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蘇永樂這個名字,大多數人很陌生,但提起《喜羊羊與灰太狼》這部系列動畫片,相信全國的大部分家長和小朋友耳熟能詳。這一系列動漫形象不僅深入大江南北的千萬家庭,也在中國的動漫市場上創造了“奇跡”:由2005年開始,《喜羊羊與灰太狼》電視版及漫畫版,在內地引起熱潮,亦打入香港及台灣市場。2009年推出《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電影版,創下9000萬元票房紀錄,此后至今,《喜羊羊與灰太狼》推出6部動畫電影,票房均破億元,打破了國產動畫電影一進院線就票房虧損的“魔咒”,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國產動畫片。
而這些“奇跡”背后的締造者正是被業內稱為“喜羊羊之父”的蘇永樂,這個出身玩具制造世家的商人,一直童心未泯,執著於與兒童有關的事業,繼在動漫市場創造了“喜羊羊”這一行業標杆后,現在他又在幼教市場重新創業,試圖在這片魚龍混雜的市場中再放幾隻“羊”。
“喜羊羊”從一開始就考慮后續衍生開發
蘇永樂出生於玩具業之家,其家族早於上世紀70年代已在中國江蘇開辦玩具廠,做玩具外貿生意。自小耳濡目染,蘇永樂對玩具生意可謂從不陌生。他長大后一直在美國從事品牌管理工作,如蜘蛛俠、怪物史萊克等,熟悉動漫品牌的授權和運營。2003年他回到香港經營童裝生意,並在內地設有零售店,想與國內的動漫品牌合作,但他發現市場上找不到成熟的品牌,也曾想轉而與國際動漫品牌合作,但由於價格較高,有些品牌又未在國內落地,在中國的影響力有限,最終也沒能成功。“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我開始意識到國內動漫品牌市場比較空白,而當時市場其實很需要一個好的品牌,我想已經到了合適的時機去創立自己的品牌。”蘇永樂回憶道。
就在他尋找機會時,偶然結識了動漫導演盧永強,這位后來的“喜羊羊”核心團隊成員當時拍攝了一部40集卡通片《寶貝女兒好媽媽》,在華南地區的收視率還不錯。但看過之后,蘇永樂說,《寶貝女兒好媽媽》的主線發展已到一定程度,而角色卻較難轉變成玩具及其他衍生產品銷售,因為其動漫形象不具備開發成產品的條件。蘇永樂和盧永強商量創作一個全新的動漫形象去發展他的品牌計劃,《喜羊羊與灰太狼》因此而誕生。
《喜羊羊與灰太狼》推出后,在全國各省市電視台掀起播放熱潮,自2005年開播以來,已陸續在全國近50家電視台播出累計近1200集,而2009年推出電影版,為國產原創動畫電影寫下一個新裡程。由於電視動畫片和動畫電影的大熱,帶動了“喜羊羊”衍生產品的銷售。其衍生產品種類繁多,涉及玩具、衣飾、食品、動畫影碟、雜志圖書、文具用品、家具等,授權商達300多個,各類衍生產品超過千款。
如今回頭來看,“喜羊羊”品牌的成功並非偶然,蘇永樂告訴記者,事實上從開始創作動畫片之初,他就已經考慮后續的衍生產品開發和品牌建設。“你要問我喜羊羊為何成功,我隻能說品牌、品牌,還是品牌。”蘇永樂說。
蘇永樂表示,在設計喜羊羊形象時,他已考慮將這部動畫片定位在3至5歲兒童市場。為了針對此客戶群的需要,無論在挑選人物角色還是人物造型上都以簡單為大前提,喜羊羊的線條簡單,沒有復雜的形狀,除了在制作動畫、生產商品時更便宜省時,小朋友也更容易臨摹,增加親切感。
這種對市場的敏銳認識正是來自於蘇永樂在玩具行業30多年的經驗,他對動漫衍生產品如何“適銷對路”有著其獨特的敏感。“國內制作動漫的公司數以千計,他們普遍的最大問題是完成動漫創作后才開始去考慮后面的事情,沒有生產周邊產品的計劃,所以無法將動漫的生命周期拉長。”
