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近消失的雲南青花土碗重現生機 暢銷海外(圖)

2015年01月05日17:42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幾近消失的雲南青花土碗重現生機 暢銷海外(圖)

幾近消失的雲南青花土碗重現生機暢銷海外(圖)

圖為者瓊珍在陶碗上快筆繪制“三頭鳥”圖案。 任東 攝

  中新網玉溪1月5日電 (繆超)5日,吃過午飯,老陶工黎建高取泥塊,放在工作台上開始揉,他做的正是近兩年暢銷海外的雲南青花土碗。

  雲南青花土碗是粗瓷燒制的用具,表面挂釉關澤,青色三頭鳥靈矯於天地之間。制碗的土是浦貝陶土,相傳,明末清初,闖王李自成部下李忠兵敗后流落易門,途經易門浦貝時,發現這裡有優質陶土,便在這裡安家制陶。

  直到上世紀80年代,雲南家家戶戶還都用著青花土碗,當時燒制青花土碗的作坊和工廠在雲南易門比比皆是。“后來貼花碗流行了起來,土碗就沒有市場啦。”黎建高邊揉泥巴邊感嘆。如今的易門已因陶瓷產業被譽為“西南建筑陶瓷生產基地”,但制作土碗的卻隻剩下黎建高工作十多年的易門陶廠等寥寥幾家。

  易門陶廠深藏在雲南大山中的浦貝鄉,由鞏俐、梁家輝、孫紅雷主演的電影《周漁的火車》就是在此拍攝,電影中這裡天總是藍藍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幾經沉浮,陶廠同它所產的青花土碗一樣,從曾經的輝煌轉向暗淡,又迎來生機。

  易門陶廠裡,生產土碗的工序正一道道有序進行著,陶土經過七八個小時的攪拌、過濾,壓成泥餅。泥餅裝入機器攪拌制成泥條,泥條經過切割,成為3公分長的節狀。節狀的泥條被揉捏之后拉成碗胚,進行烘干。碗胚再交到者瓊珍手裡進行最重要的程序——畫三頭鳥。

  “現在的人講究文化,都快消失的土碗又開畫開燒。”者瓊珍畫一個碗隻需10秒,簡單幾筆,青褐色的圖案躍然於碗上。碗中間圖案是三頭鳥,在老輩人口中它是帶來吉祥的鳥。碗邊的橢圓代表天,兩橫帶表地,將天地畫在盛放食物的容器上,祖先表達著對天地的崇敬與感激。

  易門陶廠廠長吳兆華介紹,兩年前沒有銷路的青花土碗被日本人看中。第一批貨發到海外后,台灣、美國等地區的訂單隨之而來,“外國人認為我們的土碗有文化內涵。”

  隨訂單的增加,從去年開始,易門多家陶廠增加了青花土碗的生產。年過半百的者瓊珍仍在一線忙碌,前幾年她苦於沒有徒弟,擔心三頭鳥手藝失傳,這份擔心伴隨越來越多的工人走進陶廠而消失。(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喝牛奶有四個禁忌,一定要了解!
  5. 七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委員、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