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都停售老南京零食"金剛臍" 傳統食品難傳承

2015年03月02日09:50  
 
原標題:南博都停售老南京零食"金剛臍" 傳統食品難傳承

  □金陵晚報記者 李晨

  有種點心,長得像“老虎腳爪”,吃起來比面包略有嚼勁,吃在嘴裡甜甜的,它的名字叫金剛臍。南京博物院民國館的南北貨店鋪裡曾經賣過“金剛臍”,近日,由於金剛臍制作耗時耗力,人工成本太高,南京博物院已經停售這種點心了。

  記者了解到,像金剛臍、油球等這類50后、60后南京人兒時的美味零食如今賣的地方越來越少。

  市民沒買到“金剛臍”很失落

  昨日,記者來到南京博物院,民國館裡的“南北貨”店鋪裡還張貼著金剛臍的廣告,廣告上寫著“在物資匱乏的年代裡,它因價廉味美抵飽而成為老百姓的零食,如今已經面臨失傳的可能”。

  南京文史專家薛冰告訴記者,金剛臍長得像“老虎的腳爪”,有六個牙,入烤爐前在表面會刷一層糖水,拷出來的“金剛臍”外殼泛紅,又甜又酥,內瓤是面粉本色的甜味。這種點心是流行於淮南和江南一帶。

  遺憾的是,南北貨店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金剛臍已經停售了,今后也不會再賣了。問及原因,店員坦言,店裡大概從2013年12月份開始出售金剛臍,10元錢3個,前后堅持了一年左右,銷售狀況還不錯,過節過年會有不少老南京來購買,有時候一天能賣幾百個。但是,由於金剛臍制作起來耗時耗力,人工成本太高,店裡決定不再銷售這種點心。

  記者採訪時遇到前來購買金剛臍的南京市民張先生,聽到不賣了,張先生挺失落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住在城南長樂路一帶,小時候沒東西吃,金剛臍是當時非常流行的點心,街邊小店就有得賣,4分錢一個,一般買回家當早飯吃。

  棗泥餡兒的油球難覓蹤影

  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味點心,60后南京市民張阿姨娓娓道來:“小時候好吃的可多啦,金剛臍、油球、腌梅子,現在想吃都不知道去哪兒買。”張阿姨告訴記者,小時候家附近的建鄴路上有家“大德食品商店”,金剛臍5分錢一個,油球4分錢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是油球。油球由於是手工制作,不是標准的圓球形,圓面坨下鍋油炸后,表皮焦黃酥脆,面瓤軟軟的,夾著棗泥餡兒,吃起來特別香,一點兒都不膩。

  下午放學餓了買個油球吃,那感覺真是幸福啊!在張阿姨的記憶裡,小時候的美味零食還有街邊雜貨店賣的腌梅子,說是梅子,其實原料一般是桃子、杏子和李子,盛在長方形的玻璃罐裡,用糖和鹽腌著,可能還加了點色素,紅的,綠的,顏色特別好看。腌梅子吃起來脆脆的,有水分,比現在的梅子干好吃。張阿姨回憶道。

  傳統食品為何難以傳承

  不少50后、60后的南京市民告訴記者,金剛臍和油球這種點心如今很少有地方賣了,想吃還不知道去哪裡買。記者從南京傳統食品企業“桃源村”和“小蘇州”了解到,他們目前已經不生產金剛臍和油球這兩種傳統點心。經過多方打聽,如今在金潤發超市有“金剛臍”出售。據超市銷售人員介紹,超市出售的“金剛臍”是由食品廠家供貨的,平時不少老南京人過來買,目前過年期間暫時無貨。

  為什麼這些老南京人的美味零食如今很難買到?江蘇省餐飲行業協會秘書長於學榮分析,這些點心如今越來越少與時代發展有關,不少特色小吃隨著記憶傳承,漸漸地可能沒有人會做了,即使會做,口味也與原來的大相徑庭。現代消費講究快速、營養、衛生,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資源匱乏,食品重油重糖,不符合現代餐飲強調減油減糖的理念,此外餐飲行業人力成本提高,多種因素造成傳統餐飲沒有標准化改革。

  南京旅游職業學院烹飪與營養學院院長邵萬寬認為,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這些點心生產手工化,制作工藝復雜。其次,市場覆蓋率有限,作為企業來講,可能考慮到經濟效益,便減少甚至不再生產這些食品。

  於學榮建議,對於這些傳統食品,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行業協會則要加緊整合資源,挖掘民間美食,同時應該鼓勵企業改良創新,滿足消費者對傳統美味的需求。

(來源:金陵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4.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