合學二胡了吧。”回憶起往昔,馬向華笑著說。

  在少年宮的學習,敲開了馬向華二胡藝術的大門。因為學得不錯,父母決定讓她試著考考中央音樂學院附小(下文簡稱附小)。為了考學,她開始了3年的“魔鬼訓練”。那是一段令她時隔多年回想起來,還覺得“很苦”的日子。

  “真的很苦,每一個音符必須嚴格,必須准確,跟在興趣班時拉琴完全不一樣。”馬向華說。雖然苦,但是那3年的訓練,被馬向華看做是自己藝術道路上第一次“質”的飛躍,讓她懂得了學藝術,后天的努力極為關鍵。

  考入附小后,馬向華被“植入”更為專業的學習土壤,很快獲得了藝術上的第二次飛躍。那時,附小有一支名為“小小演奏家”的隊伍,由學習二胡、琵琶、笙等樂器的若干學生組成。因為能力突出,馬向華也是其中一員。“小小演奏家”經常代表學校在國內外巡回演出,登上大大小小的舞台,對馬向華提高演奏水平、豐富舞台經驗、增強自信,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就這樣一路從附小、附中,再到中央音樂學院,師從劉長福、李恆、田再勵等諸多胡琴藝術家,馬向華完成了高水准的專業訓練和豐富的舞台實踐,形成剛柔並濟、優美清新的個人風格,成為各類二胡比賽中的常勝將軍。1997年起,她已在國內和香港、台灣、日本、北美等地舉行了數十場獨奏音樂會,錄制了十多張個人音像專輯,其中包括多種風格及大量高難度的二胡曲目。因為出色的藝術表現力,她還被許多著名作曲家如黃安倫、陳其鋼、譚盾、石井真木(日本)指定為音樂會的合作對象,享譽海內外。

  堅守初心的耕耘者

  2001年,馬向華以優異的成績從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畢業。彼時,她已是國內外知名的二胡演奏家,海內外很多樂團邀請她,但馬向華一心一意想要當一名教書育人的老師。

  “我從沒想過要從事別的職業,唯一的想法就是當老師。”畢業后,她留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任教,並於2012年成為碩士生導師。目前,她帶的學生中既有中學生,也有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度很大。

  “對待不同年齡的學生必須得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馬向華說。在18年的教學生涯中,她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培養了大量二胡專業的好苗子。在她看來,想學好二胡,學好任何一門藝術,最重要的是“必須有真誠的態度,要一直抱有堅定執著的追求信念”,因為“做任何事往往都是一時容易一世難”。

  二胡演奏是天賦與努力的雙重結合。天賦即一些硬性條件,比如手指細長、有韌性,手臂修長等。此外,更為重要的是對音樂的敏感力,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樂感。“在音樂中,音符隻存在於表面,能否展現出音符背后的靈魂或形象,對演奏者是極大的考驗。隻有具備樂感,才能體味到更深層次的東西。”馬向華說。

  努力就是要不斷練習。“每一次練琴都是對藝術的精雕細琢,隻有不斷打磨,一遍遍地拋光,才能成就偉大的藝術品。”馬向華向來都是這麼教導學生的。她不僅要求學生勤學苦練,多年來還堅持帶領他們到全國各地巡演,創造更多登台表演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成長。

  除了嚴格的專業訓練,馬向華還傾注了大量心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一名合格的教師光傳授技能是不夠的,更為重要的是育人”,在馬向華看來,學習音樂包括民樂,對於孩子們來說,獲得的不僅是一種技能、技巧,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師一定要修養自己的內在,以身垂范,引領孩子們通過音樂更好地激發自己智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世界。

  對“根”的尋求與回歸

  二胡是有著上千年歷史的中國民族傳統樂器。如何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這門傳統藝術,一直是馬向華在教學中思考的問題。

  近些年,民樂與西方音樂合作的現象日益增多,馬向華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傳統不能自我封閉,一定要善於學習和吸收。在交流合作中汲取他人的元素豐富自我,這樣民樂才能發展得更好。”但是,她也指出民樂自身應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知道最終的方向在哪裡,要堅守住自身最獨特的東西。

  “包括二胡在內的民樂,隻有守住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才能在世界上佔據獨特優勢。”馬向華表示。2013年她擔任中央音樂學院附中民樂學科主任后,經常會組織開展一些有關傳統文化方面的課程和講座,邀請專家授課,內容包括戲曲、民歌以及其他非遺文化。她堅信“隻有為學生注入更多的傳統基因,民樂發展的根基才會更牢固和扎實”。

  這幾年,中國政府大力支持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給民樂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而得益於幾代民樂人的努力和中國國力的提升,民樂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日益增強。馬向華和學生們的海外演奏會經常是場場爆滿,民樂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國聽眾。“學習民樂最好的時代來了。”馬向華興奮地說,“我將傾盡畢生所學傳授給學生,不負這個最好的時代。”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澳大利亞第一季度經濟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 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澤被子孫
  3. 中國作家協會2021年會員發展公示
  4. 習近平的扶貧相冊丨脫貧路上,一個民族都…
  5. 崇尚英雄 緬懷先烈 習近平這些話飽含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