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麒派掌門陳少雲:麒派不是啞嗓而是一種精神

2015年02月03日10: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原標題:京劇麒派掌門陳少雲:麒派不是啞嗓而是一種精神

  周信芳從小坐科喜連成,與梅蘭芳同庚、同科,13歲同台演出《戰蒲關》、《九更天》,壯美加淒美。這個曾被認為是最優秀的譚派傳人,后來又因“倒倉”另辟蹊徑創造了“滿城爭唱蕭相國”的盛景。當年,連拉黃包車的都邊拉邊聽話匣子,邊跑邊吆喝蕭何的那句“馬來”。如今,周信芳所創立的“麒派”藝術需靠“麒研班”來延續香火。適逢“麒麟童”誕辰120周年,當今麒派掌門陳少雲攜弟子從上海一路北上,講麒、說麒、演麒。年近七旬,吊毛、搶背、僵尸一個不落,靠旗不倒,為傳承也為正名。

  “越演越覺得畏懼,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長了犄角反怕狼。學麒派不能學‘型’而要學神。”

  北青報:蕭何、徐策、海瑞、宋世杰、文天祥……麒派劇目裡的人物各具個性,但冥冥中似乎又都是一類人?

  陳少雲:他老人家的角色與他的個性有關,錚錚鐵骨、正氣凜然,都是大寫忠義桀驁不馴的人。他出生在甲午海戰的年代,民族自尊心很強,創演過《刺殺宋教仁》、《王莽篡位》、《滿清三百年》、《洪承疇》等很多契合時代的活報劇。抗戰時更是編演了喚醒民眾的《文天祥》和《史可法》,那時演《明末遺恨》還被封殺,他把巨型的劇名條幅垂挂在舞台上,台詞裡有一句“亡國之人隻可低頭、不可造次”,每演至此台下都掌聲雷動。很早他就和魯迅、田漢、歐陽予倩、洪深、歐陽山尊等進步人士有聯系。

  北青報:即便不是戲迷,也能聽出麒派和其他的老生流派不同,一個辨識度這麼高的流派,為什麼后學者很少呢?

  陳少雲:原來周大師也是很有嗓子的,但他小小年紀要顧及家人,又要眷顧團裡的人,可以說是生活所迫,拼命編戲、演出,倒倉時因為沒有充分休息,嗓子失潤,就有了那種沙啞的聲音。這其實就沒飯吃了,倔強的他愣是把譚派,孫菊仙、“老三麻子”王鴻壽、潘月樵、陳長興等人的表演再結合自己的特點,創造了唱念做打全能的麒派。正是因為這是把短處化為“優長”的流派,更對演員有著苛刻的要求。麒派沒有一出戲是可以輕鬆演下來的,麒派的精神就是一個“真”字,在台上爆發力十足,很講究節奏。以前都講究聽戲,但他豐富了視覺,到現在這種表演依然是前沿的。《清風亭》中老頭跪在台口,沒有一句詞,僅僅用肢體語言講述與逆子的孽債,以及《坐樓殺惜》中宋江坐在那裡不發一言單靠表演回憶招文袋袋究竟落在了哪裡。這樣的表演放在今天也不落伍。

  一句盡人皆知的“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蒼勁濃烈,也讓人對麒派有了誤解。

  北青報:有些人學麒派,好好一副嗓子憋啞了唱,聽著難受,想必他自己唱著也不舒服,雖然沙啞是周信芳的標志,但麒派就等於沒有嗓子嗎?

  陳少雲:這完全是誤區,沒嗓子還真唱不了麒派,麒派很多都是入味兒的高腔。我1958年正式學戲,開蒙是余派,但因喜歡做工老生戲最終選擇了麒派,不僅我不是啞嗓子,我的幾個學生嗓子都很好。

  當年蕭長華說周信芳走的那才是真正的虎步,還讓孫子蕭潤增拜了他。李少春得了大名后還成為周信芳的入室弟子,比周大師隻小7歲的高百歲也拜了他,袁世海、李和曾都對他崇拜得不得了,童祥苓、沈金波也都拜在門下,他們其實都有自己所宗的流派,目的就是學習周信芳的表演做派和精神。周大師給沈金波傳授了《徐策跑城》,教了童祥苓《義責王魁》,他們演出,大師在台下看得心花怒放,一次看童祥苓唱高腔 ,他笑著說, “我要是有嗓子,也會像他這麼唱。”

  北青報:作為國家級非遺傳人,您還承擔著傳承麒派薪火的責任,前些年全國麒派演員隻剩下個位數,近兩年有改觀嗎?

