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輪中秋月

葉  子

2019年09月13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12日,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客運段開展“月滿金秋寄思鄉”火車詩會活動。圖為高鐵乘務員(右一)邀請旅客猜燈謎。
  新華社記者 李 博攝

  9月11日,2019年第二屆濱州朗誦節沾化中秋詩會在山東省濱州市舉行。圖為活動現場。
  賈海寧 王建彬攝影報道

  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風薦爽、玉露生涼。今夜,全球華人將共同仰望那一輪明月,時光流轉,不變的是中華兒女共同的鄉愁。

  中秋記憶裡總少不了賞月。一年中,月圓十二度,但總是在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人們覺得“萬裡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孩童的可愛﹔“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這是成人的感慨。賞月,也看賞月之人﹔賞滿月,也不忘陰晴圓缺。

  中秋,觸動人們的聽覺記憶,敲擊在人們心上。一位朋友說,提起中秋,耳邊就會響起兒子念的童謠:“中秋節月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月兒圓月兒亮,月餅甜啊月餅香,吃月餅啊看月亮,說說笑笑心痒痒。”一位年輕的朋友想起,小時候在農村,中秋夜靜謐,伴著田間的虫鳴,爺爺奶奶給他講吳剛、嫦娥和玉兔的故事。還有人永遠記得,獨在異鄉的中秋節,家人在視頻通話中給他唱了一首《十五的月亮》。

  中秋,還是關於味覺和嗅覺的記憶,入口入味入肝腸。中國人愛吃,各大節慶與美食分不開,於是,中秋便有了螃蟹的味道、桂花的味道、黃酒的味道……還有那月餅,“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我曾採訪過一位老華僑,他說,在國外,每逢中秋,他和家人就會包餃子,最簡單的餡料,卻是最想念的家的味道、祖國的味道。

  說到底,中秋是綜合的感官體驗,是關於情感的記憶。這份朴素情感和美好祝願,令人們心靈相通,“天涯共此時”。它是家國之思的魂牽夢縈,是傳統文化的綿延賡續。作為一個團圓的節日,中秋牽動著中華兒女的“根”與“魂”﹔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秋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責編:韋衍行、丁濤)

推薦閱讀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

熱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