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剛剛闖進北平的鄉下人 繪/沈龍朱
前幾天,北京特別冷,有朋友問我,要不要去香山看看,以這樣獨特的方式,紀念沈從文的110歲生日。香山是沈從文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所在地,在那裡他認識了丁玲和胡也頻,然而他並不喜歡香山,因為那簡直縮影了他早年困頓不堪的北漂生活。
1923年,21歲的沈從文來到北京后的第一個住所是前門外楊梅竹斜街61號的酉西會館,管事的是沈從文一位遠房表哥,他才得以搬進會館白住。因為會館隻提供鄉友暫時居住,沈從文不得不另做打算。在農大讀書的表弟幫助他搬進了銀閘胡同,這所公寓毗鄰北京大學紅樓。時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提倡兼容並包,北大校門向所有人開放,沈從文成為不注冊的旁聽生。但他仍然想成為一名正式的大學生。1923年秋天,他參加了燕京大學二年制國文班的入學考試,不過卻沒能遇到賞識他的貴人——英語太差,面試也一問三不知,最終落榜。沈從文對正式入學死了心,他開始寫作。
青年每天奔波於會館和宣武京師圖書館,讀書寫字,兩點一線,本想換取三五元稿費,奈何掙錢不得,卻招擠對。每次去報社,門房都要索取一兩毛錢小費,那些日月,沈從文是一個不被北京接受的“鄉下人”。然而,他投出的稿子,篇篇石沉大海,杳無音訊。但沈從文並沒有氣餒。因為他心中有堅定的信念:社會改造必須從文學革命開始。可是再美的夢想也難奈身上僅剩的幾塊錢,僅有的兩條棉被。一天,飢餓難忍的沈從文差點就在天橋上參軍入伍,因為隻要按下一個手印,便可領到飯費。
1924年11月13日那個下雪的下午,在沒有爐火的“窄而霉”小齋裡走進來了郁達夫,他是沈從文來到北平后,第一個給予溫暖的人。
郁達夫那時正在北京大學教書,教的不是文學,教政治經濟及史學系統計學,這大多數是因為郁達夫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時拿到的是經濟學學位,也多半是為了生計考慮,因為寫字確實不足以養活自己,連周樹人這樣的稿費大戶,也正在為了養活一家人而東借西討。也許因為這樣的原因,郁達夫對於正在文學之路上苦苦掙扎的青年,有著許多的理解。當他收到沈從文的求助函,便來到沙灘附近的銀閘胡同,見到了頗為艱窘的沈從文。
北京此時已很寒冷,郁達夫進屋后看見屋裡並沒有火爐,沈從文隻穿著兩件夾衣,用被子裹著兩條腿在桌旁寫著。看著沈從文這般瑟縮模樣,郁達夫馬上將自己的圍巾解下,拍拍上面的雪花,圍在沈從文身上……這一上午,他們說了許多話。沈從文告訴郁達夫,他到北京來,主要是為了取得一個國立大學的頭銜。在沈從文看來,隻要能從國立大學畢業,至少以后的生計問題可以解決。沈從文還說到了自己的家庭,說是四五年間沒有見到母親和妹妹了,連她們的生死都無從知曉﹔他還說到了自己在北京的親戚,曾擔任過很高官職的熊希齡。當然,沈從文並沒有想去求他的意思……也許很久很久沒有一個人這樣聽他說話,那天,沈從文對著郁達夫說了很多很多,郁達夫靜靜地聽著,很少說話。在后來的一篇文章裡,郁達夫解釋道:“我今天上你那公寓裡來看了你那一副樣子,覺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時近中午,郁達夫便請沈從文到外面去吃飯。在附近一家小飯館,兩人吃了一餐飯,共花去一元七角多。郁達夫掏出一張五元的票子,付完賬后,將剩余的三元多全給了沈從文。一回到住處,沈從文禁不住趴在桌上哭了起來。當天晚上,郁達夫寫下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給沈從文,也給所有北漂著的文學青年,這篇文章叫《給一位文學青年的公開狀》。
一餐飯、一條淡灰色羊毛圍巾、一句“好好寫下去”,給了一個在寒冬彌留的游魂一把燒得正旺的柴火,才使得他蘇醒過來。沈從文開始以休芸芸為筆名,在《晨報》副刊上發表了散文《遙夜》。
北大教授林宰平被這個年輕人堅定的信念打動,介紹他到香山慈幼院圖書館擔任辦事員,月薪20元。沈從文來到香山,他最留戀“聽法鬆”旁的山石,在這裡,他和好友董景天、陳翔鶴談文學、談人生、談神仙鬼怪,偶來雅興,還會從屋裡抱出一面琵琶,用剛學的蹩腳手法,彈奏一曲。也是在這裡,他結識了胡也頻、丁玲,他送他們慈幼院的大白饅頭吃,日子雖然苦,卻很快樂。
1924年12月,沈從文發表了他的處女作《一封未曾付郵的信》。1925年至1927年,他的作品被徐志摩賞識,頻繁見諸《晨報》副刊和《現代評論》,1926年他的小說開始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福生》《更夫阿韓》《堂兄》《黎明》《哨兵》《十四夜間》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作品。但最終,因為發表了兩篇諷刺慈幼院的小說《第二個狒狒》和《棉鞋》,得罪了慈幼院教務長,沈從文還是被迫離開了香山,很多年后,他都不願再踏進香山一步。
1927年,沈從文決定離開北京,前往上海求發展﹔1928年,當營救胡也頻失敗后,沈從文也失去了武漢大學的工作。他一邊陪著丁玲,一邊為未來的渺茫生活擔憂。在徐志摩的推薦下,正在上海中國公學擔任校長的胡適便請隻有小學學歷的沈從文來擔任講師,主講大學一年級“新文學研究”和“小說習作”。
再次回到北京,已經是六年以后。1932年,楊振聲、沈從文辭去青島大學職務,回到北平主持《大公報》文藝副刊。1933年9月,他與張兆和在北平中央公園宣布結婚。婚后,兩人住在西城達子營的一個小院裡。在此其間,沈從文創作了小說《虎雛》、《獵人故事》、《扇陀》、《如蕤》、《月下小景》、《阿黑小史》、《八駿圖》、《新與舊》、《主婦》等,中長篇小說《阿麗思中國游記》、《邊城》,散文《從文自傳》、《記丁玲》、《湘行散記》等。他因小說成就而聞名,不再是窮困潦倒的北漂青年,而成為京城最大文藝沙龍——林徽因的“太太的客廳”的座上賓。 ◎李舒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