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
 
 

端午起源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詩人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習俗

娛樂項目:賽龍舟
端午龍舟賽是古代一項重要賽事,還有許多關於端午劃龍舟的傳說,而說法最廣的莫過於詩人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為了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爭先恐后打撈其真身,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龍舟賽是古代一項重要賽事,還有許多關於端午劃龍舟的傳說,而說法最廣的莫過於詩人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為了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爭先恐后打撈其真身,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吃粽子是端午節重要的習俗。中醫認為,端午節后,進入夏季最熱的月份,上火、中暑現象容易發生,而此時常用竹葉和葦葉,可以起到解暑除煩的效果。蘆葦葉、竹葉是名副其實的一次性綠色食品包裝。

飲雄黃酒是各地都有的習俗,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雄黃酒涂抹在小孩面龐、耳鼻、額頭及手足心等處,目的也是使孩子們免受毒虫、蛇蠍傷害。雄黃酒多飲易中毒,因此應引起重視。

挂香囊的習俗,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藥,中醫認為有祛風散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醒腦通竅的作用。

“可咸可甜”的端午節,它的豐富文化內涵你get了嗎?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炎熱的夏至節氣剛過,中國人又迎來了粽子飄香的時節——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國首個躋身世界非遺的節日。受“閏四月”的影響,今年的端午於6月25日才姍姍而至,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之一。 [詳細]

粽香深處話變遷:“擁抱”新科技后的“百年”老字號

   始於粽子,卻不止於粽子﹔堅守傳統,卻勇於創新。徐煒說,“我們在保護傳承匠人、傳統技藝的同時創新發展,是時代的一個趨勢。”“老字號,是經過歲月沉澱,由匠人、匠藝、匠心打磨而成的。”徐煒說,正是不變的優質原料、裹粽技法,以及匠心的堅守,才成就了五芳齋粽子在人們心中不變的味道。 [詳細]

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披“雲裳”而來

   “時維庚子,序近端陽。四海賓朋,祈望詩鄉。屈原祠前,鼓樂鏗鏘。長江之畔,情抒衷腸……”6月22日, 2020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在宜昌市秭歸縣揭幕,以全新的“雲端辦節”方式,將對屈原精神的緬懷和歌詠傳遞到全國各地,秭歸縣端出VR端午民俗館、文旅直播帶貨、舌尖上端午之旅等系列文旅大餐,激活文旅融合新經濟形態。 [詳細]

端午節將至 上海老字號制作竹筒粽受歡迎

   用竹筒做粽子比較環保,而且還很新穎,出來的粽子香味濃郁。每一根竹子都需要經過號幾道工序清洗消毒。此外,洗竹筒、洗粽葉、泡米、調味、蒸煮等十多個步驟都絲毫不能馬虎。目前丁義興的竹筒粽系列有八寶、鮮肉、蛋黃、豆沙等多種口味,能滿足不同地域市場的需求。 [詳細]

端午節機票價格同比跌兩成 跌幅較五一有所縮小

   端午節小長假即將來臨,出游呈現冷熱不均態勢。飛豬數據顯示,今年端午除京津冀地區外,全國各地周邊游需求較高,整體出游人次已恢復到去年六成,京津冀地區約恢復到去年四成左右。由於假期天數短,整體出游積極性不及五一。周邊游依舊是端午出游的主要方向。機票方面,價格同比去年跌兩成左右,跌幅較五一有所縮小。 [詳細]

端午為何說“安康”而不是說“快樂”

   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這也是為什麼端午節的祝福語是“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樂”的原因。說到端午節挂鐘馗像,居家、單位、店鋪都可以。不過,鐘馗像一般不宜在廚房、廁所、貯藏室、臥室門對面、過道兩側及狹窄的位置懸挂。 [詳細]

端午:傳統節日讓遙遠的記憶更鮮活

   艾葉流芳,又是一年端午至。“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就像中秋節吃月餅、過年吃餃子,咬上一口粽子,口腹歡愉得到滿足,過節的儀式感也隨之而來。
    食過返尋味。千百年來,這樣的一種儀式感承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遺韻,跨越時空、芬芳至今。傳統節日或者說傳統節日的精神內涵,一直存續於血脈人心,留存在民族基因,歷久彌新、耐人咀嚼。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