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逢今年的小雪節氣。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小雪節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也是農歷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太陽黃經達到240度時,是小雪節氣的開始,從每年11月22日或23日開始,到12月7日或8日結束。“小雪”的到來,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節氣中的“小雪”與天氣的小雪無必然聯系,小雪節氣中說的“小雪”與日常天氣預報所說的小雪意義不同,小雪節氣是一個氣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小雪”節氣期間的氣候特征,而天氣預報中的“小雪”則是指降雪強度較小的雪。“小雪”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雪小,地面上又無積雪,這正是“小雪”這個節氣的原本之意。
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這就是說,到“小雪”節氣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此時由於“地寒未甚”故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所以稱為小雪。因此,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小雪和雨水、谷雨等節氣一樣,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
“小雪雪漫天,來年必豐產”、“小雪雪滿天,來歲是豐年”、“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小麥粒要癟”、“雪是麥田好棉被,雪多枕著饅頭睡”、“瑞雪兆豐年”、“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從家鄉長清東部山區一些相關“小雪”的諺語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間如果下雪,年景必好,來年庄稼就會長得好。“小雪來,出白菜”、“小雪飄飄來,忙著貯白菜”、“立冬蘿卜小雪菜(白菜)”、“小雪到了出白菜,不出難防受凍害”。“小雪”節氣一到,家鄉人就急於“出(收獲)”白菜,忙著儲存冬季大白菜,老擔心收獲晚了會遭到冰雪寒潮的突然襲擊,而受了自然災害,弄得一個冬天沒菜吃。因為我們長清東部山區一帶是遠近有名的林果產區,所以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到了小雪節,果樹快剪截”的諺語,說的是加強果樹的冬季管理,極力搞好果樹冬季修剪整形。還有諸如“節到小雪天降雪,農夫此刻不能歇”、“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小雪封地地不封,大雪封河河無冰”、“小雪不封地,不過三五日”的諺語,也都從多方面說明了“小雪”節氣與農時的密切聯系。
不過,上世紀初期,在我們這裡也流傳著諸如“小雪到,睡懶覺”、“小雪小雪,暖暖被窩”、“小雪小雪,拾把柴火”、“到了小雪,沒了農活”和“小雪到了天氣冷,晒晒太陽貓貓冬”的消極諺語。意思是說,“小雪”節氣過后,天氣越來越寒冷,農活結束,冬閑開始,就不用再忙著出力干活,參加勞動了,頂多上山拾點柴火,或三五成群地抱著膀子聚在一塊嘮嘮嗑。甚至是睡睡懶覺、暖暖被窩,蹲蹲牆根、晒晒太陽、侃侃大山的時候了。現在看來,這幾句諺語顯然有些陳腐過時,不合時宜了,因為現如今的新農村已經是日新月異、今非昔比,許多家鄉人正集中精力、鼓足干勁地甩開膀子,充分利用冬閑時間,忙著學技術、上項目、搞建設、奔富路呢。
民間有:“冬臘風腌,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后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干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后,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小雪”節氣要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寒能力。這個節氣之后,寒氣襲人,冷風到處亂“鑽”。這個季節宜吃些溫補性食物和益腎食品。溫補性食物有羊肉、牛肉、雞肉、狗肉、鹿茸等。平時的菜肴中可以多加入一些蔥、姜、蒜,每天喝一杯熱牛奶,適當吃芝麻、花生等有助補腎的食物。水果類可以多吃些橙子和橘子,但要注意的是,橘子屬性略溫,一次吃太多容易上火。再次,每晚用熱水泡腳,提高機體抗寒能力。
“冬應腎而養藏”,小雪節氣是補腎的好時機。腎在五行屬水對應黑,平時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以補養腎的元氣,如紫米、黑豆、黑芝麻等。益腎食品還有腰果、芡實、山藥熬的粥、栗子燉肉、白果燉雞、大骨頭湯、核桃等。同時,此節氣燥氣較重,加上穿著嚴實,體內熱氣不易散發出去,以致生“內火”,因此,多吃些清潤食物,如白蘿卜、白菜、豆腐、香菇、海帶等,最好是煮湯食用,既暖和又能清內火。孫思邈雲:“安身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結,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飲食,可以使人身體強健、益壽延年,而飲食不當則是導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洪利
(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