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賓王兵敗於靈隱寺削發出家 為宋之問接詩

2015年02月13日10:56  來源:鄭州日報
 
原標題:駱賓王兵敗於靈隱寺削發出家 為宋之問接詩

  宋之問和駱賓王

  曹世忠

  敏而好學和誨人不倦彰顯人格魅力,虛心求教和真誠待人鑄就成功輝煌。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一個天高雲淡的秋日,他來到杭州靈隱寺。這兒登樓可觀滄海,出門即見江湖﹔寺內建筑典雅秀氣,如詩如畫。夜色闌珊,皎潔如水的月光洒在山澗溪流之上,波光粼粼,若明若暗,像一幅美麗而多彩的畫圖,秀色可餐,怡人舒心。伴隨著略有涼意的夜風,宋之問閑庭信步,觸景生情,信口吟道:“嶺邊樹色含風冷……”

  這句詩因為是偶然得之,故后面的句子就卡了殼。宋之問邊走邊思考,走到大雄寶殿門前,忽然聽到一個聲音,帶著挖苦的味道:“信口吟詩,風光就在嘴邊,何苦端著金碗要飯?”

  當下詩壇,除了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外,自己也算鼎鼎有名,如今竟有人不買賬。宋之問借著微弱的燭光,發現殿內的蒲團上坐著一位和尚。他大吃一驚,之后腦子便冷靜下來,藝高人膽大。莫非這和尚棋高一著,不然,怎麼敢口吐狂言?

  想到這,宋之問連忙壓下火氣,和藹問道:“莫非師傅也是詩人?”

  老和尚笑道:“貧僧雖非詩人,倒也略知一二。”

  “晚輩願聽教誨。”

  和尚說:“我為你續上一句,石上泉聲帶雨秋,你看如何?”

  此句平仄、對仗、意境和措辭皆佳,宋之問便知道此人不凡。白天,他見靈泉寺背山依水,樹木蔥蘢,花香四溢,想寫一首詩《靈隱寺》留作紀念。“鷲嶺郁岩峣,龍宮鎖寂寥。”然而,隻想了開頭這兩句,便“山窮水盡”,思路枯竭了。今夜幸遇高人,何不讓他給指點迷津呢?

  於是,他訴說了自己寫詩的苦惱。

  那和尚聽罷,稍作思考,便說:“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

  一石擊破千層浪。頓時,宋之問便靈感一閃,文如泉涌,當夜就一氣呵成不朽名篇《靈隱寺》。“鷲嶺郁岩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聽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這首山水游記詩寫得章法嚴謹,對仗和諧,字字入畫,意境清新,立意高遠﹔其出類拔萃的藝術成就,自然也奠定了宋之問在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翌日,宋之問想留下來,拜老和尚為師,虛心請教。不料他已經不知去向。經打聽,方知那和尚就是“初唐四杰”之一中的駱賓王,因兵敗於靈隱寺削發出家。“仙人在眼前,俗眼不識君。”宋之問不禁為自己失去與駱賓王繼續深交的機遇而扼腕嘆息……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雖然,宋之問和駱賓王因素不相識,邂逅又失之交臂,但這兩位詩壇名人用虛懷若谷、真誠待人的思想美德,共同續寫的這一段詩壇佳話,芬芳飄香而代代流傳。

(來源:鄭州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