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江西靈山10日舉行正式開放儀式。 王劍 攝
靈山自然環境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景區內有72峰,36瀑布,雄峰秀水幽谷獨具特色,湖光山色相得益彰。 王劍 攝
南宋辛棄疾贊美靈山“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王劍 攝
中新網上饒2月10日電 (記者 王劍)“天下第三十三福地”江西靈山10日舉行正式開放儀式。靈山位於江西省上饒縣北部,素有“華夏第一龍脊,靈應逍遙福地”之美譽。
當日,江西省副省長朱虹宣布靈山景區正式開放。
靈山風景名勝區面積為101.5平方公裡,含水晶山、石人殿、茗洋湖、天梯峰四大景區,最高峰天梯峰海拔1496米。從俯空看向靈山呈現月牙形狀,好似一條巨龍盤踞在上饒大地,遂靈山也被稱為中華龍脊。2009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靈山自然環境獨特,地質構造復雜,地貌類型多樣。景區內有72峰,36瀑布,雄峰秀水幽谷獨具特色,湖光山色相得益彰。是一個集運動休閑、度假養生、觀光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近郊山岳型風景名勝區。
靈山文化底蘊深厚,上饒籍的達官顯宦和客(隱)居上饒的歷史名人,如王安石、辛棄疾等人,為靈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其中南宋辛棄疾贊美靈山“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
靈山宗教主要以道教為主,始於漢末,盛於唐、宋。東漢末年的胡昭,東晉時期的左慈、葛玄、胡超為靈山道教早期的杰出代表人物。至唐代朝廷命官信州刺史李德勝、劉太真為鄉民祈雨,先后於石人殿立化成仙,成為靈山儒、道兩家中后期共尊的神靈。
靈山景區擁有一條世界先進的客運索道,總投資約1.3億元,下站位於海拔180米,上站位於東台峰海拔1047米,全長2876米,比著名的三清山金沙索道還長416米,高差約867米,現已全面竣工並交付使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