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圖)

2015年01月28日11:3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多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圖)

  ▲1月26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奧斯威辛,前來參加紀念活動的幸存者莫迪凱·羅嫩抵達奧斯威辛集中營舊址入口時情緒難以控制。新華社/法新

  1月26日,在德國柏林,德國總理默克爾出席國際奧斯威辛委員會舉行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時發表講話。

  新華社/法新

1月27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俄羅斯總統普京(右二)參觀猶太人博物館。

  新華社/俄新社

  今年1月27日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本周,歐洲多地都將陸續舉行各種紀念活動。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從此,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深深烙入人類的記憶,地獄般的場景在此后70年的歲月裡不斷被提及,成為警示后人永遠的夢魘。

  為銘記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2005年11月1日,第60屆聯大決定將每年的1月27日定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這特殊的一天是“提醒世人牢記大屠殺的普遍教訓的重要日子,對這一獨特的罪惡,不能簡單地讓它成為歷史並遺忘”。

  多名幸存者參加紀念活動

  多名奧斯威辛集中營幸存者26日在波蘭南部城市奧斯威辛參加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向人們講述了他們的親身經歷。

  如今已80多歲高齡的奧斯威辛集中營生還者——阿林娜·東布羅夫斯卡女士作為幸存者代表之一,參加了主辦方組織的記者見面會。阿林娜說,要讓今天沒有經歷戰爭的人都能了解當年的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她希望不要再發生戰爭。

  據奧斯威辛博物館館長齊文斯基介紹,今年是集中營解放70周年,特此安排多名幸存者26日與媒體見面。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譴責德國納粹滅絕人性、藐視人類尊嚴的犯罪行為。我們應該繼續盡一切努力避免這種悲劇再次發生。

  德聯邦議會舉行特別議程

  德國聯邦議會27日為國際大屠殺紀念日舉行特別議程,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

  27日波蘭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前夕,德國外交部長弗蘭克-瓦爾特·施泰因邁爾呼吁德國民眾,永遠不要忘記納粹的暴行。《星期日圖片報》25日援引施泰因邁爾的話報道,告訴子女永遠不要忘記歷史,仍是做父母的責任。“經歷了第三帝國(納粹德國)的暴行、7000萬人死於二戰、600萬名猶太人被殺后,我們能重新被國際社會接受,我們是幸運的。”

  就德以關系,施泰因邁爾說:“德國和以色列的信任關系近幾十年加強,德國人認識到,大屠殺的殘暴罪行會一直烙印於兩國關系中……德以的交流越來越多,我很感激。我們絕不會再一次讓我們身邊的猶太人感到危險。”

  普京說不允許任何人篡改歷史

  俄羅斯總統普京27日表示,任何試圖歪曲和篡改歷史的做法都不可接受。普京當天在參觀位於莫斯科的猶太人博物館時說,像納粹大屠殺這樣的罪行永遠不能被寬恕和忘記,“任何隱瞞這些事件、歪曲和篡改歷史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和不道德的”。他指出,試圖這樣做的人往往是希望隱藏個人的恥辱、怯懦、虛偽和背叛行為,這是對納粹分子罪行的縱容。

  普京說,歷史事實不容辯駁,國際社會應防止像納粹大屠殺這樣的罪行重演,“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毫不夸張地說,這是國際社會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

  普京26日表示,國際社會應維護二戰的真實面目,不允許任何人篡改那段歷史。據俄總統網站提供的消息,普京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和“國際大屠殺紀念日”前夕發表講話說,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慘痛和最恥辱的事件之一,數以百萬計的無辜平民成為納粹受害者。在地獄般的死亡集中營裡,他們中一些人被殺害、一些人被飢餓和疾病奪去生命。

  普京表示,忘記歷史教訓可能會導致歷史悲劇重演,因此國際社會應維護二戰的真實面目,捍衛健在和陣亡的二戰英雄的功績、尊嚴和美名。

  另據俄政府網站提供的消息,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當天說,近年來,一些人出於投機性政治目的歪曲二戰歷史,企圖把戰爭罪犯和法西斯分子幫凶視為英雄,這是不道德和極其危險的,將有可能導致新的沖突和悲劇。(綜合新華社報道)

  蘇軍老戰士憶70年前那一天

  70年過去了,伊萬·馬爾蒂努什金依然記得進入波蘭南部小鎮奧斯威辛郊外那座納粹集中營時的情形:死一般的寂靜,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灰燼的味道,以及頭頂無邊無際的天空。

  那是1945年1月27日,一個普通的日子,21歲的蘇聯紅軍機槍手馬爾蒂努什金在連長帶領下向奧斯威辛進發。他隻知道,所屬部隊的任務是解放納粹德國在那裡設立的一座大型集中營。

  進入營區后,蘇聯紅軍戰士發現了鐵絲網后的大量囚犯:“我很難直視他們。我記得他們的臉,尤其是他們的眼睛告訴我,他們一定經受了許多折磨。”

  馬爾蒂努什金的部隊在奧斯威辛集中營救出大約7000名囚犯,全是納粹德國丟下的老弱病殘,連路都走不動。紅軍還在那裡發現了大約600具尸體。

  在這座集中營被解放十天前,納粹德國在氣溫零度以下的天氣中轉移了5.8萬名犯人,強迫他們步行前往幾百公裡外的洛斯拉烏(現波蘭希隆斯克地區沃濟斯瓦夫鎮)。幸存者后來把這段路程稱為“死亡行軍”,認為甚至比集中營裡的經歷還痛苦。

