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上午,在醫院病床上,周高攀永遠閉上了雙眼,72歲的他幾乎大半生都在非洲度過。“從小他就對我們照顧得很少。”站在父親的遺像前,周高攀的大兒子周益武說,父親對事業兢兢業業,“他沒什麼遺憾。”
曾供職大使館擔任翻譯秘書
1939年,周高攀出生於四川省樂至縣,家中排行老三,從小聰明好學。1960年,周高攀高中畢業后進入四川外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化系學習。1964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外經委(現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工作。
“我父親先后在中國駐坦桑尼亞、阿富汗和斐濟等幾個大使館工作過,主要擔任翻譯和秘書等職務。”周益武說,1982年,周高攀在擔任中國駐斐濟使館經參處三等秘書期間,曾參與中國與瓦努阿圖的建交談判,“建交后,他還陪同當時的大使一起向瓦努阿圖的總統遞交了國書。”
堅持原則拼死保護他人財產
1984年,周高攀回到家鄉四川,后任職於四川某國際合作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地多半還是在國外,長時間擔任公司駐坦桑尼亞辦事處主任。”周益武說。
1988年,周高攀在坦桑尼亞工作時,一天夜裡,當地的不法分子闖進他的住處,“他們聽說第二天我父親要給員工發工資,就來搶劫財物。”當時,不法分子搜到了裝有員工工資的保險箱,並威脅周高攀說出密碼,但他堅決不從。劫財不成,不法分子隨即提刀砍向周高攀的頭,“砍了3 刀,當時都下了病危通知書的。”
昨日下午,在周高攀的靈堂前,親朋表示,“他就是有原則,絕不欺善怕惡。”
醉心工作常年無暇照顧孩子
讀大三那年,周高攀和妻子結婚,並育有3子。因為常年在外工作,很長一段時間,他都沒法照顧家人。
“直到我20歲左右的時候,父親才回到四川,那時才有一點相聚的時間。”周益武說,從小與父親幾乎都是通過書信交流,一般一到兩年才能見父親一面。
雖然缺乏父愛,但3個孩子對周高攀卻非常服氣。“我父親對長輩非常孝順,從來不擺架子。”周益武說,父親用他的實際行動征服了子女,雖然曾對父親常年不著家有些怨言,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理解,“有這樣的父親,我很驕傲。”
華西都市報記者熊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