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子英雄楊子榮:上過私塾闖過關東 犧牲時僅30歲

2015年01月30日16:05  來源:今晚報
 
原標題:痞子英雄楊子榮:上過私塾闖過關東 犧牲時僅30歲

  1969年北京,周恩來正陪美國一家民間藝術團觀摩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這是1949年以來第一個來訪的外國民間藝術團體。舞台上由童祥苓扮演的戰斗英雄楊子榮巧妙周旋於眾多土匪中間,以一敵百,機智勇敢,贏得台下陣陣掌聲。演出結束后,紅色大幕緩緩拉開,周恩來和藝術團團長詹姆斯走上台同演員一一握手,詹姆斯激動地擁抱童祥苓,大加稱贊說:“你是英雄!在美國,你應該被授予林肯勛章!”

  京劇《智取威虎山》改編自小說《林海雪原》,作者曲波說過,小說中楊子榮和高波都是真人真名,小分隊的其他成員,則使用了發音相似的諧音:比如孫大德與“孫達得”、劉蘊蒼與“劉勛蒼”、欒超家與“蘭紹家”、王敬之與“王景之”等,但也有真人原型。《林海雪原》出版后,好多烈士家屬都找到曲波詢問親人當年的事情,但是楊子榮的親屬從沒找來過。

  找了八年楊子榮

  1966年,以牡丹江海林縣民政局烈士陵園管理站站長關會元為首的四人調查小組成立,核心任務就是尋找烈士楊子榮家鄉的具體地址,了解他的身世。海林縣是楊子榮犧牲和埋葬的地方,這裡有中國最早建立的楊子榮紀念館。

  當年9月,四人小組與通化、千山、沈陽、大連等地的部隊聯系,尋找楊子榮的生前好友,兩個多月過去了,調查組無功而返。當年年底,關會元再次出發,這一次,他直奔北京,去找《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在那個特殊年代,曲波因為這本知名度極高的小說,已經從政治部主任淪為伙夫,造反派認為他寫這本小說,是在為自己樹碑立傳,關於楊子榮的家鄉,他也知之甚少。

  1969年,周恩來下達尋找烈士家鄉和親屬的命令,第38軍、東北烈士紀念館、海林縣民政部門再次組成了聯合調查組,奔赴膠東。當時尋找的線索有三個:1.楊子榮說過家鄉是膠東,家裡有母親、妻子和哥哥﹔2.土改時家裡分了三間茅屋,一頭毛驢﹔3.自己家門前有棵五抱粗的大槐樹。

  煙台地委接待了匆忙趕來的調查組,召集各縣開電話會議,要求各縣成立“尋找楊子榮辦公室”。牟平縣嵎峽河村宋學芝老太太的事傳到了調查組,經過核對,宋學芝的兒子楊宗貴參軍時的種種細節都和老兵的回憶相符,家裡情況也一致,但這麼多年過去了,楊宗貴一張照片也沒留下,調查組還是沒敢輕易確認。

  1973年,曲波在部隊檔案室無意中找到一張當年表彰會的百人合影,其中身披大紅花的那人就是楊子榮。由於照片人數眾多,頭像很小,國內翻拍技術不行,曲波還托日本的朋友把照片局部放大,送到了調查組手中。

  此時宋學芝老太太早已去世,經過戰友和楊宗貴哥哥楊宗福的辨認,確認了楊宗貴就是剿匪英雄楊子榮。一場耗時8年的尋找終於塵埃落定。宋學芝生前也曾向人念叨,話匣子裡的英雄楊子榮,會不會就是自己的二兒子楊宗貴。

  讀了兩年私塾

  在曲波筆下,楊子榮是個41歲、富有經驗的偵察能手、抗日老戰士,雇工出身,被地主惡霸逼死雙親,從小受苦沒念過一句書卻絕頂聰明。真實的楊宗貴除了聰明機警,能說會道外,其他一概不符。

  1920年,3歲的楊宗貴隨父母、哥哥、姐姐和小弟弟搭船闖關東,一路上風餐露宿,幾次死裡逃生,一家6口終於在安東(今丹東)郊外的大沙河村落腳。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父親楊世恩找了個瓦工的活兒,姐姐學紡絲。在安東,即使努力奔命,一家老小的生活依然難以為繼,最后全家商量,父親和女兒留下做工,母親帶著三個兒子回老家牟平。

