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作品《蛙》。新華社發
近日,有媒體報道某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退貨量達950萬元碼洋,佔總印數的10%,並由此判斷“文學正面臨危機”。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圖書發行界業內人士,他們表示,在採用圖書代銷制的情況下,退貨是一種必然現象,與文學的興衰沒有直接關系,10%的退貨率在文學類圖書中屬於正常偏低的水平。
“據我所知,文學類圖書的退貨率一般在15%左右,社科類圖書略低一些。”多年從事圖書發行工作的中華書局市場部主任李忠良介紹,現在出版界普遍採用代銷的方式銷售圖書,書店進貨時不需要向出版社支付書款,一旦進貨量超過其銷售能力,可以無條件向出版社退貨,隻需負擔少量的物流費用,退貨成本極低。此外,圖書在運輸、賣場展示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比例的污損和破壞,這些品相不好的書也是退貨的重要來源。
上海文藝出版社是出版莫言小說最多的出版社之一。該社宣傳主管陸文珺表示,此前流傳的莫言作品950萬元碼洋的退貨量並不准確。目前,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作品總碼洋已達兩億元,即使按照950萬元碼洋的退貨量來計算,退貨率也不到5%,遠低於文學類圖書的平均退貨率。
“‘文學已死’‘小說已死’的言論由來已久,有點兒‘狼來了’的味道。”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營銷策劃部主任王磊說,“且不說10%的這個數字是高還是低,僅從退貨率來判斷文學是否遭遇危機就是不可取的,一個是圖書銷售制度問題,一個是文學問題,兩者之間不能畫等號。”
有專家表示,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其作品銷售經歷了井噴式增長,現在已趨於平穩,正由暢銷書逐漸過渡為長銷書。(記者杜羽)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