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大老建筑變身文化時尚地(圖)

2015年02月10日15:26  
 
原標題:成都十大老建筑變身文化時尚地(圖)

成都晚報記者 陳成 攝影 王浩儒

  今日,修建於1942年的大邑安仁戲院,在塵封多年后將迎來新生,變身為全國第一家“劇院式電影院”。民國時期的包廂、八仙桌、老茶館,與現代化高科技影城的完美結合,坐著邊喝茶邊觀影,想想也是醉了。上月底,峨影廠第3號攝影棚,變身全球最大單體激光巨幕廳。不久的將來,大慈寺片區的老建筑欣廬、廣東會館、筆帖式老宅,也將變身為成都新的文化時尚地標。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近期成都的單體老建筑,至少有十處進行了再開發和保護性使用。

  老戲院、拍片棚裡看大片

  地點:安仁戲院、峨影攝影棚

  留聲機、旗袍、老茶館﹔包廂、戲劇、舞台……坐在八仙桌旁,品一口茶,你能想到接下來你觀看的是一部正在上映的院線大片嗎?首家民國戲院式影院開進博物館小鎮安仁,今日正式揭開面紗。

  “安仁戲院”由劉文彩於1942年修建,在民國時期是達官貴人交際、娛樂的高檔生活場所,后來幾經風雨沉浮,漸漸淡出歷史舞台。此次負責打造影城的是四川太平洋院線,影城負責人向晚報記者提前披露,改造后的“安仁戲院”影城在保留原戲院內部結構的前提下,裝載了最新的比利時巴可2K數字放映機、美國杜比數碼還音系統及3D放映系統。更妙的是,“安仁戲院”並沒有採用傳統的電影院座椅,而是保留了老戲院的座椅風格,並擁有近百座特色八仙桌座椅以及六個歌劇院式包廂供觀眾享用,古朴氣派的牌匾式正門更透露出安仁“西南外灘”的氣魄。濃厚的民國風情與現代化視聽享受交相呼應,給人以時光交錯的感覺。

  此外,在2011年,由著名藝術家、建筑設計師劉家琨負責整體規劃設計,將峨影廠老廠區改造成了中國首座園林庭院式電影城“峨影·1958”。原來曾是洗印車間、混錄棚、音樂棚、錄音車間的建筑,在保存原樣的基礎上改建成了電影廳。上月26日,第3號攝影棚改造變身為全球最大單體激光巨幕廳,懸挂20米長、11米寬的激光巨幕,可容納331人同時觀影。

  該影廳採用巴可公司全球首款六原激光放映機、杜比全景聲、英國哈尼克斯白幕三大頂尖技術組合,在國內尚屬首例。峨影董事長何世平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讓老廠區“舊貌換新顏”必須引入新科技、新概念、新元素,為觀眾提供全新觀影體驗。

  閑置德式小樓成創意集群

  地點:奎星樓街55號

  奎星樓街55號曾是上世紀80年代修建的原民盟成都社會大學大樓,這座德國風格的老房子閑置多年,如今變身為LOFT創意社區“明堂”。老舊電影放映機、老式電話及發報機烘托出厚重的文藝風情,而無限續杯的咖啡館、創意木工坊、明亮寬敞的畫廊講述的卻是成都最時尚的年輕人生活。如今,這座德式小樓已經聚集了攝影、電影、音樂、木匠工棚、文化傳播公司、設計公司、紅酒庄等30多個成都本土文化創意團隊,“2014成都創意設計周”也將明堂選為了分會場,明堂成為成都本土又一個創意集群。

  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的負責人於侃表示,選中“明堂”也正是看中了它新舊相交的獨特魅力,“奎星樓街一帶文化底蘊深厚,緊鄰的寬窄巷子游客如雲。”“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空間和周邊歷史風貌,對老建筑的內部設施和外部形象進行改造提升,賦予建筑物新的文化品位和生命力。”於侃說,“文化從來都不僅僅是一種記憶,隻有在繼承的基礎上很好地創新才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讓大慈寺片區的繁華依舊

  地點:廣東會館、欣廬、筆帖式老宅

  在大慈寺片區,廣東會館的修復,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制定了專門的修復導則,並由資深駐場建筑師負責修繕。成都遠洋太古裡相關負責人透露,“修復與重建的部分盡量採用了川西傳統建筑的原材料、原工藝。”如今的廣東會館幾乎保留了民國初年修建之初原有的風貌,會館的大廳、牆體、屋面、石柱均洋溢著古香古色的韻味,赤柱、橫梁以及照壁上的浮雕都完全保留,述說著這裡曾經的繁華。廣東會館修復投入使用后,已在此舉辦了多個時尚活動和展覽。

  欣廬是大慈寺片區為數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風貌的老宅院之一,吸收了中國古代建筑和民國時期建筑的精華。筆帖式街老宅院所在地則是原筆帖式署衙門舊址,而筆帖式街是成都市唯一一條以滿語的譯音(意為“書記人”)為街名的街道,也是清代成都歷史的重要見証。據悉,這兩處老建筑2008年被修復后,完整保存於太古裡中,今后有望打造成嶄新商業體亮相。

  專家點贊

  “將老建筑再利用是最好的保護”

  兩年多來,成都的歷史建筑保護辦公室對“全域成都”范圍內的老建筑進行了普查調研,初步梳理出具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973處,其中中心城區有99處。如此多的老建筑,到底怎樣的保護修繕才是最為合理的呢?一個個老建筑修繕后作為文化、時尚地標,是否成為老建筑保護的一條主要路徑呢?

  對此,民俗專家袁庭棟認為,“將老建筑使用起來是對其最好的保護,這也是國外老建筑最常用的一種保護性手段。”但他提醒建設者,要找真正懂得那段歷史文化的人去參與設計和施工,才能確保最終實現與目標達成一致。他還表示,再利用傳統建筑的首要條件是要保証它得到充分的保護,例如防火措施、消防設備一定要過關。

  延伸閱讀

  十大“變身”老建筑

  1 安仁戲院

  民國時期的時尚場所,改造為電影院

  2 峨影·1958

  第3號攝影棚上月改造為全球最大單體激光巨幕廳

  3 成都奎星樓街55號

  原民盟成都社會大學大樓,如今的明堂青年文化創意中心

  4 廣東會館

  由民國初年的會館打造成太古裡各大活動舉行地

  5 欣廬

  民國時期老宅院,或將打造商業體

  6 筆帖式街老宅院

  曾經的老宅院,或將打造商業體

  7 章華裡老宅

  川西風格古宅院,或將打造商業體

  8 崇德裡1號

  曾經的川西民居,如今變身中西合璧混搭風格的私房菜館

  9 影立方773

  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的車間,如今變身電影城

  10 瀟懿酒庄

  小南街附近的兩個被廢棄的防空洞,如今打造成創意酒庄

(來源:成都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