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深處話變遷:“擁抱”新科技后的“百年”老字號

“今年,我們將統一上線十幾個跨界產品,包括粽子雪糕、粽香味薯片等,主動融入年輕人的消費圈層。”30日,浙江嘉興,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五芳齋實業公司副總經理徐煒這樣說道。
粽子,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節日食品之一。
勞動節前夕,99歲的五芳齋開啟“百年粽味之旅”,感受一個粽子背后所蘊含的深厚歷史文脈和民族情懷。
作為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五芳齋靠一枚小小的粽子打天下。一隻粽子,從原廠地、原材料選擇,到五芳齋裹粽標准化車間生產,需經過多道工序。在選米、淘米、切肉等工序實行流水線生產,自主研制開發潤米、拌米流水線,粽子蒸煮自動化集散控制系統等一系列自動化設備,目前,五芳齋已擁有發明專利數十項。
近年來,為贏得更多年輕消費者,五芳齋在不斷創新中完善,堅定不移邁向時尚化之路。如今,五芳齋已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產品線也擴展到月餅、鹵味、細點等傳統特色食品領域。
縱觀其發展歷程,之所以能從偏居一隅的小作坊,到今天的行業龍頭,堅守傳統和不斷完善推陳出新,或成為關鍵。
“老字號,是經過歲月沉澱,由匠人、匠藝、匠心打磨而成的。”徐煒說,正是不變的優質原料、裹粽技法,以及匠心的堅守,才成就了五芳齋粽子在人們心中不變的味道。
始於粽子,卻不止於粽子﹔堅守傳統,卻勇於創新。徐煒說,“我們在保護傳承匠人、傳統技藝的同時創新發展,是時代的一個趨勢。”
如其所言,在“95后”“00后”成為消費主力的當下,老字號“擁抱”科技、大數據等新零售業態,在時尚化、年輕化方面發力,正成為一種“新常態”。
“年輕消費者講究品質和體驗,對產品的創意和顏值有著更高要求。”徐煒眼中的五芳齋卻頗為“新潮”:2016年,五芳齋與迪士尼跨界合作,推出漫威、米奇粽子,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2019年,其又推出創新產品“外來物粽”,將黑科技、糯式文化融入餐品中。
徐煒說,老字號的內涵在於傳統技藝的傳承,但在產品口味、標准化生產等方面,則要跟上時代步伐。
2017年,五芳齋對外發布“1000萬征集裹粽機器人”活動征集令,人工智能和手作匠心的協作,是這個老字號的又一次大跨越。
“老字號東西做久了,就容易形成一種定勢思維。”裹了31年粽子的胡建民,已成為五芳齋裹粽技藝的第四代傳人。在他看來,作為“百年”老字號,傳統技藝的傳承與創新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傳承的同時要抓創新。
而上述裹粽機器人,便是五芳齋在兼顧傳統和創新、手作匠心和人工智能上,所進行的探索。
“與那些逐漸遠離市場、面臨后繼無人的非遺項目相比,在五芳齋,我看見的是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的景象。”胡建民說,“擁抱”新科技,老字號也能很時尚。(施紫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