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揚州迎來建城2500周年。近日,記者從中國剪紙博物館獲悉,揚州工藝美術師用獨特的剪紙工藝,設計制作出了一幅千鶴圖“愛的歸宿”,以慶祝2500年城慶的到來。目前,這一作品已經被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
非遺剪紙獻禮建城2500周年
揚州是中國剪紙流行最早的地區之一,揚州剪紙也是繼古琴、雕版印刷之后,揚州市第三個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項目。
作為揚州剪紙的傳承人,揚州工藝美術大師李烈烽從去年初開始,就打算設計一套作品,獻禮建城2500周年。“要談起揚州千年歷史文化,作為‘揚州工’代表之一的揚州剪紙十分能夠與之匹配。”李烈烽最終決定創作一幅剪紙作品。他說:“上千年前,剪紙就在揚州興盛,到清朝時期,隨著揚州剪紙的興盛,揚州剪紙藝人亦數量大增,21世紀揚州剪紙更是入選世界級非遺。”
2500隻鶴,一張圖展現79種身姿
在李烈烽的剪紙研創室,一幅直徑大約140厘米的圓形宣紙上,2500隻仙鶴呈現在記者的面前。
據介紹,這張2500隻仙鶴的剪紙作品,共被分為32等份,每一等份中有78種不同類別的仙鶴,在圖案的中間另外還有4隻仙鶴表現出了同一種別具一格的身姿。“古詩有雲,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李烈烽說,這2500隻仙鶴也正是自己對2500年揚州的美好祝福。
“愛的歸宿”,已被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
一張圖上呈現2500隻仙鶴形象,看上去難,制作起來更難。“在設計過程中,我將音符的效果也加入其中,讓仙鶴更具音樂的動感。”李烈烽介紹,一般剪紙一次隻剪重合的三四張,但這幅圖要疊成32等份,意味著要比隻剪三四張的難度增加不少。“為了設計出圖樣,我先剪了百余隻仙鶴小樣,然后在圓形的紙張上擺放構圖,不滿意的設計就放棄。”歷經近一年的設計制作,終於完成。
“為了表達對揚州的愛,我將這幅作品命名為‘愛的歸宿’。”據李烈烽介紹,他已經將千鶴圖送至中國剪紙博物館收藏。該博物館館長王京表示,雖然“揚州工”已經制作了部分作品來慶祝建城2500年的到來,“但是在一張剪紙作品上用2500隻仙鶴,來代表2500年揚州歷史的剪紙作品還是首次。”未來,該作品還將在該博物館展出。 通訊員 揚萱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