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比特小矮人真實存在?科學家曾發現1米人類化石

2015年02月06日13:29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霍比特小矮人真實存在?科學家曾發現1米人類化石

  科學家認為,人類進化過程中出現過像電影“霍比特小矮人”一樣的新人種——“弗洛勒斯人”,幾萬年前曾生活在印尼的弗洛勒斯島。至於“弗洛勒斯人”現在是否還存在,有待進一步的科學考察和研究。

  最近熱映的《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讓大家又一次將目光聚焦到片中的矮小生物——“霍比特人”。你對影片中形色各異的“霍比特小矮人”一定印象深刻。那麼,你是否想過,“霍比特小矮人”有沒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個地方真實存在呢?

  發現

  “小矮人”人類化石身高僅有1米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進化動物學家林德爾·布朗厄姆和馬塞爾·卡爾迪洛在2007年4月出版的《生物學通訊》上發表文章說,電影中出現的“霍比特人”,也許是原始人類的一支,由於進化壓力才演變成矮小體型。也就是說,影片中的小矮人在人類進化史上確實存在過。

  如果“小矮人”真實存在過,那麼証據是什麼?

  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的科學家於2003年在印尼所屬的偏遠熱帶島嶼——弗洛勒斯島,發現了大約生活在1.8萬年前的史前“小矮人”人類化石,其身高僅為1米左右。

  起初,科學家判斷它可能是一個古代兒童的殘骸。但是,他們很快注意到化石的牙齒磨損很嚴重。隨后的三維成像顯示,這名女性死亡時至少已有30歲。此化石的腦容量類似葡萄柚大小,僅相當於現代人的1/3。結合其身高判斷,科學家認為這是此前從未被發現的一個新人種,並將這個新發現的人類族群稱為“弗洛勒斯人”,他們大約在8萬年前到達這個島嶼。

  2004年10月,科學家在《自然》雜志上報告了此項發現,有專家認為,這是過去50年間古人類學中最重要的一項發現,這一突破性發現將使科學界重新思考人類進化的過程。

  “小矮人”能制造精良工具

  印尼巴厘島東部的弗洛勒斯島嶼位於亞洲和大洋洲之間。現代人類將動物,例如猴子、豬、狗運到島上之前,唯一能夠到達島上的哺乳動物是劍齒象和嚙齒動物。在島上考古學家發現了“弗洛瑞斯人”的完整骨骼。遺骸包括頭骨頂部、下巴、骨盆和一副腿骨。考古學家在重達400公斤的劍齒象殘骸附近還發掘了薄片狀的石尖。

  這些石尖很可能是作為矛頭使用,這暗示著這些矮小的早期人類祖先是經驗豐富的工具制造者和精明的狩獵者。盡管這些“弗洛勒斯人”大腦體積較小,但很明顯他們具有復雜精良的工藝技術。在他們遺骸附近發現的壁爐、被燒焦的骨頭和上千個石器工具很可能是他們制造的工藝品。研究人員估計弗洛勒斯人大約在9.5萬至1.3萬年前生活在弗洛勒斯島上。

  疑問

  “弗洛勒斯人”長什麼樣?

  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的人類面部研究專家海耶斯博士根據這位女性“弗洛勒斯人”的頭骨,使用法醫學上的面部近似復原方法,復原了“她”的面部形態。女性“弗洛勒斯人”有著高顴骨、長形的耳朵和寬闊的鼻子。從骨骼特征上看,“弗洛勒斯人”比較原始,像兩三百萬年前的早期人類,可是復原出的長相卻更像現代人。

  “弗洛勒斯人”的身形大小相當於現在的三歲小孩,重量隻有25公斤。最新的研究建立了一個新的進化模型,表明“弗洛勒斯人”是直立人的侏儒版本。他們是第一個能夠利用雙腿直立行走的早期人類,大約20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研究認為“弗洛勒斯人”最初來自於臨近的爪哇島,但不知何故他們跨越了海洋來到了弗洛勒斯島。考古學記錄顯示他們的足跡傳遍了整個亞洲,覆蓋的區域從土耳其到中國。

  “弗洛勒斯人”是畸形人嗎?

