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2015年02月25日15:29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赴日舉行証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擔任館長的22年來,朱成山始終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自己最崇高的使命。正如他所說,“不管經過多少年,我們都要守護好這段歷史。唯有如此,才能面向未來的和平。”

  受日本廣島之行啟發,首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悼念活動

  自1994年起,每年12月13日,南京都會舉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悼念活動。此事的緣起,還與朱成山訪問日本的一段經歷有關。

  1994年8月,朱成山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夏淑琴應日本民間組織“銘心會”邀請,訪問日本東京、千葉、橫濱、廣島等城市,參加緬懷亞太地區戰爭遇難者活動,進行南京大屠殺歷史演講和証言集會。

  8月7日上午,他們從橫濱乘坐新干線到達廣島。在列車上朱成山得知,8月6日是廣島每年一度的原爆紀念日,首相、參議長、眾議長等日本國家領導人都悉數到廣島參加國家公祭活動。

  這一活動已連續舉辦40多次,集會人數最多時達11萬多人。

  這對朱成山產生了強大的刺激。“日本作為加害國,卻如此長期大規模、高規格地悼念原爆遇難者,向全世界訴說和塑造戰爭受害者的形象。”他感慨道,中國作為被侵略對象,受到了重大破壞,同胞作出了巨大犧牲。“南京大屠殺是二戰史上3個特大慘案之一,可是,戰后直至今天,我們為這一歷史慘案做過些什麼?為遇難同胞做過什麼?”

  回到南京之后,在他的多方奔走下,1994年12月13日,江蘇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人士在紀念館舉行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悼念活動,全城拉響警報,放飛和平鴿。這是地方層面首次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所舉行的公祭活動。

  這種形式不僅在歷史上是第一次,在全國也是首創。

  從歷史中感悟和平,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悼念活動增加和平主題

  “我一個肩膀挑著歷史研究的擔子,另一個肩膀挑著和平學研究的擔子。”這是朱成山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他撰寫並出版各類書籍120多部,組織萬人尋訪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發掘考証南京大屠殺“萬人坑”遺骸、在海內外收集南京大屠殺相關文物史料,為30多萬南京大屠殺冤魂吶喊成為他的使命。

  2001年12月,紀念館在美國舊金山舉辦“永不忘卻——南京大屠殺史實展”時,曾在聖瑪麗諾大教堂成功舉辦“和平祈禱儀式”,全美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五大宗教領袖走到一起,用不同的宗教語言與方式,共同為世界和平祈禱。

  “當時,我站在祈禱人群中,在感受現場庄嚴、神聖氛圍的同時,深切體會到,和平是超越任何國界、黨派的,是全人類共同的期盼。”朱成山說,這也促使他反復思考和求証,研究、展示和傳播歷史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最終他得出結論:不是單純地為了過去,而是面向現在,面向未來,更多地是為了和平與發展。

  也就是從那時起,關注和平學在國際上的發展,學習和平學知識,成為朱成山學術研究的重大課題,創辦南京國際和平研究所和南京和樂團,編輯出版《世界和平學概況》、《和平學概論》等書籍,舉辦國際和平論壇與世界和平法會。在他的建議下,從2002年起,每年12月13日舉行的“江蘇省暨南京市社會各界人士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儀式”,更名為“悼念南京大屠殺30萬同胞遇難儀式暨南京國際和平集會”,並增加了發表《南京和平宣言》等內容。

  是責任也是使命,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傳承下去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將12月13日確定為國家公祭日。

  公祭活動從地方公祭升格為國家公祭,且以國家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這一刻,中國人民和南京人民已經等待了整整20年。

  “為了這一天,很多人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已經期待了很久。”朱成山說。從委托全國政協常委趙龍、全國人大代表鄒建平提交“兩會”議案,到請新華社記者寫內參,到參與全國人大法工委起草修改國家公祭法案,他持續數年為建立國家公祭奔走呼號。隨著公祭活動的臨近,他的工作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僅僅休息四五個鐘頭就又投入新的一天工作,有時甚至要靠救心丸來支撐身體。

  2014年12月12日晚,朱成山沒有回家,為了籌備半年多的首次國家公祭儀式能夠圓滿成功,他和一批紀念館員工忙到次日凌晨兩點多鐘,才在辦公室裡和衣小寐了一會,早上5點多就起來了,迎著第一縷晨光,提前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2014年12月13日,警報第21次在南京上空拉響,這一次是國家公祭。

  在朱成山看來,國家公祭活動的舉行,是對30萬遇難同胞最好的告慰。“過去我往往從宏觀層面去發掘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今后將增加微觀層面的研究,包括家族史和個人的受害史。對我個人而言,這是責任也是使命,我一定將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記憶傳承下去。” 本報記者 肖姍

(來源:南京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