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收藏熱輻射國外產區 波蘭琥珀漲似北京房價
編者的話:汪峰求婚章子怡新聞近日成功“上頭條”,而求婚用英國品牌鑽戒也一起火了一把,鑽石恆久遠,收藏樂更多。近幾年,由於中國股市、房地產市場搖擺不定,藝術品和寶石等投資領域大熱。中國人開始熱衷於收藏翡翠、紅藍寶以及琥珀、小葉紫檀等,本文從源頭調查這些收藏品的國際原產區市場行情,為您新一年投資提供借鑒。
駐波蘭特派記者 李增偉
“波羅的海琥珀和蜜蠟(不透明的琥珀)的價格現在漲得離譜,簡直就像幾年前北京的房價!”來自北京的琥珀商趙先生一見到《環球時報》記者,就對近年來不斷上漲的琥珀價格感慨不已。十幾年前還是少有中國人問津的波羅的海琥珀,因為近年來中國買家的蜂擁而入,導致價格幾年之內連翻數番。
波羅的海琥珀形成於4000多萬年前,素有地球“活化石”之稱。同南美和緬甸等地出產的琥珀相比,波羅的海琥珀形成年代更為久遠,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琥珀酸,加之數量稀少、品質純淨,深受中國藏家的青睞。特別是該地出產的蜜蠟色澤瑩潤,顏色純正,深受中國百姓喜愛。
就在中國市場的琥珀熱持續升溫之時,琥珀原料市場卻出現供不應求局面。目前,波羅的海琥珀產地主要是波羅的海沿岸國家和烏克蘭等地。其中,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地區的產量最大,佔波羅的海琥珀產量的60%以上,烏克蘭產量約為30%,波蘭等其他國家產量僅佔不到10%。自2014年初開始,俄政府全面禁止出口琥珀原料,而烏克蘭由於國內政局不穩,導致琥珀產量大幅減少。長期以來,波蘭等國因為環境保護等因素,基本禁止開採琥珀。種種因素疊加,使得琥珀原料價格不斷上漲,琥珀飾品價格也水漲船高。
中國市場上的波蘭琥珀,前幾年大部分是通過香港轉口進入內地。近年來,由中國或波蘭琥珀商人直接攜帶進入內地的琥珀數量不斷增多,再加上中國直接從俄羅斯進口琥珀原料然后在國內加工,深圳等地已經逐漸成為國內波羅的海琥珀最大的加工集散地。
由於缺乏原料,波蘭加工的琥珀飾品價格漲速太快,波蘭的琥珀飾品與中國國內的價格差正在縮小。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波蘭琥珀加工商開始直接進入中國的市場。而波蘭琥珀價格也慢慢停止瘋漲勢頭,以20毫米直徑天然蜜蠟珠子手鏈為例,商店標價約為55歐元一克,批發價可優惠20%。▲
【專家點評】四川省珠寶玉石首飾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戴蘇蘭:近幾年,由於市場上波羅的海系琥珀中充斥大量硬樹脂及人工再造和熱壓處理的產品,連累波羅的海系琥珀價格滯漲甚至下滑。而緬甸琥珀中的優質品價格,在近3年已上漲5倍以上,成為“琥珀新星”,價格直追波羅的海系琥珀。
印度小葉紫檀越小越好賣
駐印度特派記者 鄒鬆
印度近日對共計4160噸小葉紫檀原木進行網上拍賣。這是印度政府2006年之后首次全球拍賣有“木中之王”之稱的小葉紫檀。據在印度從事木質品首飾貿易近20年的桑杰坦特介紹,中國時尚界近年來掀起的“手串風潮”大大提升小葉紫檀價格,目前上品原料木材市價已升至每噸100萬元人民幣,中國大陸、台灣是最主力的市場。
小葉紫檀也叫“紫檀”或“檀香紫檀”,這種木材隻出產於印度南部叢林,生長周期極慢,最大樹木直徑隻有20厘米,並且有“十檀九空”一說,產量極少。目前用小葉紫檀做家具已屬罕見,市場上多見的是佛珠、手串類的飾品。
