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春節特色傳統:“撈魚生”討彩頭

2015年02月17日20:4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新加坡春節特色傳統:“撈魚生”討彩頭

  新華網新加坡2月17日電(記者馬玉潔)擁有七成華人人口的新加坡,傳統的農歷新年是一年中最為重要的節日之一。除了挂燈籠、吃年糕、舞龍舞獅,“撈魚生”則是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華人慶祝農歷新年的一項特別傳統。

  “撈魚生”通常是開席的第一道菜,“撈”在粵語中是“拌”的意思,從字面也可以看出這其實是一道涼菜。首先將一個堆滿了芋頭絲、姜絲、紅白蘿卜絲、芹菜絲以及柚子肉等七種不同顏色材料的大盤子放在桌子中間,並在旁邊放上一疊三文魚魚片。開席之后,魚片會被堆到蔬菜的最頂端,再依次放上胡椒粉、麻油、甜醬等,每加一樣材料,服務人員都要說一句吉祥話,例如,“三文魚祝你們年年有余、步步高升﹔胡椒粉祝你們五福臨門、洪福齊天”等。

  等所有材料都加好后,重頭戲便開始了。所有賓客起身,用一根非常長的筷子快速地將所有材料高高撈起,不停地拌動,口中同時要說“撈起撈起”,據說,撈得越多越高,來年就會越旺。

  有關“撈魚生”的來源,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有不同說法,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說,這項傳統是由中國東南沿海的移民帶入的。如今,每到新年,新加坡大大小小的餐館都會打出“魚生”的招牌,常見的有“富貴魚生”、“發財魚生”等,還有用鮑魚調制的“鮑魚撈起魚生”、“龍蝦三文魚生”以及專為素食者准備的“素食魚生”等等。雖然傳統撈魚生的材料並不復雜,不過每一樣都有著特別的寓意。例如,芹菜取“勤”,吃了蒜,就會“算”,芫荽取的則是“緣”等,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特色。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