但在當時國內並不成熟的動漫市場,要維護和支撐一個品牌的成長並不容易,蘇永樂坦言,當時國內的動漫授權體系非常不完善,“喜羊羊”起初的授權工作並不順利。蘇永樂和團隊每天都需要面對大量瑣碎而零散的工作,與300多家廠商一家一家去談品牌授權合作,而其中很多廠商長期為海外品牌做代加工,自身沒有產品設計能力,蘇永樂隻好自己來做產品設計,直接給廠商生產。
此外,蘇永樂還要應對猖獗的盜版問題,他說曾經也打過幾次官司,但是發現訴訟成本很高,但結果並不理想,所以隻能加快設計的速度,盡量保証速度超過盜版。“盜版是整個行業的問題,當然現在情況好很多,行業對授權這個概念有了明確的認知。反過來看,我認為盜版也是一個風向標,說明我們的動漫形象確實很受歡迎。”
“喜羊羊”上市 從未賣給迪士尼
雖然“喜羊羊”火遍大江南北,但與巨大的品牌影響力不太相稱的是,蘇永樂和創始團隊其實並沒有獲得相應的回報,蘇永樂坦言,長期是“名大於利”的局面。
從2005年在電視上開始播出,《喜羊羊與灰太狼》得到的反饋一直是收視率不錯,可以繼續制作。但蘇永樂說其實在開始的4年間,這部動畫片一直沒有賺錢,即使算上其周邊產品的衍生收入,仍然入不敷出,一直處於投入狀態。
“2006年,在杭州動漫展上,我記得當時偶然翻開報紙一看,頭條說喜羊羊估值10億元,我都驚訝了,我都不知道這10億元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喜羊羊可能是賺了很多錢,但其中大部分不屬於我們。”
而后續的動畫電影雖然票房很好,但在與影視院線合作中,蘇永樂和團隊更處於弱勢地位,大部分票房被合作公司分成。“前5部電影都是我們與上海文廣、北京悠揚三方合作,其中上海文廣負責電影宣發,北京悠揚則負責在全國很多電視台的少兒頻道做推廣。三方中,我們的票房分成是最低的,小於30%。因為我們要把這個權利給他們,保証電影的發行和票房,自己則保留了產品授權。”蘇永樂說。
2009年,兒童舞台音樂劇《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記憶大盜》面世,全國巡演票房達1500萬元。此后,“喜羊羊”系列舞台劇在全國巡演了700場,從一線城市到三線城市都去過,市場反響很好,但蘇永樂說,其實舞台劇的毛利很低,因為動漫公司並不具備舞台劇的資質,需要和各地的相關機構合作才能上演,所以也要與各方機構分成。
2011年2月,“喜羊羊”成功借殼意馬國際登陸香港聯合証券交易所,意馬國際以10.47億港元收購負責“喜羊羊”消費品授權業務的公司——動漫火車集團,並通過聯合品牌協議獲得了幾乎整個品牌與形象。
在這次上市的過程中,美國迪士尼公司的身影不斷閃現。當時外界一度對此質疑,擔心“喜羊羊”這一國產動漫品牌失去自主權,並且,迪士尼旗下已擁有幾百個動漫形象,能為“喜羊羊”做多大的投入也值得懷疑。
對此,在時過境遷4年后,蘇永樂澄清,從來沒有將“喜羊羊”品牌賣給迪士尼,迪士尼公司並沒有干涉“喜羊羊”創作的權利。“2009年,我們開始與迪士尼接觸,用了18個月時間主要是達成3個合約:授權總代理和兩個海外播放權合約。”蘇永樂說,“這樣保証了我們制作公司的獨立性,與經營分開。”
“當時我的想法是,如果還不上市,不做產融結合,喜羊羊很難再經營下去。因為一直處於名大於利的狀況,再發展下去應該改變一下做法。”蘇永樂說,“我本來還有很多想法,但疲於奔命,所有精力都用在具體業務上,沒有精力和時間去實現新的想法。”
重新創業 要在幼教市場再放幾隻“羊”
“喜羊羊”上市后,蘇永樂基本不再參與“喜羊羊”的創作和運營,他踏上了重新創業的路途。“我現在的興趣是幼教。”蘇永樂表示。