近年來,中國演藝圈、時尚界不少明星手腕上、脖頸上多了動輒千萬人民幣的檀木飾品。在印度做能源貿易的王劍華是位紫檀愛好者,他每次回國都會從印度帶些手串送朋友,“一般人不太會追求什麼‘金星’、‘牛毛’等紫檀上品,或許更相信它能保健或保平安”。
2006年聯合國將小葉紫檀列入限制國際貿易物種條目。此后,小葉紫檀出口需要得到印度政府和聯合國相關機構雙重審批。出口量大減需求卻持續旺盛,紫檀走私成為中印不法商販的生財之路。在小葉紫檀主產區——印度卡納塔克邦、安德拉邦和泰米爾納德邦,不時爆出上百噸走私紫檀被起獲的大案。在原生林越來越難偷伐的情況下,不法者又盯上小葉紫檀種植林,以至印度政府要求種植者必須在轄區內裝攝像頭並設有專門人員守衛,還要求種植林至少要在種植12年后才可砍伐。
“大件”難尋,“小件”成為印度紫檀市場真正的搶手貨。拿手串來說,奇貨可居的印度商販已把價格抬升到和在中國買差不多的價格。這種局面的形成與近年來大批中國商販來印度進貨有關。桑杰坦特介紹,他曾遇到過中國大款來進貨,商家開價“500”,對方掏出500美元就准備提貨,實際上那串珠子隻值500盧比(約合50元人民幣)。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從印度市場倒騰普通品相的小葉紫檀飾品回國銷售利潤已不大,反倒是把小件“半成品”運回國精加工更劃算。在印度許多木質工藝品店,經常可見隻粗略雕刻幾筆的“筆筒”,這種巴掌寬、厚墩墩的擺件其實就是小號紫檀原木,買家可以以加工過的工藝品之名買回國請人加工,算上加工成本也至少會有5到8倍利潤可賺。▲
【專家點評】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伍炳亮:小葉紫檀最重要的是產地,印度是正宗的。目前一些非洲國家以及尼泊爾等地產木料流入到中國市場上假冒小葉紫檀,這些木料看外表和印度小葉紫檀很像,但是細看就會發現不夠重。最近兩三年,包括小葉紫檀在內的紅木價位都已達到低點,可以說現在是收藏的最佳時機。
緬甸翡翠“有價無市”
駐緬甸特約記者 金 石
全球市場大部分翡翠來自緬甸,因此翡翠又稱緬甸玉。隨著翡翠價格暴漲,緬甸翡翠卻陷入“有價無市”的怪圈中。
據統計,每年緬甸翡翠原石90%銷往中國。由於緬甸國內加工工藝較差,當前緬甸市場上的翡翠商品多是採取緬甸售賣、中國加工的模式。翡翠價格上漲后,不少中國商人看到商機,紛紛前往緬甸挑選翡翠原石。
緬甸民選政府執政后,由於翡翠產區北部克欽邦戰亂和國家加強自然資源保護,政府實施限制翡翠原石出口的政策。此舉直接導致過去每年舉行2至4次的緬甸翡翠公盤,從2012年開始停盤一年半,到2013年重開后變成一年一次。據緬甸媒體報道,2013年7月落幕的玉石公盤,參加商人達1萬,主要是中國商人和華人買家。面對極為不合理的高價,有玉石商人拼命加價競標,成交價高出底價10倍甚至上百倍,中標后卻不提貨,寧願損失高額的保証金。這樣的結果導致翡翠公盤競標成數字游戲,玉石毛料價格暴漲。據統計,近兩年緬甸翡翠公盤交易中約有100億美元的貨沒人認領。
到底是誰在推高玉石毛料的價格?有分析稱,中國江浙一帶大量游資,以及廣東雲南玉石加工企業對毛料需求的增加,推高了玉石價格。
在利益的驅動下,緬甸翡翠市場出現了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的現象。緬甸媒體報道稱,近些年花高價不慎買著假貨的例子比比皆是,而造假的矛頭直指中國商人。從市面上看,中國商人造假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包括浸泡、漂白和染色等,一般人很難辨別真偽。
