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西交融的香港年俗
圖①為人們新年在許願樹下許願祈福。
圖②為香港的新春賽馬。
圖③為香港賀歲菜盆菜。
圖④是新年祈福的簽筒。
臨近羊年春節,香港超市裡售賣的年貨多了,居民家中的年味也越來越濃。東方之珠香港在多年發展中雖然融入多元的西方文化元素,但是在保留傳統年俗中也別具一格,不僅細膩地保存了年節習俗,更演化出多樣新潮的樣貌,讓傳統年味與現代慶典完美融合。
香港年俗中的變與不變
走過東方傳統與西方歲月,香港就像是個有機生命體,既吸收了屬於中國的精神與內涵,也吸收了外來的形體與樣貌,又在變與不變之間,展露了獨一無二的迷人風貌。
香港的春節別具特色,細膩地保留了許多內地都少見的傳統習俗,同時加入了獨特的西方元素,演化出融匯中西的迷人樣貌。即使物換星移,世界再怎麼變,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文化與情感。香港,就像是最親的家人,來香港過年,就像是到至親好友家做客,在熱情的噓寒問暖間,傳遞的是祝福,交流的是心意,寫下的是難忘的佳節回憶。
比如,全國各地都有迎春掃塵的風俗,民間流傳“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香港則略有不同,流行的是“年廿八洗邋遢,若然不洗豈會發”的說法。年廿八“洗邋遢”,是取其“易發”的諧音。臘月二十八,香港人會將全家裡外細心打掃清潔,象征將往年的霉氣與不如意掃出門,寓意除舊迎新,可以說是過年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除了大掃除外,香港人還會進行包括洗頭、洗澡及理發等自身的清潔,相傳在年前做好自身與居家的清潔工作,就能消災祛病。
再比如,春節來臨前,中國人講究為自己和家人購買一身新衣服、新鞋帽,寓意從頭到腳除舊迎新。有趣的是,香港的過年習俗,添購年貨時特別注重要購買新長褲,除了傳統除舊布新的寓意之外,更取廣東話“褲”與“富”的諧音,希望在來年能財源廣進。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的是,香港人的過年不買鞋,原因是廣東話“鞋”的發音與嘆氣聲“唉”相似,避免年初就觸霉頭。
依照中國傳統習俗,香港人在春節也會借由發紅包來討個吉利。在香港,紅包稱作“利是”,紅包袋稱作“利是袋”,發紅包稱作“派利是”。相傳是來自“利市”與“勵事”的諧音。過年期間,由長輩發送紅包給晚輩,象征在新的一年,為對方帶來祝福與好運。
最具港味的佳肴盆菜
對中國人來說,春節團圓的重頭戲,就是除夕的團圓飯。團圓飯桌上都會擺滿豐盛年菜,大菜、冷盆、熱炒、點心。全家大小圍坐一桌,長幼舉杯互道恭喜,享受的不僅是豐盛年菜,還有緊密相連的情感,交流的不僅是過往點滴,還有無可取代的天倫之樂。
香港獨特的文化背景,孕育出生命力旺盛的食文化,香港不僅有我國大江南北的地道美食,還是世界美食的熔爐,並混搭出歐亞美加的味覺光譜。從高端米其林餐廳的星級料理、正統的日本懷石料理,到平民排檔的粥粉面飯,處處都能讓味蕾感到驚喜。
比如,最具特色港味的賀歲佳肴“盆菜”是地道華南料理,相傳最早源自宋朝,是以盆狀容器盛裝烹煮而成的總匯菜色,內以各色食材層層堆放燉煮,象征合家團圓、滿堂吉慶的寓意。最上層通常放置如鮑魚、大蝦、牡蠣、蚝豉等高檔食材,接著放入冬菇、發菜、鯪魚球等﹔中層放置“盆菜”的靈魂“炆豬肉”,最底層則是魷魚、豬皮、枝竹等容易吸收湯汁的食材。“盆菜”在過往歲月是逢年過節才能享用的珍貴菜色,來香港過年,千萬不能錯過“盆菜”融匯山珍海味的萬千美好滋味。
可以說,香港讓博大精深中國飲食流派,風貌多變的西方美食文化,在時間的淬煉下團聚。來香港過年,吃一頓團圓飯,既能品嘗代表香港地道年味的“盆菜”、“年糕”,也能選擇中西混搭的創意美饌,度過一個充滿異國風情的除夕夜。
香港的春節,既現代又傳統,既有東方風味又具西方特色,年輕人覺得很古典,老年人感覺很新潮。來香港過年,驚訝的是有些連內地都逐漸淡去的美好習俗,卻在這裡被細心保留﹔驚喜的是意想不道的新潮元素,讓傳統展露多元的迷人風貌。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