  陳少雲:有一段時間,全國確實就剩下四五個人,但其實在我小時候可是無麒不成團。1985年舉辦麒派學習班時全國還有20多個,后來越來越少。現在有回暖,但還不夠。如今上海京劇院的三個學生每人都會十幾出麒派戲,我演出也都帶著他們,其他流派的演員還挺妒忌他們的,覺得他們機會多。另外,我在北京京劇院有個入室弟子,天津有蕭潤增老師的學生,其他地方還有裴詠杰的學生,香火確實比前幾年旺。

  當年北京京劇院創排《宰相劉羅鍋》,對《狸貓換太子》印象頗深的“大導”林兆華曾讓制作人南下邀請陳少雲,並放言“不請來他,你們就換導演”。開始陳少雲沒有應允,“這我演不了,這是小花臉的活兒”,但林兆華說,劉墉雖然長得丑,但卻是中堂的公子,滿腹經綸,於是認定了他。這些年全國各地邀請陳少雲演出的新編戲已不下十幾出,對於這些角色,陳少雲也游刃有余。

  北青報:拋開新編戲,像《四郎探母》、《紅鬃烈馬》、《搜孤救孤》這樣的戲,麒派能演嗎?

  陳少雲:其實這些戲大師都演過,只是我們無緣得見。當年阿甲老師收我做關門弟子后,曾經跟我說,“你一定要把麒派的路越走越寬,不要越走越窄,最后就隻剩下那十幾出戲。其實完全可以把《文昭關》中的伍子胥,《碰碑》中的楊繼業、《擊鼓罵曹》中的狂生檷衡,這樣的角色用麒派的演劇精神來演。”有一次我們劇院的青年老生藍天演出《定軍山》、《陽平關》,我就給他來了《陽平關》中的黃忠,雖然以前我學過這個戲,而且唱腔和身段也是按照余、楊來演的,但我的勁頭和表現力則用了麒派的演劇精神,包括一些亮相和與趙雲間的交流都是如此。這些年我還和李炳淑老師演了《三娘教子》,這出戲當年周大師沒有演過,也是我根據他的表演精神創演的。

  北青報:“京潮派”和“海派”,一南一北,除了地域之分,以周信芳大師為代表的“海派”藝術究竟帶著怎樣的基因?

  陳少雲:關於“海派”有兩種理解,一種是貶義,就是“外江派”。但以周大師為代表的海派 ,是指沒有門戶之見的藝術。他視野開闊,不僅演話劇,而且什麼戲都看,還跟劉海粟等人是好朋友。話劇演員也跟他學,金山、趙丹、石揮都很崇拜他,趙丹在《烈火中永生》裡許雲峰在“勸降”一場中把酒杯推開的表演就是學他,包括他在《林則徐》中那些有傲骨的動作都是從周大師的表演中升華而來的。金山在《紅色風暴》中大律師施洋的一段念白甚至就出自周信芳的《四進士》。石揮和李少春是很好的朋友,兩人曾經聊天說周信芳的表演很有現實主義表演的手段,來源於生活強於生活,忽而如高山瀑布,忽而又如平靜的溪水。

  我現在的學生,除了有麒派演員,還有金華婺劇的演員,他用麒派精神演的《華容道》很受認可,上戲木偶皮影班的老師學習了麒派后用那種抑揚頓挫來表演木偶,他們學的其實都是麒派的精神和表演手段。當年上海評彈、滬劇、淮劇的名角也都曾跟周大師學過。

  夫人楊小安說,“陳老師每次排戲都是‘苦難深重’,內心糾結,身心俱疲,演完戲幾乎都是無法入睡。”

  北青報:現在很多比您年輕的演員,在碰到吊毛、搶背這些動作時,都由別人代替,您為什麼從來都親力親為?

  陳少雲:我父親是武生,所以我從小功底扎實,到現在,搶背、僵尸、吊毛我都自己來。前兩年《文天祥》的音配像中,我把當年周大師的原裝借了出來,還扎上了四方的靠旗,被元兵抓住后的“肘棒子”也是我自己完成的。麒派唱腔大都朴實無華,所以表演起來就要賣力氣,就連跟麒派配戲的演員也很累。我夫人已經22年沒登台,這次為了紀念周大師,和我一起演了《清風亭》。以往這個角色大都是小花臉來演的,她一個老旦,之前的角色無論窮富,都要求庄重,而這個老太太不僅窮苦,還中了風、傷透了心,她演了這個角色后,人家稱她“麒派老旦”。

  北青報:在台上固然不能偷懶,但如何掌握表演的幅度呢?現在很多話劇或是影視的表演,做戲和洒狗血可能也就一步之遙?

  陳少雲:其實周大師在中年時也有一段時間有過過激的表演,但晚年他很有修養,很收斂。麒派特別不能過,過了就臟、就洒了,真就成了人們口中的“惡性海派”。現在有些演員是觀眾不叫好,我就不停,咬牙、跺台板,但周大師絕不這樣。其實不光是麒派,所有流派的分寸把握都很重要。有些演員,現在過分強調掌聲,唱著唱著突然一個強音推上去,但把人家一段很美的唱腔破壞了。文/本報記者 郭佳

(來源:北京青年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