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劇照
2011年,小成本電影《失戀三十三天》以幾百萬投資拿下3.5億元票房,讓人們看到中國小成本電影的潛力。2012年,徐崢首次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電影《泰囧》,以3000萬投資收獲11億元票房,無疑成為喜劇片市場的一朵“奇葩”。那麼,《泰囧》這朵“奇葩”是怎樣綻放的呢?
梳理《失戀三十三天》和《泰囧》的成功因素,我們發現除去可遇不可求的運氣、恰逢其時的檔期外,對劇本的揣摩、演員的敬業及現代的營銷手段等都是中國小成本影片爆火的必備法則。今天,記者帶您一起探究《泰囧》10億元背后的5大成功啟示
啟示1
博口碑 互聯網成發酵器
2010年,徐崢和王寶強在《人在囧途》中的超囧春運回家路笑翻全國人民。2012年的《泰囧》,最初是打著“人在囧途2”的旗號喚醒觀眾記憶,隨之正式更名為《人再囧途之泰囧》。
影片上映前,出品方就在網上發布了《泰囧》系列物料,主演徐崢、黃渤等也多次發微博力薦。導演徐崢從預告片的拍攝、制作、投放時間,到每款海報的字體、字號、發布順序等都要一一過問。
值得一說的是,該片還在PPTV、PPS、優酷等各大網絡電視和視頻網站捆綁廣告,在醒目位置進行宣傳造勢。同時,劇組在不同城市舉行免費試映會,精選試映族群,並在每場電影放映后與觀眾座談,制造口碑效應。這樣,該片一上映就能快速地借助互聯網等渠道發酵。
啟示2
搶人氣 做客綜藝節目造勢
與一般電影的宣傳預告片相比,《泰囧》片方與萬達電影院線合作,由徐崢和王寶強親自出馬拍攝了一系列個性定制宣傳片。這一創新之舉,集電影制作發行方與院線的力量於一體,大膽嘗試,雙方密切配合,堪稱開創電影營銷宣傳的新模式。
此外,劇組主創人員除在上映前頻頻亮相新聞發布會、慶功會、影迷見面會等傳統的造勢活動,還主動出擊做客《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等有著超高人氣的電視娛樂節目,反復推薦《泰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