  有了父親和姐姐的貼補,家裡生活稍稍寬裕一些,楊宗貴有幸讀了兩年私塾,但好景不長,父親很快染病身亡,楊宗貴隻好到姐姐所在的工廠學繅絲。1943年,為了替挨打的工友出氣,楊宗貴跟礦區的日本監工干了一架,偷偷跑回家鄉娶了17歲的農村姑娘徐萬秀。結婚第二年,楊宗貴瞞著妻子和母親,化名楊子榮參加解放軍,他年齡比營長還大,被分配到炊事班。

  楊宗貴的哥哥楊宗福一家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即使認定楊宗貴就是烈士楊子榮后,楊家人也沒有享受過烈屬待遇。1991年7月1日,牟平縣的楊子榮廣場剪彩后,縣民政局每月給楊宗福8元,第一次拿到這8塊錢,楊宗福激動得徹夜難眠。

  混過社會的炊事兵

  抗戰勝利后,中央從關內各地抽調大批干部率三五九旅等部隊進入東北地區。當時的北滿合江地區土匪橫行,他們與國民黨殘余勢力互通,對新政權進行破壞。根據地勢特點,大部隊進攻顯然不佔優勢,解放軍決定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從膠東半島海軍入伍、分配到牡丹江二團的楊子榮此時只是一名炊事員,他的精明干練和廣博閱歷很快引起團副政委曲波的注意。

  楊子榮在東北漂泊了十幾年,關外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他都了如指掌,對這裡行會幫派、三教九流,甚至土匪、地痞的黑話也略知一二。楊子榮很快被抽調到偵察排成了偵察兵。

  位於牡丹江北部的杏樹底村曾集結土匪400多人,他們憑借村裡有利地形和高大土牆與剿匪部隊成對峙態勢。部隊決定強攻,楊子榮接到命令帶領尖刀班為全連開路,土匪武裝火力很猛,多次進攻都退下來。為了盡早結束戰斗,指揮部下令炮火支援,幾顆炮彈之后,村子裡女人孩子哭聲一片,百姓遭受了巨大損失。炮擊間隙,楊子榮征得連長和指導員的同意,隻身進村准備勸土匪投降。經過一番勸說,土匪內部出現分歧,楊子榮立即利用他們的內訌,進一步說服動搖的土匪頭目,曉以利害,最終全部成功勸降。勸降400多名土匪,楊子榮這一戰績成了一個傳奇。

  活捉座山雕——一場小規模戰斗

  1947年海林縣模范村農會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信中要農會3天內送20件棉衣和10袋白面到胡家窩棚。否則就要農會主席賈潤福的腦袋,信的落款是:座山雕。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人稱三爺,在這裡落草幾十年,軍閥張作霖和日本人都派兵清剿過他,座山雕依仗北部山區的茂密叢林與其周旋,每次都成功躲過。經過解放軍的幾次大圍剿,座山雕隊伍如今隻剩二十多人,但深居簡出,行蹤不定,也很棘手。

  曲波小說中,座山雕是位少將旅長,陰險毒辣,手下有剽悍土匪好幾百人,他們躲藏在白雪皚皚的深山老林,憑借著“威虎山”的天然屏障和防御工事,頑強抵抗著解放軍的圍剿。但根據當時參加這場戰斗的老戰士回憶,座山雕是一個“七十多歲,白頭發,下巴上一撮白山羊胡子,鷹鉤鼻子旁邊兩隻深陷的小眼睛”的瘦小老頭。信被送到牡丹江軍分區第二團團部,偵察排長楊子榮奉命再次出征。他憑借對黑道規矩熟知和過人膽識順利通過各種考驗,最終配合部隊,活捉匪首座山雕。

  這段堪比美國大片的孤膽英雄故事,此后被牡丹江分區第二團副政委曲波寫成小說《林海雪原》。歷史上確有“活捉座山雕”這件事,卻沒有什麼“威虎廳”,更沒有什麼“九群二十七地堡”,這場戰斗隻繳獲了“步槍六支”,規模很小。活捉座山雕之后的第14天,楊子榮所在部隊又接到新的任務,清剿海林北部梨樹溝一帶的殘余土匪。團副政委曲波帶領30人的小分隊進山。幾天偵察之后,楊子榮和戰友們發現了土匪的窩藏地點——一所冒著煙的窩棚。為了不驚動土匪,大家匍匐前進,靠近后猛地沖進屋裡。楊子榮沖在前面,大喊不許動,此時意外發生了,子彈突然打不出來,屋裡射出的一發子彈正打中他的胸膛。楊子榮當場倒地,犧牲時隻有30歲,被埋在犧牲的海林縣,墓碑上隻有生卒年1917-1947。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周 冉

(來源:今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