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兵馬俑買賣爭論風波

2015年02月26日08:13  來源:杭州日報
 
原標題:20年前的兵馬俑買賣爭論風波

  原標題:20年前的兵馬俑買賣爭論風波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文物界曾經有一個倡導文物開放市場、對兵馬俑作為文物的處置要解放思想的大爭議。事情緣起於全國人大常委、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的一則人大代表議案。他率袁雪芬等5位人大代表赴西安考察文物保護情況,考察了陝西關中地區36個文物點,短短半個月的視察,深有感於文物市場禁錮、文物地下黑市非法交易猖獗,文物走私遍地都是,文物經費嚴重不足,政策上有巨大的空隙造成“死保”的尷尬,遂於1992年3月8日在《文匯報》發表《賣掉幾個兵馬俑,如何?》的文章,還特別提出,秦始皇陵兵馬俑有幾千,有美國收藏家聯系,想以一億美金購買一尊兵馬俑,征得文物部門同意,若以此獲得巨額收益,專款專用以補充文物經費嚴重不足之弊,不亦兩善乎?在全國七屆五次會議期間,他又提出相關人大代表議案,揭露秦兵馬俑二期工程因缺資7000萬元而無法完成。而且這一空缺,靠當時財政撥款絕無指望。這一對比陳述,廣受新聞媒體關注,蔡子民先生並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在文物保護領域,我們也應該改革開放。文物市場應該開放。

  此論一出,引起軒然大波。大部分相關者表態,首先考慮的是“政治上正確”,所以無不堅決反對,甚至指責為“賣文物就是賣祖宗”,“世界上各個國家都釆取嚴格措施禁止本國文物流失境外,因此,雖然一尊兵馬俑國際收藏家開價到一億美金,我們也堅決不賣!”(范敬宜、曹鵬語)。時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張德勤也表明態度:堅決反對拍賣珍貴文物。時任故宮博物院保管部主任高和、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傅振倫等專家也持非常慎重的態度,有的堅定反對。兵馬俑雖然有幾千之多,但它是一個整體,如果隻出土一件,決不會列為世界第十一大奇觀。時任秦俑博物館館長著名秦俑考古專家袁仲一更是直截了當:一個也不能賣!最有意思的是時任陝西省主管副省長鄭斯林,他說:前一段議論賣兵馬俑,這件事萬萬不能干,人家要罵我們敗家子。這關系著民族感情問題。兵馬俑是文物精華,拍賣兵馬俑不要再提了。至於其他影響不大又重復較多的文物,還是可以考慮的——立足點是政治和社會輿論層面上的。

  盡管這場大爭論最后沒有一個定論,但對文物政策開放解禁帶來的思想觀念的沖擊卻是巨大的。比如,一個也不能賣之論調,立足於愛國主義與國格的政治思維,但卻無法直面90年代初文物保護窘迫之實際情形,有點坐而論道之意,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思維。而出口一兩尊無妨的論調,雖然在兼容顧困境和實際解決困難方面可獲兩全其美,但以當時中國社會正在轉型時期,禁令一鬆,口子一開,例子一出,勢必無法掌控,導致文物市場大混亂,借口同樣理由使國有珍貴文物大量流失,這樣的危險也不可低估。因此,慎重的提示是極有必要的。不同意成立理由的考慮也是十分正當的。

  蔡子民先生的本意是無可挑剔的、出於公心為國為民的,而且他是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得來的思考,又是在堂堂正正的全國人大提出議案,說他是“賣祖宗”,這是一種上綱上線的“文革”思維,自不可取。反對者則是堅決維護國家文物的立場,這個大原則也是必須要守住的紅線。每一個文物人都有這樣的自覺意識,不為利益所動,講求行業節操,極其難能可貴。

  “不能賣”,是怕口子一開,人人借口比照,泛濫成災,局面失控﹔如果口子扎緊,防微杜漸呢?嚴厲的法治體制,能否預設防線?這在現在已經是不可知了。當時整個中國法治意識淡薄,法制不健全,或許未必能寄於多大希望與幻想,而且洛陽西安等文物密集出土之地,一段時期盜墓橫行,無法有力干預制止,也看出今天文物考古界面對一個紛繁混亂世界的尷尬——兩種對立的觀點都能成立,都合理,但討論到最后不了了之,沒有人敢擔責去付諸行動,正反映出這一進退兩難的艱難選擇來。

  隨著文物市場的開放,民間文物交易通過拍賣而流通,許多散失在國外的文物回流,進入流通交易領域,有買有賣,漸漸隨著歲月的磨洗變得稀鬆平常,我們對它的觀念立場也越來越開放與豁達,兵馬俑沒有用來換一億美金,但20多年前文物考古界發生的兵馬俑爭論事件卻是一場觀念與思想的洗禮。文物保護原則中的局部保護與大保護理念之間的沖突與平衡﹔文物收藏品參與市場交易流通的是與非﹔法制法規在其中不可或缺的保障護航作用,都告訴我們,千萬別對某一事件、某一事實、某一觀點從常識上貼標簽,比如“賣祖宗”“國格”,保護兵馬俑不賣是保護文物﹔賣一兩尊兵馬俑換取巨額資金,也是基於更好保護文物的出發點,兩種選擇並不是一賣國一愛國﹔兩者都是愛國的。

(來源:杭州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