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上映的動畫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簡稱《十冷》)票房過億,在主打“成人觀眾”的動畫電影中已是最高紀錄。《十冷》“不冷反熱”,讓業內驚訝“成人動畫”終於賺錢了。
從《秦時明月》的6000萬,到《十冷》過億,國產“成人動畫”成績穩步上升,但這股熱度能否持續下去呢?
90后“網生代”成觀影主力,“無厘頭”動畫《十冷》成黑馬
作為一部國產動畫片,《十冷》成了不折不扣的黑馬。初期不少院線對《十冷》持觀望態度,首映后,影片在網絡上的口碑持續上升,尤其是受年輕人的喜愛,有媒體統計出“有的場次觀眾爆笑上百次”,影院也不得不加大排片力度,最終助其票房過億。《十冷》制作宣發費用總共3000萬元,票房過億,讓其成為首部盈利的國產“成人動畫”。
此前主打青少年及成人觀眾的國產動畫電影,僅有《風雲決》、《魁拔》三部曲、《秦時明月》等為數不多的幾部。《秦時明月》在去年夏天獲得了6000萬的進賬,創該類型動畫票房記錄,但該票房成績並不保証其盈利。
《十冷》觀眾構成與傳統國產動畫的極大差異,也讓業內驚呼“這種改變來得突然”。南京新街口國際影城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國產動畫片的觀眾基本是小孩拖大人,來而看《十冷》的大部分還是學生、小情侶。
脫胎自同名網絡短劇的《十冷》開拍之初就打著“成人動畫”的旗號,瞄准的就是80后、90后“網生代”——他們廣泛地接受網絡新鮮事物,喜歡網絡吐槽,熱愛各類惡搞。
在《十冷》中,毀滅世界、大戰魔王、拯救地球、改變命運……這些嚴肅的傳統超級英雄情被網絡流行文化一一解構,變成“網生代”熟悉的“無厘頭”。如拯救地球的“英雄聯盟”的成員包括:靠鼻子長短伸縮來御敵的匹諾曹﹔特技是賣萌的哪吒﹔帶著一口蹩腳又塑料的台灣腔喊“你爸我姓時,名光雞啦”的時光雞,讓觀眾忍俊不禁……
寒假檔再次被“低幼動畫”霸佔,《十冷》大熱仍是特例
不過業內人認為,《十冷》成功僅是個案。接下來的2月寒假是國產動畫電影的集中檔期。從目前公布檔期的動畫片來看,《喜羊羊7》《蠟筆總動員》《西游記之大聖歸來》《摩爾庄園3》等仍是清一色的“低幼型”。對此,不少網友吐槽“陪孩子看國產動畫就是煎熬”。
“歐美動畫一般都主打合家歡,大人小孩都能看得很開心。日本動畫更是主要瞄准成人觀眾,每年日本電影票房年度排行榜中,動畫片總能佔得幾個席位。隻有國產動畫才是‘低幼’的代名詞。”南京動漫產業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相對主打成人觀眾或合家歡的電影,低幼動畫制作標准肯定要低很多,無論是畫風還是故事情節都不太講究,這就造成了‘孩子看得開心、家長打呼嚕’的現象。但孩子要看,大人也得陪,這種‘一拖一、一拖二’的消費模式,卻能讓一些‘低幼動畫’不費力地賺錢。相反,成年觀眾對‘動畫’要求就要苛刻很多,如果不是特別有吸引力,可不會輕易買票,‘成人動畫’賺錢就要艱難不少。”
“動畫成人化”支招:動畫是個筐,喜劇溫情都能往裡裝
雖然國產“低幼動畫”仍是主流,動畫市場的“成人觀眾”價值卻是有目共睹,好萊塢動畫《功夫熊貓2》曾在國內卷走6億元票房,即將公映的《小黃人》《功夫熊貓3》票房預期更是超過不少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畢竟主流觀影人群是成年人。”在分享《十冷》成功之道時,《十冷》導演盧恆宇表示,做“成人動畫”應該拋去“動畫”的概念,“我們從一開始就將其定位為喜劇片,動畫只是一個表現手法。”因此,《十冷》營銷時出現最多的是“無節操爆笑喜劇”。
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美國好萊塢動畫片電影基本都以動物和家庭關系來作為核心的,不管《冰河時代》是什麼,基本上是一個家族關系,能讓親戚朋友擱在一塊,盡管它是動物,但還是像一個家庭一樣,主打溫情,老少皆宜。”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