  據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歷史學教授西比耶·施泰因巴赫爾統計,馬爾蒂努什金的連隊以及其他紅軍部隊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發現了37萬套男式服裝、83.7萬件女式外衣和總重7.7噸的頭發。1940年至1945年,至少110萬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害,其中近九成是猶太人。

  馬爾蒂努什金所在的部隊繼續向前推進。解放奧斯威辛只是蘇聯紅軍維斯瓦河—奧德河戰役中的一段小插曲。這場戰役解放了波蘭包括首都華沙在內的大片土地,把戰線推進到納粹德國的邊界。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結束。此時,馬爾蒂努什金因負傷正在捷克的一家醫院裡養傷。這時他才真正開始了解奧斯威辛集中營。

  戰爭結束后,馬爾蒂努什金數次重返奧斯威辛。作為親歷當年的老戰士,他曾登上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專機,與他一同出席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活動。

  然而,馬爾蒂努什金也覺得,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和他的戰友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更不用說被稱贊為英雄。在一些已建立了“西式民主”的東歐國家,反蘇、反俄情緒涌動,影響著人們對歷史的了解,甚至曲解蘇聯紅軍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把犧牲者與劊子手、解放者與佔領者相提並論。

  馬爾蒂努什金回憶說,在2010年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5周年紀念活動上,時任歐洲議會議長的耶日·布澤克竟然“把我們比作佔領軍,可我們是來解放波蘭的啊”。

  最近一年多來,俄羅斯與西方因烏克蘭問題對立,俄歐關系惡化。據報道,本月21日,波蘭外交部長格熱戈日·謝蒂納說,解放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是烏克蘭人。這番話引發了爭議,也令馬爾蒂努什金不滿。

  盡管如此,本月27日的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紀念活動,老人還是打算參加。

  新華社記者 胡若愚 (據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

  新華時評

  不忘奧斯威辛

  “我們一如既往地負有責任,讓更多人知曉當時的殘暴行徑,讓那一段記憶清晰地刻在人們心裡。”——這是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70周年前夕,德國總理默克爾面對奧斯威辛集中營幸存者及數百名來自以色列、波蘭和德國的青年的一段演講。

  奧斯威辛,波蘭西南部小鎮。二戰期間,上百萬鮮活生命在此終結,記錄了納粹德國的滔天罪行。累累白骨,是對法西斯野蠻侵略行徑最嚴厲的控訴﹔警鐘長鳴,是對捍衛鮮血換來的和平秩序最堅定的呼喚。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迎來70周年時,對“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日”的紀念有著不同尋常的歷史意義。

  不忘“奧斯威辛”,是為鐫刻那段不可忘卻的記憶,讓逝者安息。

  70年前,蘇聯紅軍為這座黑暗血腥的“死亡工廠”帶來曙光,而發動野蠻侵略戰爭的德意日法西斯正走向窮途末路。歐洲戰場,蘇聯軍民以堅毅的決心和數千萬生命的巨大犧牲使法西斯侵略者節節敗退﹔亞洲戰場,四萬萬中國同胞奮起反抗擊退日本侵略者,為戰爭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不忘“奧斯威辛”,是為堅決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讓生者警醒。

  法西斯的肆虐給全世界人民帶來難以抹平的傷痛。經歷過那場生靈涂炭、人類文明史上最殘酷浩劫后,和平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願,和平、合作、發展、共贏的理念日益成為國際共識。以史為鑒、避免重演是和平發展的前提。

  二戰后,以真誠和謙卑的姿態直面歷史成為德國長年不懈的堅持。1971年,勃蘭特黑衣肅容,在華沙猶太人遇害者紀念碑前雙膝跪地,讓世界肅然起敬﹔2005年,施羅德“以德國人的名義”請求世界人民原諒,令世界動容﹔2015年,默克爾對奧斯威辛集中營幸存者福希迪說:“您說過,當年的記憶要讓下一代銘記在心,好讓他們避免重蹈覆轍。這是您給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奧斯威辛,是法西斯反人類滔天罪行的代名詞,是德國歷史上最恥辱的記憶,也是時刻警醒世人正視歷史、珍視和平的清醒劑。

  承認、尊重、反思歷史,懺悔罪行,真誠道歉,德國以實際行動彌補傷害。正因如此,曾有“血海深仇”的以色列與德國逐步建立牢固互信﹔曾兵戈相向的法國與德國如今共同成為歐洲發展中流砥柱﹔曾遭納粹殘暴蹂躪的波蘭,越來越多年輕人來到德國、為促進兩國友好交流而努力。

  “奧斯威辛式悲劇”也曾讓中華民族經歷刻骨銘心的傷痛。1937年12月,南京城陷,侵華日軍血腥屠殺30萬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無寸鐵的平民,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這一公然違反國際法的殘暴行徑,經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審判,早有歷史結論和法律定論。

  然而,日本的右翼勢力至今仍抱著“不誠實”“不正視”“不懺悔”態度,抱著拒絕清算發動侵略戰爭的錯誤歷史觀,在挑戰戰后國際秩序和背棄世界人民和平願望的道路上越行越遠,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覺。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抵賴而消失。忘卻歷史是對數千萬為捍衛和平而犧牲生命的遺忘和背叛。

  奧斯威辛的警鐘不止是響徹歐洲,在太平洋之西更有其現實意義。惟有銘記歷史,方能警示未來。新華社記者 商婧

(來源:北京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