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懷舊情懷下的 市場“淘金”
《功夫3D》海報
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重映掀起了“重映潮”。
經典電影重映在當下算不上新鮮事了。 2009年《東邪西毒終極版》重映掀起了“重映潮”,緊接著87版《倩女幽魂》、《新龍門客棧》、《大話西游》也重新“回爐”﹔進口片方面,譬如《泰坦尼克號》、《2012》、《侏羅紀公園》等口碑老片重新轉制3D,以華麗刺激的視覺也加入了重映的隊伍。而到了今年,重映已成為了一種“新常態”,在大片環伺的一月檔期,就有《功夫3D》和《一代宗師3D》公映,陳可辛執導的《甜蜜蜜》也將於情人節檔期公映,據業內人士透露,馮小剛的《不見不散》、《甲方乙方》也將以“點映”的方式再登賀歲檔大銀幕。
這些重映的電影,或以3D技術外衣為利器,或以導演重新剪輯,加入“新料”以饗影迷,或重金修復,提升視覺體驗,或只是簡單的原版再度放映。手段不一,效果也不一,在賺錢與否這個問題,不同的電影交出了不同“成績單”。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每年約有三百部新片“削尖”腦袋擠進電影院,另一方面,重映的老片也競相在市場上分一杯羹。到底,重映的意義、成本以及成效如何?記者通過採訪相關業內專家對這一現象給出解讀。
原因A
票房誠可貴 情懷價更高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是《一代宗師》裡的一句台詞。如今,讓不少觀眾念念不忘的經典電影紛紛重現江湖,到底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久別重逢”?
香港電影人吳思遠認為,“修復重映老電影並不是為了賺錢。對一部分觀眾來說,《新龍門客棧》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電影﹔對另一部分更年輕的觀眾來說,更像是一部全新的作品。它有最精彩的故事和無法復制的經典陣容這些都是我讓它重映的理由。”
業內人士認為,重映更像是一場行為藝術,在懷舊情懷下的市場“淘金”。影評人王斌認為,現在電影市場的主力消費群體是80后為主的年輕人,那些懷舊青春、校園和愛情的電影不約而同的大賣讓片方看到了商機,“市場和觀眾需求是經典影片重映的根本原因。”
深圳嘉禾影城的工作人員楊倩也支持這樣的說法。“經典電影重映尤其是那種制作精良的好電影仍有大批觀眾為此買單。”她舉例說,《一代宗師3D》和《功夫3D》目前的成績很不錯,票房甚至超過了某些新片,說明觀眾對他們的接受度很高。
記者在深圳嘉禾影城採訪了幾位影迷。他們不少表示已經看過重映的電影,問其原因,多數的回答是,“重溫經典”。影迷陳小姐說,“之前看過的《功夫》都是在電視上看的,不如在大銀幕上看過癮。”
原因B
3D轉制煉就“還魂丹”
2012年,詹姆斯·卡梅隆用一部3D技術轉制的老片《3D泰坦尼克號》在中國內地電影市場卷走了近10億票房。從此3D轉制技術似乎成為舊片回爐的“靈丹妙藥”。在今年一開年,就有兩部國產經典老片經由3D轉制的方式重新登上大銀幕——一部是王家衛執導的《一代宗師3D》﹔另一部是周星馳的《功夫3D》。
這兩部電影的重映,並非原版的重復再映,而是都加了“料”。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在公映兩年之后以3D版本再戰江湖。由於王家衛重新剪輯了電影,在劇情內容上也算1/2新片了,把原來非3D制作的電影轉制成3D。不少觀眾表示,在功夫打斗的過程中,3D版的視覺效果更逼真。
同樣也是轉制3D的《功夫》更是動了“真情”。片方表示,該片基本算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級:全片數字修復、3D視覺重建、大量特效重制和樂效升級,都需要逐幀制作。這聽上去比星爺另外制作一部全新的電影還費勁。“大手筆”的投入也得到了影迷的狂點贊。網友“Cap_KlaireLynn”說,“效果像新拍的一樣,也正是每一個場景、每一句台詞、每一段配樂的精雕細琢,才造就了《功夫3D》全片的震撼效果。”
在3D泛濫的今天,為何多數舊片會披上強大的“技術外衣”?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採用3D技術轉制修復,所獲得的利益會更高,因為3D電影票價本身比2D版的要高。在深圳,通常一張3D電影的票價是120元,而2D僅需要90元。
市場如是說,但在藝術家的眼中,3D不僅被需要,而且是必須的。 在王家衛看來,3D的技術令影片“煥然一新”,“3D版採用了一種創新、鮮明並打磨過的視角,用全新講述手法,給民國武林宗師們的故事打開了一片新天地。2D版裡面的武林是遙遠的,3D則能把觀眾‘拉’回民國的武林,讓葉問、宮二、一線天的風採近距離展現出來。”
原因C
重映的“長尾效應”
重映與賺錢之間是否一定要畫上等號?重映賺個盆缽滿滿並不是普遍現象。目前從數據來看,好萊塢大片在國內重映基本都賺了。2012年4月的 《泰坦尼克號3D》上映八周,狂收9.7億元票房﹔2012年11月的《2012》3D版,雖然被吐槽3D效果坑爹,卻依然斬獲1.37億元票房﹔2013年8月上映的3D版《侏羅紀公園》也收獲3.4億元票房。
華語電影的重映成績則是“幾家歡樂幾家愁”。2009年,王家衛的電影《東邪西毒》重新修復后上線公映,以幾百萬元的修復成本取得了3000多萬元的票房,讓電影界看到了“老片新映”的商機,然而隨后的幾部《倩女幽魂》和《新龍門客棧》都票房慘淡。去年10月上映的《大話西游》也是慘遭“滑鐵盧”,這部打著“欠星爺一張電影票”的高分電影並沒有想象中的火爆,僅有2000多萬的票房。目前仍在熱映的《一代宗師3D》和《功夫3D》的票房則相對令人滿意。
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重映本身也是一把“雙刃劍”,風險依然“如影隨形”。華夏星光影城的總經理何雲認為,如此大規模的重映說明是有市場的,重映的“長尾效應”在后面會體現出來。(注:經濟學上有一種理論叫“長尾效應”,長尾效應的根本就是強調“個性化”,“客戶力量”和“小利潤大市場”,即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產生與主流相匹敵的市場能量。)
“重映的舊片為那些窄眾群體提供了個性化的選擇機會,對需求量小的商品進行了精細的劃分,從而延展了渠道。目前重映的片子本身都很經典,名導加大牌明星的配置,有話題性,未來的市場可以更廣”,何雲分析說。
除了自帶口碑效應之后,經典電影的重生還要付出高額的代價。眾所周知,轉制3D,首先就得砸銀子。王家衛在談到3D版的《一代宗師》的成本是這樣描述的:“光轉制的費用就夠拍一部新片了。”
而那些不需要視覺支持的文藝電影重映也同樣“燒錢”。陳可辛執導的經典愛情片《甜蜜蜜》也將借修復版再度現身影院。這部遲到19年的內地首次放映,同樣也“價值不菲”。業內專家認為,因為老片修復的緣故,涉及版權費、修復費、宣傳費等各種費用,預計票房至少要達一千萬元以上才可以回本。
記者了解到,電影修復本屬於電影界的“冷門”,近幾年來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國際上僅僅簡單修復一部老電影花費大約8萬美元,如果重新剪輯、配音,或用3D技術轉制,花費則更高。《泰坦尼克號》的3D轉制費用達到1800萬美元,甚至超過了制作一部新片的價格。
(來源: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