雖然他的新名片背面,仍然印著喜羊羊的頭像,但是他現在新的頭銜是永樂創新教育機構CEO。這一教育機構瞄准的是幼教市場,其產品主要是針對6歲以下兒童的教育APP。
蘇永樂說,其實在運營“喜羊羊”時,曾經與其他公司嘗試開發過幼教產品,但當時的效果並不好。“現在我自己有精力和時間,希望做一個幼教教育系統,將3至6歲的課程開發成1200個APP,分為八大類,家長可以在家自己教,也可以進入學校。”
蘇永樂介紹,這套幼教教育APP的開發動用了三個團隊:教育、動漫和技術團隊,花了3年時間進行全套課程體系的內容研發,目前已經完成繁體版課程,並已進入香港幾十家幼兒園。
“我們專門開發了針對兒童的平板電腦,選用了特別的屏幕,對視力傷害比較小,同時在程序中進行了設置,一旦兒童將平板電腦放在離眼睛太近的地方,屏幕會自動感應變黑,提醒小朋友距離不對。這個電腦也加入了加密芯片,防止盜版。”蘇永樂說,這整套課程體系與特制平板電腦賣給幼兒園、圖書館及文化館的電子閱覽平台等機構。
此外,這些課程還會開發成開放銷售給公眾的版本,家長可以付費下載到自己的平板電腦中,在家庭中教授給兒童。
蘇永樂表示,正在與樂視TV、小米TV接觸,將APP預裝到這些智能電視中,家長可以按照月或年度進行訂閱使用,也可以一次性付費購買下載。
在線下,蘇永樂已經考慮做衍生開發,他表示已經與一些地方的大型商場接觸,由於現在網絡購物的發達,對線下實體商場沖擊很大,實體商場面臨如何吸引客流的難題。所以,現在各地的商場都開始重視兒童業態,通過引入兒童教育、娛樂業態,帶動人流回到商場中,繼而帶動購物、餐飲等其他消費。
“所以,一些商場都對我們表示出興趣,願意提供一些優惠條件如店鋪房租、裝修等優惠,讓我們進入開設線下的幼教課堂,甚至商場連教師都願意自己請,我們要做的就是進行師資培訓,將我們的課程體系引入,同時將一些衍生產品如玩具等在課堂中銷售。”蘇永樂說,“我們自己的重點不是在線下開店,不會在這方面投資太大。我們還是想做一個輕資產的公司,主要經營的是知識產權,授權是主要的盈利來源。”
對於一些家長擔心幼兒使用平板電腦會過於沉迷、傷害視力等擔憂,作為多個孩子的父親,蘇永樂認為,“我從來不會擔心孩子太快接觸電子產品,會影響學業。我更擔心他們不用好電子產品,以后會被社會淘汰。”
蘇永樂表示,目前美國、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基本實現教育電子化,學生已經沒有書包,所有的課程都在平板電腦中,這種電子化趨勢是國際教育的大勢所趨。所以,如何善用新科技產品來拓寬學習領域、發掘潛能和自主學習,是中國兒童教育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但孩子用好電子產品,是需要家長指引的。“一般的家長雖然不是教育專家,但他們可以通過專家編寫的教學指引,來利用好平板電腦課程,令親子時間過得更有意義。”蘇永樂認為。
目前,這套幼教課程已經在北京、上海、河北、湖北等地的幼兒園開始推廣。全國約有18萬家幼兒園,蘇永樂的目標是在3年之內將這些App教程帶進全國5000家左右幼兒園。
“現在國內對幼教的需求非常大,市場空間也很大,但目前市場狀況非常混亂,各種魚龍混雜的幼教機構充斥市場,普通的家長很難判斷這些機構的資質。我們希望能在這個混亂的市場中做出一個榜樣性的品牌,就像當年在動漫市場做出了喜羊羊這個品牌一樣。”蘇永樂說,“一旦幼教市場的渠道做好后,在裡面放幾隻羊都是我自己的。”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