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紀弦去世 晚年基本臥床自知不久於世

2013年07月25日13:19  來源:哈爾濱日報
 
原標題:詩人紀弦去世 晚年基本臥床自知不久於世

其人——手杖與煙斗

  紀弦,本名路逾,1913年4月27日出生於河北省清苑縣,1933年畢業於蘇州美術專科學校。1929年,他寫作與初戀同步。

  紀弦讀書時愛蓄長發、打大領結,穿著沾滿油彩的外衣招搖過市。年歲稍長,煙斗、手杖變成了他的標志,他的老友徐遲曾回憶,“修長修長的個子,穿著三件頭一套的黑西服。他手提一根黑手杖,嘴銜一隻黑煙斗,有時還牽著一條繞著他跳舞的小黑狗。”他自己也曾寫作一首詩《七與六》,“拿著手杖7咬著煙斗6”,“手杖7+煙斗6=13之我一個詩人。一個天才一個天才中之天才一個最不幸的數字唔,一個悲劇”這是一個詩人自嘲的獨白,其詼諧、自嘲的風格也常見於紀弦的詩中。

  1976年底,紀弦移民美國,晚期詩歌變得溫柔敦厚,常在平白中見奇趣。紀弦七十歲時創作的《七十自壽》表達了晚年的心境:“既不是什麼開始,亦尚未到達終點而就是一種停,停下來看風景。”

  其詩——古典美與現代性並存

  紀弦生前自稱,20歲以前他毫無文壇上的交游與活動,但就憑著這“幾根火柴”,“我自己照明了前路,跨出決定我一生的第一步。”他自己創辦詩刊,成為中國新詩現代派鼻祖,一生作詩超過1000首。

  大陸詩人王家新認為紀弦的詩歌將文言文和現代口語相結合,形成了一種語言上的張力,既有古典美又有現代性。不流於語言技巧的玩弄,而是有著很真實的內在感受。

  北美中華新文藝學會會長陳伯豪指出,紀弦一生為新詩運動與發展貢獻極大,在海峽兩岸的現代詩壇上所佔的歷史地位,可說是“無出其右”。

  移民美國

  晚年基本臥床

  自知不久於世

  曾寫詩喊還我釣魚島

  美國當地時間22日凌晨,台灣現代詩的鼻祖紀弦,以百歲高齡於加州的家中逝世。紀弦被推崇為“現代詩的點火者”,作為開啟台灣現代詩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離去,也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詩人流沙河在《台灣詩人十二家》中,曾用十二種動物,對應喻指十二家詩人,其中他將紀弦比作“獨步的狼”。而如今,這位曾寫下“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不是先知,沒有半個字的嘆息”的詩人,隻能在另一個世界中長嘯、獨行。

  移民美國

  晚年基本臥床

  最先在微博上發布老人去世消息的,是江蘇文藝出版社副總編輯於奎潮。他23日上午接到紀弦次子路學恂的電話,得知了紀弦去世的消息。“沒想到老人走得這麼快”,於奎潮說去年老人百歲的時候,家族成員還為他舉行了一個隆重的生日宴會,“他們寄了張照片給我,紀老戴著一個花冠,看上去狀態還可以。”

  因為想要出版紀弦的詩集,於奎潮開始和紀弦家人有所交往。他從紀弦家人那裡了解到,因為年齡太大,老人近幾年基本都在臥床中度過,偶爾接待各地慕名來訪的人。“今年年初,我收到了路先生寄來的紀老的簽名本,他的字仍然非常漂亮。”

  自知不久於世

  曾寫詩喊還我釣魚島

  路學恂指出,紀弦今年4月27日過101(虛)歲大壽時,曾跟保姆說:“這個生日過完,就要准備到天上去了。”路學恂認為他父親當時已有預感。

  路學恂22日表示,紀弦原來還能正常進食,“但從前天(20日)起,胃口大減,昨天已經不吃東西。昨晚九十點鐘左右,體溫越來越低,今天凌晨一點多,父親呼吸越來越弱,直到凌晨2點15分走了。”

  2005年曾經中風的紀弦,近年體力日衰,記性減退,三年前停止寫詩,但還能認人並校對錯字。路學恂說:“今年初有一場保衛釣魚台運動,要朗誦我父親的舊作《還我釣魚台》。父親重看自己的詩作,然后告訴我們,其中一句他原來寫的是‘黃帝子孫其若何’,卻印成‘皇帝子孫其若何’。”

  未滿17歲娶嬌妻

  曾是學校明星老師

  紀弦15歲時認識后來的妻子胡明,未滿17歲,就將胡明娶回家。紀弦對婚姻的忠實備受親友稱道,他為結婚滿70年取名“月岩婚”,結婚滿80年為“火星石婚”,因為一般隻有結婚滿60年為“鑽石婚”,算是最久的了。紀弦也曾希望慶祝結婚90周年,要叫“土星的光環婚”,結婚100周年,可以叫太陽婚。但胡明於2011年過世,使他終究無法創造土星婚與太陽婚的奇跡。

  紀弦生前自稱,20歲以前他毫無文壇上的交游與活動,但就憑著這“幾根火柴”,“我自己照明了前路,跨出決定我一生的第一步。”他自己創辦詩刊,成為中國新詩現代派鼻祖,一生作詩超過1000首。

  紀弦到台灣后,在成功中學教語文直到退休。他的學生黃偉成指出,紀弦當年是學校的明星老師,下課較晚時,窗邊總圍滿了其他班級的學生旁聽他講課。

  歷史貢獻

  開啟台灣現代詩運動

  紀弦1913年出生於河北清苑縣,1929年開始創作。他在上海以“路易士”為筆名發表作品,屬於現代派的一員。1948年1月底他由上海遷徙至台灣,在詩人伊沙看來,紀弦對中國詩歌產生的巨大影響正始於此時。“在上世紀40年代的上海,他其實並不算特別重要,隻屬於現代派中的年輕人”伊沙說,“但他去了台灣之后,創辦了《現代詩》詩刊,這是台灣第一個有現代詩追求的詩刊,他可以說是台灣現代詩的開山鼻祖。”

  紀弦於1953年創辦《現代詩》季刊,發出新詩再革命的先聲,在台灣掀起了一場現代主義詩歌的運動。在伊沙看來,如果說胡適、郭沫若開創了現代詩,艾青讓現代詩更為本土化、更有時代感,紀弦則讓中國的現代詩走進了現代主義,“他在整個中國文學史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他的離去標志著一個時代結束了。文綜

  詩人小傳

(來源:哈爾濱日報)

推薦閱讀

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見証人丨致敬改革開放40年·文化大家講述親歷》邀請改革開放40年以來當代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大家,分享其求藝之路的藝術探索與思想感悟。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

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 人民網文化頻道與“文脈頌中華·書院@家國”媒體團一同實地走訪六大書院,深入挖掘書院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探討書院參與地方及國家文化建設的作用、貢獻,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 【詳細】

文藝星青年|漢語盤點2018|明星讀經典,為你做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