  此化石屬於新人種——“弗洛勒斯人”這一研究成果一經公布,便引發了學術界的巨大爭議。“弗洛勒斯人”擁有比橘子還小的大腦,體積隻有426立方厘米。一些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認為,這具女性化石可能是一個矮人部落成員的遺骸,而這位女性可能是一名“小腦畸形症”患者,因此腦容量偏低。

  據《自然》雜志報道,美國科學家與化石發現者利用計算機X射線斷層攝影術對化石顱骨進行了掃描,然后根據掃描圖像制造出“弗洛勒斯人”的腦部模型。接著,科學家又將該模型與黑猩猩、直立人、矮人、智人以及一個“小腦畸形症”患者的腦部模型進行了比較。從大腦結構判斷,該化石的主人不是“小腦畸形症”患者,從而証明了“弗洛勒斯人”化石的科學價值。

  “弗洛勒斯人”為啥這麼矮小?

  一些研究人員認為,“弗洛勒斯人”有可能是從附近爪哇島上遷徙來的“直立人”后裔。不過,他們為何變得如此矮小是令科學家一直疑惑的難題。

  澳大利亞新英格蘭大學的彼得·布朗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弗洛勒斯島面積隻有31平方英裡,資源十分有限,身材變小不僅可以消耗較少的能量,也容易散熱,這樣使他們更適應當地濕熱的氣候。

  還有科學家研究認為,盡管弗洛勒斯島上還居住著巨型蜥蜴和鸛,但並沒有其它食肉動物的存在,這意味著小型生物並不需要進化成較大體積的大腦而存活下來。另外,“弗洛勒斯人”可能經歷了“神經重組”,使得盡管大腦整體體積變小,但大部分功能仍很健全。島上較稀缺的食物來源使得身形巨大反而變成一種負擔。在亞洲內陸島上,劍齒象有時候比非洲象還大,但是在弗洛勒斯島,它們僅僅比現代水牛體積略微大一點。

  追問

  “弗洛勒斯人”現在還存在嗎?

  2004年,東南亞人類學家卡蒂·哈斯本茲曾經向美國媒體披露:最后一批印尼“小矮人”在幾百年前才滅絕,並且是被當地村民設下圈套用火活活燒死的。她說:“當地的村民將這些‘小矮人’稱作伊布·戈戈,他們身材矮小、長發長臂,並且會簡單的語言。”

  但是,一些科學家卻認為“伊布·戈戈”的故事只是一個民間傳說。可是,發現“小矮人”化石的考古學家理查德·羅伯茨教授卻懷疑還有一些小矮人生活在弗洛勒斯島的雨林地帶。他說:“根據村民所說,當地人最后一次看見‘小矮人’是在19世紀荷蘭殖民者到來前不久。要証明該島是否真的還存在‘小矮人’,就要對當地雨林中的洞穴進行徹底的搜索。”

  另外,很多科學家也曾經推斷“小矮人”和現代“智人”曾經在弗洛勒斯島相遇。因此,這些科學家更加確信“弗洛勒斯人”和其他類似的人種可能仍然存在於世界某些偏僻的地方。

  ■延伸閱讀

  電影拍攝如何縮小霍比特人?

  如何讓巫師甘道夫看起來比他的霍比特朋友大上一截?過去,導演在拍攝不同大小的角色時必須拍攝多次,還要用到不同的布景。運用了新系統后,導演得以實時觀看拍攝進度。

  導演用兩個同步的攝影機同時拍攝,替代幾次分開取景。這樣導演就能夠把鏡頭布置在離甘道夫更近的地方,拔升他的身高。讓演員置身在綠色幕布前,導演就能夠用數字手段移除背景並與所需要的場景融合起來。

  具體說來,主吊臂上的數字編碼器計算運動速度、角度、擺動等等。數據輸入監視系統,在一套控制軟件的配合下,將信息傳輸給從屬端。當從屬端的吊臂接收到監視系統的指示時,攝影移動升降車將精准、快速且安靜地協同移動。不過每一個動作都相應縮小了移動范圍,因為鏡頭離演員的距離更近。

(來源:科技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在新長征路上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5.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