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行為影響古代民俗民風 啟蒙讀物以羊誡人

2015年01月02日16:05  來源:北京晚報
 
原標題:羊的行為影響古代民俗民風 啟蒙讀物以羊誡人

  在中華民族品德和民風的養成上,“羊”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十二生肖中,“龍”和“虎”格外受寵,因為“龍虎精神”激勵著無數的炎黃子孫﹔說到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優點,則歸功於“牛”的品質。而“羊”在中華民族品德和民風養成上的作用,往往被忽視或輕視,好多人都不知道,羊其實也是偉大的。

  羊代表吉祥、善良、美好,古時“羊”與“祥”是相通的,“善”與“美”的本義也均與“羊”有關。西漢儒學家董仲舒曾對“羊”給予過充分肯定,他在《春秋繁露·執贄》說:“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故羊之為言猶祥與,故卿以為贄。”董仲舒將儒家文化的核心精華“仁”、“義”、“禮”賦予到羊的身上,稱羊是“美”、“祥”之物。在明代編寫的道家兒童啟蒙讀物《增廣賢文》中,甚至將羊塑造成了懂得感恩的典范,那句“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至今仍廣為流傳。小烏鴉有銜食喂母鴉的情義,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舉動……以動物喻人,教導做子女的要懂得孝順父母。

  因為羊的品德這麼高尚,古時高級官員用羔裘作朝服,以顯示自己有羔羊般的純潔品德。

  有學者認為,中華民族善良、義氣、知禮、孝順的美德和純朴、厚道的民風,如果追溯求源,就在羊身上。過去有一種“送羊勸孝”的風俗,便是羊影響中國古人品行和民風的最直接反映。

  “送羊勸孝”一般在每年陰歷六七月間進行,外祖父、舅舅要給外孫、外甥送隻羊。傳說,當年有一個小孩不孝敬爹娘,放牧的舅舅便將外甥領到羊群邊。外甥看到羔羊跪在母羊面前吃奶,一下子明白了舅舅的用意:羔羊尚知孝敬母親,何況人呢?舅舅於是送給他一隻羊羔,讓他抱回家。此事傳開后,“送羊勸孝”遂成一種社會風俗,提醒兒女對爹娘要孝順。

  因為羊有這麼多優點,深受人們喜愛,古人講究一點的見面活動便用羊當禮物,叫做“以羊為贄”。

  “以羊為贄”是一種高檔的見面禮,行政級別達到上大夫、公卿級別的人物才能使用,普通官員用“雁”,知識分子用“雉”(雞),普通老百姓隻能用布匹。《儀禮·士相見禮》上是這樣說的:“上大夫相見以羔,飾之以布,四維之,結於面﹔左頭,如麛執之。”

  用羊送禮時,不是什麼羊都可以的,要選用小羔羊﹔也不是牽著抱著就走的,還得將羊打扮成“禮品羊”,羊身上要用有紋飾的花布包裹,四條腿兩兩相系,繩子要在羊背交叉后,再回到羊的胸前打個結。在送給對方時,要捧著羊,羊頭朝左,禮節與士相見一樣。如此禮俗,古人稱之為“執羔之禮”,這其實也是羊崇拜文化在生活中的一種反映。

(來源: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個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