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起源:源於中國 最初或不全是12種動物

2015年02月15日08:22  
 
原標題:"十二生肖"起源:源於中國 最初或不全是12種動物

  羊年馬上就要到了,屆時各種羊卡通會出現在門前案頭給我們添喜,屬羊朋友更要迎來自己的本命年。每個中國人都有一個生肖。十二種或凶猛或聰敏或乖巧的動物給我們帶來無窮樂趣。可是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昨日,湖北省博物館文物考古研究所凡國棟博士從一批秦漢簡牘,向我們推測了十二生肖的起源和流變。

  “十二生肖”源於中國

  凡國棟博士介紹:十二生肖文化流傳很廣,不僅在漢族人中間,在中國蒙古族、藏族、彝族、維吾爾族、黎族等少數民族中也流傳 ,甚至朝鮮、日本、泰國、新加坡、印度等國家,也都有十二生肖之說。 過去,西方有學者甚至認為,十二生肖與古巴比倫黃道十二宮有關,是由巴比倫至印度再傳至中國。

  我國最早完整出現十二生肖文獻資料的是東漢王充的《論衡·物勢篇》,但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北雲夢睡虎地秦簡和甘肅天水放馬灘秦簡出土,才無可辯駁地証明十二生肖起源於中國。兩墓一南一北,距離甚遠,更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在中華大地廣為流傳。

  睡虎地11號墓地當時出土1200支竹簡,裡面有兩種《日書》。其中甲種《盜者》篇,用十二“生肖”佔卜了盜者相貌。如“丑,牛也,盜者大鼻長勁……”

  該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簡寫成當早於此。而《日書》中《盜者》一章可能來自秦統一前的楚國。由此,十二生肖起源可推至戰國。

  而2006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隨州市考古隊整理的《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為十二生肖來源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

  夔變猴 老羊變狗

  “十二生肖,最初可能不完全是十二種動物。”凡國棟說。

  在孔家坡漢簡中,鼠、牛、羊、豬(豕)和現在的屬相基本一致。但酉雞對應水,申猴對應玉石,戌狗對應老火,卻讓人頗費思量。類似現象,在睡虎地和放馬灘秦簡中也出現過。過去人們多用通假來解釋,如睡虎地秦簡中,“環,讀為猨,即猿字”,“水,以音近讀為雉。雉,野雞。”

  但孔家坡漢簡中的“玉石”卻怎麼也通假不到猿猴名上。兩處秦簡又皆有“申,石也”作印証,所以也絕非誤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國語·魯語下》記載了一個季桓子穿井而獲狗的故事。孔子聽說后,說道:“木石之怪曰夔、蝄蜽,水之怪曰龍、罔象,土之怪曰羵羊。”傳說中的夔,隻有一條腿,南方叫山魈,人面猴身。所以,“玉石”可能是人面猴身的夔,后來才演變成猴。而“老火”則可能是所謂的“土之怪羵羊”。

  另外,在孔家坡漢簡和睡虎地秦簡中,午時對應的都是鹿,卻不是現在的馬,“指鹿為馬”的成語或許與之有關。

  為何小老鼠當“領頭羊”

  和現在一樣的是,在這些秦漢簡牘中,十二動物就與十二地支相配了。古人用十二地支,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有史學家考証,因地支在下,所以取動物足爪,分陰陽來區別。子寅辰午申戌屬陽,配足爪為奇數的動物,如鼠虎龍猴狗都有五指,馬是單蹄﹔丑卯巳未酉亥都屬陰,則配以足爪為偶數的動物,如牛兔羊雞豬,蛇無足,舌卻分岔,也歸偶數一列。

  十二生肖中,為什麼鼠與子時相配,且排名第一?子時為頭晚十一時至第二日凌晨一時,時辰介於陰陽之間。而老鼠前足四爪(實為五爪,因前爪大拇指退化,不顯,古人以為四爪),后足五爪,身兼陰陽。所以,小老鼠擔當大任,成為十二生肖的“領頭羊”。

  其實,我國還有“三十六生肖”體系,每一地支與三種動物相配,如卯,朝為龍,晝為馬,暮為魚。與時間的配伍更為細致。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動物和時間配伍,反映了古人崇拜和熱愛自然,欲與自然界建立相依相成、生生不息關系的渴望。

  凡國棟說,我國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完整的天干地支系統。所以,未來有出土文物刷新十二生肖的誕生之時,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十二生肖俑是中國古代喪葬中使用極為普遍的一種隨葬明器,也稱為“十二支神俑”。一般作人身鳥獸頭,而大小和身份地位有關系。

  十二生肖俑一般以一套最常見,起辟邪、鎮宅的作用。而單個出現的生肖俑,則一般表明墓主人的生肖屬相。

  十二生肖俑的質地最常見的為陶俑,也有瓷質、石質、木質、鐵質等。它們常按固定的方位放置於墓室四周或被置於墓室兩側的壁龕之中,不同屬相的生肖俑往往代表著固定的不同方位。

  從現有考古資料看,十二生肖俑作為隨葬品最早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以后就很普遍了。武漢東湖岳家嘴隋墓(隋大業年間) 出土的十二辰俑,獸首人身,寬衣博帶,拱手盤膝而坐,非常精美。

  湖北出土睡虎地竹簡,其中就記載了中國最早的十二生肖

(來源:武漢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