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2020年12月30日05: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說:“40多年來,我先后在中國縣、市、省、中央工作,扶貧始終是我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我花的精力最多。”

  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習近平扶貧故事》一書,以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實踐和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線索,記錄扶貧工作中的具體細節和感人故事,展現習近平總書記與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的真摯情懷和矢志不渝、戰勝貧困的使命擔當。“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們要繼續苦干實干,鞏固脫貧成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

      

  《習近平扶貧故事》摘編

  “扶貧,就不要有所保留”

  “他講得很動情,‘下黨有多苦,大家都看到了。下黨不改變面貌,我們就無顏面對父老鄉親’。”時任壽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連德仁后來回憶說,習近平讓寧德地直機關18位負責同志現場表態,對於鄉親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各部門談談辦法。

  民政局最先表態,從局裡擠出5萬元,支持下黨公路和電站建設:“我們真的是把口袋底都翻出來了!”習近平笑著說:“這很好,大家都要翻箱倒櫃,竭盡全力。扶貧,就不要有所保留。”

  “隻把春來報”

  2000年5月29日,心系長汀水土流失治理的習近平,得知那裡正在建設生態園,專程托人送去1000元,捐種一棵香樟樹。

  2001年10月13日,習近平再次到長汀調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河田世紀生態園,他看到自己捐種的香樟樹已長得枝繁葉茂、郁郁蔥蔥,十分高興。在當地, 有一種野草叫鷓鴣草,雖然生長在貧瘠的地方, 但是生命力很強。那天,一位同志遞給習近平一株鷓鴣草,習近平接過來,仔細端詳了一番,笑著說:“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長汀的水土流失治理好,讓這種草‘隻把春來報’吧!”

  創建“閩寧模式”

  在調研西吉移民搬遷的吊庄玉泉營時,習近平提出了建設閩寧村的設想。“吊庄”是寧夏當地詞,意思是把這個村從那兒“吊”到這兒,也就是移民。要從西海固移民到銀川,投資很大,習近平建議搞一個試點,打造成具有樣板意義的閩寧協作示范村,讓移民遷得出、穩得住、致得富。

  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在銀川城外永寧縣的一片戈壁灘上破土動工。奠基當天,習近平專門發去了賀信。

  第一年,1100戶6000人從西吉縣搬到閩寧村安家落戶。他們挖地坑、住窩棚、蓋房打井,篩土平田,建設揚水站,在戈壁灘上種出了糧食。村裡還提前完成道路、學校、村部、衛生院、郵電、市場和一二級揚水灌溉及井灌工程等基礎建設,好日子一步一步走來。

  念好“山海經”

  浙江有句俗語,叫“七山二水一分田”,生動地概括了浙江的地理風貌。從地理上看,浙江背山面海,10.18萬平方公裡的陸域面積中,光山地和丘陵就佔了74.63%,而靠向海一邊的,則是肥沃的田地和平原。山與海的地理差別,形象地描畫了浙江境內貧與富的分野。

  習近平曾用“木桶理論”解釋“山海協作工程”。他說,決定一隻木桶裝水量的不是木桶中最長的那塊板,而是最短的那塊。而他要做的,就是補上那塊短板。

  如今,近20年過去,“山海協作工程”有了升級版。“山海協作”平台正努力打造成為項目孵化的搖籃、人才集聚的高地和成果轉化的橋梁。

  小年訪定西

  有一處細節讓在場鄉親們深受感染——習近平總書記知道這裡自然條件惡劣,缺水干旱是困擾當地脫貧的一大難題,當他看到屋裡的水缸時,特意端起一瓢水細細品嘗,一口水下肚,他緊鎖眉頭……鄉親們的冷暖甘苦,時時牽動他的心。

  習近平總書記走出馬崗家,鄉親們紛紛擁上前來和總書記握手道別。總書記勉勵大家說:“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一定會給鄉親們更多支持和幫助。鄉親們要發揚自強自立精神,找准發展路子,苦干實干。咱們一塊兒努力,把日子越過越紅火,早日改變貧困面貌!”

