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圖》今日上映
堪稱話題性作品
《雲圖》根據英國作家大衛·米切爾同名暢銷小說改編,六段相對獨立又關系緊密的故事描繪出人性的雲圖。海外放映時有“神作”與“爛作”兩種極端評價。套層結構比《盜夢空間》更龐大更繁復。作者稱:“理解六個故事的鑰匙就是東方的輪回轉世思想。”
本報訊(記者 肖揚)電影《雲圖》今日登陸內地,這部匯聚了沃卓斯基姐弟、湯姆·提克威三大頂尖導演,湯姆·漢克斯、哈利·貝瑞等29位奧斯卡明星打造的電影因其深奧的輪回、轉世等思想性,而在海外有“神作”與“爛作”兩種截然不同的口碑,如今這部話題性作品登陸內地,主創希望被更多東方人接受。原著作者大衛·米切爾也稱東方思想是“電影版鑰匙”。
《雲圖》根據英國作家大衛·米切爾於2004年發表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由六段相對獨立但又關系緊密的故事構成:從1850年一位美國人從悉尼旅行到舊金山的日記開啟,經1931年居住在比利時的年輕作曲家、1975年卷入加利福尼亞災難的年輕記者、當今在倫敦出版回憶錄的前黑道人物,到反烏托邦世界中的韓國,最終以世界末日一位老人敘述在夏威夷的青春自語作為終結。千年的時間跨度、扑朔迷離的布局,看似毫不相干卻又環環相扣。米切爾通過六段揭露人類本性的故事描繪了一幅絢麗無比的雲圖。
作者大衛·米切爾曾在25歲時在日本教過8年英文,並且先后來過中國兩次,“我對整個東亞都非常感興趣,我曾經花費很多時間研究日本、朝鮮和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米切爾表示,亞洲的文化非常有魅力,《雲圖》小說裡面很多概念和元素都來自這裡。對於改編的電影版本,他更是直言:“在我看來,理解全片六個不同時空故事的鑰匙就是東方的輪回轉世思想,電影主角在六個不同世界裡重生,所以觀眾看到這些主角通過輪回穿越時間旅行,而他們的精神在不同世界又相互關聯。”
相對普通的“爆米花電影”,觀賞《雲圖》最大的感受正如三位導演在採訪時所說,“你無需有什麼負擔,而是跟著感覺走,就像聽一個樂曲,跟著它的喜和悲、樂與怒,你自然會有收獲和震動。”《雲圖》中的六個故事如同六幅人生畫卷又如六闕人生音部,有淒美有遺憾,有悲憫有反抗。而在故事的敘事技巧上,該片的嘗試和探索,能夠給觀眾的應該是比視聽還要震撼的“時間漩渦感”。
提到“時間漩渦感”就聯想到“套層結構”,最直接的例子就是電影《盜夢空間》。但《雲圖》相比《盜夢空間》更龐大更繁復,《盜夢空間》利用套層結構鑽進了個人潛意識的精神境界,而《雲圖》則展現的是你、我、他眾生態在這個世界上的周而復始的命運軌跡,這種命運軌跡相融相通,沒有國別、男女、種族之分。而佛家的“前生我是誰,來生誰是我”、“每一樁惡行、每一次善舉,都決定了來世的重生”的禪機,則在這部大片中得到了最簡單和直白的體現。
如同去年的《盜夢空間》,《雲圖》讓觀眾看了都有表達欲望,發行方華夏電影公司相關人士也向記者透露:“這是一部特別奇特的影片,可以說任何人看完這部電影,都情不自禁地想說兩句,在此前的試映場上我們做過調查,想發表意見的普通觀眾居然超過了98%,這是創紀錄的數字,也是從來沒有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