以上種種因素作用下,無論在國內還是緬甸市場,都出現成品翡翠的銷售低迷,甚至有價無市的怪象。據《環球時報》記者觀察,在緬甸仰光昂山市場的各家翡翠專賣店裡,品質好的翡翠已經十分稀有。眾所周知,翡翠的好壞取決於顏色和透明度。如今一個略帶綠色、水種稍好的翡翠手鐲就要開價1到2萬美元。一位久居仰光的中國人表示,與2007年的情況相比,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高端翡翠價格已上漲數倍。有緬甸玉石商也表示,現在大家都在死撐觀望,即便賣不出去也不肯降價。▲
【專家點評】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楊似三:盡管價格被炒高,包括緬甸翡翠在內的東南亞珠寶礦石還是值得投資的,因為資源越來越稀少。未來優質緬翡價格下行可能性很小,而普通緬翡價格有風險。另外,旅游市場見不到真正的珠寶,買珠寶不要去景點,投資不能圖便宜。
柬埔寨寶石真貨難買
駐柬埔寨特約記者 魯特
柬埔寨的紅、藍寶石主要出產在其西北部,豆蔻山脈北部邊緣拜靈省(當地華人稱珠山)的伊阿特山、奧坦山、科恩戈阿普山及靠近泰國邊境的薩姆洛特礦區。拜林地區寶石開採與加工歷史悠久,所產的紅寶石與泰國寶石十分相似,以含鐵較高的紫紅-棕紅色為主。緬甸寶石商最早在該地區發現這些珍貴的寶石,拜靈省隨后成為了印度支那最大的紅寶石和藍寶石採礦中心。
上世紀90年代,珠山的紅寶石採礦活動非常活躍,價格極其便宜,一顆較好的寶石20至30美元就可以買到。珠寶商郜奧迪曾是拜林一名游擊隊戰士,他曾與泰國寶石商合作在拜林薩姆洛特礦區用土法大規模採挖寶石。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拜林紅寶石具有一個共性,紅色中或多或少帶著藍色,燈光下散發著攝人心魄的光芒。
遺憾的是,郜奧迪所稱的光芒伴隨無序的過度開發已瀕臨熄滅。由於資源枯竭,郜奧迪甚至不得不關掉他在拜林的寶石店,隻接受朋友間介紹的私下交易。事實上現在無論是在產地拜林,還是首都金邊,想買純正的柬埔寨寶石,基本上都要通過朋友介紹在寶石商家裡完成交易。價格比上世紀90年代貴幾十至幾百倍,上等紅寶石的價格甚至超過了鑽石。
近幾年,中文網絡上有很多出自游客之手的文章,抱怨去柬埔寨旅游買到假寶石。對此,柬埔寨專家分析稱,世界上除金銀等貴金屬,恐怕隻有鑽石有比較明晰的國際標准,其他諸如紅寶石、藍寶石、翡翠、玉石等都只是華人社區或者亞洲范圍內有些自擬的好壞標准,所以價格與品質上的不確定性可想而知。
對於柬埔寨市場上假寶石泛濫,柬埔寨山東商會秘書張筱表示,其中一些假寶石產於中國廣東梧州,實質是一種合成玻璃加入一些致色元素,在產地批發價每粒1毛至幾元人民幣,來到柬埔寨搖身一變標價幾十至數百美元。此外,柬埔寨國內也有造假途徑。距離柬埔寨首都金邊100公裡的茶膠省巴戎高地區也出產寶石,本地人按品級分為道巴、索莫肯、古瑪靈,道巴價格昂貴,另外兩種很便宜,小粒幾美元就能買下。有商人買便宜原石進行高仿,再以天價賣給“淘寶”中國游客。▲
【專家點評】中國地質大學珠寶學院副教授、高級珠寶設計師任進:由於資源稀缺,有投資價值的紅藍寶石極其昂貴,三五千人民幣的寶石基本沒收藏價值。另外收藏寶石最大問題就是變現能力有限,加之寶石價格差距大,投資時需謹慎。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