  提出“精准扶貧”方略

  在施成富家,習近平總書記看得很仔細。之后,就在施成富家的院壩上召開了一個小型座談會。總書記和鄉親們在空地上圍坐成一圈,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村民們談變化、講困難、道實情,總書記邊聽邊問。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這次到湘西來,主要是看望鄉親們,同大家一起商量脫貧致富奔小康之策,看到一些群眾生活還很艱苦,感到責任重大。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核心是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

  在這次談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精准扶貧”的概念。他強調,要建檔立卡摸清每戶致貧原因。他要求,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白雪換來了白銀

  “我捧了一條七八十斤的魚給總書記看,他問我這魚長了多少年, 我說十五年左右。總書記趕緊問我累不累啊,囑咐我快放下吧。”回想起總書記跟自己聊天時的場景,漁民胡大勇心裡泛起一陣溫暖。

  隨行干部向總書記解釋說,查干湖冬捕仍沿用原始捕魚方法,漁把頭們憑經驗“選窩”,然后漁場職工鑿冰洞穿杆引網,通過扭矛撥正方向、馬拉絞盤帶動大網在冰下運動把魚打撈上來。這樣可以避免現代機械對湖水的污染,不僅保護了查干湖的生態環境,還為當地贏得“活態的漁獵化石”的美譽,促進了旅游文化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既保護又開發的方式表示贊許。他強調,綠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和發展旅游相得益彰,這條路要扎實走下去。

  “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在孫觀發家,習近平總書記同村民們座談。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已經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要再加把勁,確保老區如期脫貧摘帽。“我們把鄉村振興起來,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好,鄉村的精神風貌、人居環境、生態環境、社會風氣都煥然一新,就能讓鄉親們過上令人羨慕的田園生活。”

  “到他們這一代長大的時候,就是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候。” 習近平總書記指著孫觀發的孫子、孫女,笑著說:“隻要跟著共產黨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實現,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習近平扶貧故事》學習體會

  體現深厚人民情懷

  洪天雲(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習近平扶貧故事》通過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人民擺脫貧困的生動實踐,集中展現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的發展脈絡和精神實質,突出呈現總書記作為人民領袖心系人民、不負人民的赤子情懷。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作出的庄嚴承諾,全書重點記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入貧困地區考察調研、深入貧困戶家中走訪慰問的感人故事,展現共產黨人強烈的宗旨使命意識、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和深厚的人民情懷,對廣大黨員干部有極大的激勵和教育意義。《習近平扶貧故事》為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提供了生動教材,激勵我們不斷強化理論武裝,進一步總結脫貧攻堅經驗,提振脫貧攻堅精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主題出版重點項目

  譚躍(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習近平扶貧故事》是中國出版集團今年主題出版的重點項目。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在主題出版上集中發力,組織策劃出版了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俱佳的重點出版物,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主題出版產品線,在讀者中獲得好評。在未來“十四五”時期,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對主題出版工作的資源配置力度,優化管理辦法,以更寬廣的視野、更生動的形式、更新穎的風格,策劃更多更好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優秀選題,出版更多更好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優質圖書,打造一批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主題出版精品。

  凝聚攻堅克難斗志

  李舫(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參與《習近平扶貧故事》的編寫工作,我們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人民情懷。總書記從人民中走來,心裡永遠裝著人民。“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弱鳥先飛、滴水穿石、不恥落后。隻要鍥而不舍,最后總能夠舊貌換新顏”“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這些話語,激勵著廣大干部群眾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故事和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鼓舞著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信心、頑強奮斗,最終奪取全面小康的勝利。

  閃耀思想理論光輝

  雷明(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作出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深刻把握和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中國特色扶貧開發理論推向新境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我國創造了連續7年每年減貧1000萬人以上的奇跡,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得到總體解決,貧困發生率降至0.6%,提前10年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減貧目標,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正如《習近平扶貧故事》一書所展示的那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思考是在不斷面對新挑戰、思考新辦法、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逐漸總結升華成系統理論,又隨著各地脫貧實踐不斷得到驗証和完善,最終成為今天指導我們國家脫貧攻堅工作的根本遵循。

  鼓舞奮斗圓夢信心

  吉色方森(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副縣長):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昭覺縣三河村和火普村,與鄉親們圍著彝家火塘親切交談,鼓勵大家“早日脫貧奔小康”。經過不懈奮斗,截至2020年10月19日,全縣貧困戶22219戶102357人全部脫貧,191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效。在總書記最關心的“懸崖村”,84戶貧困戶從搖搖欲墜的藤梯旁搬遷到寬敞明亮的縣城安置點,孩子“走路三個小時上學”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家門口就能念書,通信網絡全覆蓋,村民們辦起農家樂,年輕人打開直播驕傲地介紹家鄉的變化——“懸崖村”變成了“小康村”。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30日 20 版)
(責編:牛鏞)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王守信任廣東省委常委
  2. 普洱市委麗江市委主要領導同志職務調整
  3. 在這裡,讀懂“偉大的開端”——中共一大…
  4. 誘導性報道損害自身公信力(鐘聲)
  5. 激發短視頻的正向社會價值(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