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春,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也是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寓意開始農耕播種。但是,每年的立春,一個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又會突兀地橫亙在那些出生日介於立春與春節之間的人們面前——他們的生肖到底應該從立春算起呢,還是從農歷春節大年初一算起。
有意思的是,圍繞生肖的起始日,竟然出現了“立春派”與“春節派”的針鋒相對,且爭論不息。上海文廟顧問、民俗學專家顧延培認為,農歷生肖應該從立春算起,即今天是“馬年”生肖的最后一天,到了明天就應該是新一個生肖“羊年”的起始日了。春節是從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算起,但算生肖則應該是從立春開始的。其實,顧先生所代表的“立春派”觀點,也頗為振振有詞,因為翻開任何一本黃歷,上面都是這麼標注的。春節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是近代才確定下來的。1912年,孫中山先生宣布廢除舊歷,採用公歷紀年。到了1914年,時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頒布法令,規定每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在此之前,傳統上是以立春作為歲首,更早的時候也有過以冬至為歲首的情況。因此,生肖年應該是以立春為起點。而且,還因為立春在24節氣中位列第一,表示春天的開始,也標志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古時的春節就曾專指立春,因此,生肖屬相就應該從立春之日算起。
但在上海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看來,生肖還是應當從大年初一算起。“生肖跟歲首,如果以立春為歲首,立春在農歷裡是不固定的,計算起來就比較麻煩,所以至少要跟緊一頭,也就是把正月初一作為歲首,即一個生肖的開始。”
仲教授說,十二生肖是與十二地支相聯系的,中國古代以干支方式來紀年,即以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搭配來記錄年份,將與之對應的十二樣動物作為年的代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立春屬於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則是表明一年中氣候變化和農事季節的24個階段,與紀年方法並無關聯。中國古代存在陽歷和陰歷兩套歷法,二十四節氣與陽歷對應,立春標志著古代陽歷年的開始,農歷則是根據朔望的周期(月亮的陰晴圓缺)訂立的。農歷一年共354日或355日,與回歸年相差11日。為彌補這一差值,農歷歷法通過每19年安插7個閏月的辦法加以協調。節氣在農歷中是不固定的,要用農歷查這些節氣的具體日期,必須依靠歷書。
這些年來,“立春派”與“春節派”的爭論,仿佛成了每年春節或立春時節的“保留節目”。但從坊間傾向看,又似乎是“春節派”稍佔上峰。因為,“立春派”們始終繞不開一個“暗傷”,即有的年份會是雙立春,而有的年份則無立春,所以農歷的一年從立春算起顯然“不太合乎情理”。而且,如果生肖屬相隨“立春”更換,每年的“交春”時辰又並不一樣,如此復雜的計算,也會讓廣大百姓難以記住和難以完全信服。
(來源: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