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狼圖騰》:反思不同文明類型的共生共進

2015年03月05日09:30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評《狼圖騰》:反思不同文明類型的共生共進

  十幾年前的一本暢銷書,在出版五年后傳出要拍電影,然而久聞樓梯響,終於又過了7年才終見人下來,這就是近日呈現在各大院線的電影版《狼圖騰》。老話說,慢工出細活,影迷觀眾對於這一部連頭帶尾差不多十年磨出的“寶劍”自然有非常大的期許。我自己的觀影感受是,這部《狼圖騰》基本上可以算是過關了,確實是今年春節檔眾多影片中比較突出的一部佳作。大年初一首映當日,在排片嚴重不足的情況下還能一日破數千萬的票房成績,至少說明了該片在市場層面已經獲得了極大的認可﹔ 而各大電影網站的高分和口碑也表明影迷觀眾對該片的肯定。甚至我看到有一些激動到夸張的評論說,《狼圖騰》是十余年來最好的華語片,又或者,電影《狼圖騰》已經全面超越作為小說的原著,等等。

  實話說,在我看來,某些“跳腳”推薦,“戲”實在是有些“過了”。我承認《狼圖騰》是一部當季不錯的影片,我也誠摯地推薦朋友們走進影院去觀賞這部作品,但從某些角度來看,《狼圖騰》還算不上這個時代的“最佳”,影片本身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片方在前期的宣傳中一直強調,這是一部狼是主角的電影。影片演繹的是人與自然這樣一個宏大而永恆的主題,因此整部電影有大量的鏡頭要給聽不懂人話或者說不完全聽得懂人話的狼、黃羊、旱獺、天鵝、馬和羊們。無論國際上多麼頂尖的馴獸師付出了如何艱苦卓絕、曠日持久的努力,動畫特技還是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救命稻草。只是《狼圖騰》的動畫做得有點“渣”,無論高速奔襲時飄起的狼的毛發、狼王閃著綠光的眼睛、被擊落的天鵝還是在雪地裡扒草吃的黃羊,視覺效果都有點“動畫”。在特效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既然花了那麼多時間、砸了那麼多錢,為什麼就不在特效上更加走心一點呢?這部人與動物雙面向的電影,至少在動物表現的逼真和特效上,有點遺憾。

  但是,影片在人間故事的演繹上令人驚喜。首先是主演馮紹峰。之前看他演戲,無論是民國貴公子還是清宮皇阿哥,總覺得演來演去,出來的是馮紹峰,憑借一張奶油小生的高顏值臉蛋和各種賣萌耍帥,讓觀眾不斷出戲。而在本片中,為了演一群在內蒙古高原待久了的人,臉被晒出高原紅,顏值已經打折,就必須拿出真演技了。馮紹峰也不能例外。他此次的表演基本成功,直觀的感受就是這一次終於是陳陣,而不是馮紹峰的故事了。相比之下,反而覺得竇驍此次在表演上張力不夠。這當然可能與剪輯有關,在非常有限的出鏡裡,影片沒有有效地塑造出楊克這一人物不同於陳陣的個性與特征,不能不說是一個缺失。

  同時我還注意到一種評論意見,即本片已經超越了原著,因為該片用人與自然這樣一個更宏大或者“普世”的主題,超越了原著局限於人類社會的族群或者說關於文明沖突的書寫。但我恰恰認為,影片仍然是對原著自然敬畏與文明沖突雙主題的忠實演繹。在我看來,電影敘事的主題並沒有高低大小之分,對於“騰格裡”或者整個草原生態圈的尊重與敬畏,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樣的主題,並不絕對地比族群間不同文明類型的碰撞與沖突的主題更加高明、重要或者正確。思考人與自然、與動物的關系,終極目的仍然是為了人的安寧永續的生活﹔而思考不同族群之間的文明沖突以尋求解決之道,同樣是為了人能夠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兩者的終極關懷是趨向一致的。具體到本片之中,兩個主題更是互相交織,融為一體的,所不同的,僅僅是人與狼,或者是人與草原上其他生物的關系問題是表,是果﹔而游牧與農耕文明之間的碰撞和沖突則是裡,是因。影片中人與狼之間的一切殘忍酷烈的斗爭殺戮與溫情脈脈的相互依存,背后的動因都是農耕民族的文明對於游牧民族文明的浸染、侵蝕直至正面碰撞與沖突。

  從這個角度來說,正如書名所示,狼,不過只是游牧民族的一個圖騰。歸根結蒂,這部狼的電影,說的還是人的故事。因此,如果僅僅著眼於生態環境保護這樣一個老生常談的主題來解讀這部電影,顯然是太淺了。在我看來,主創團隊透過電影傳達了更深層次的人文關懷,即不同的文明類型在今天的社會裡究竟應當如何共生和共進。作為現代工業文明標准下更加“先進”的漢地,給草原帶去了醫院、學校、機械化,甚至幫助牧民掏狼窩、賣狼皮,這些其實都無可厚非。但我們應當思考的是,如何把握這個度,如何克服自身的貪欲與顢頇,真正理解和尊重草原固有的、異於工業時代的文化與文明,真正讓草原和其他地方的“他們”,在享受“我們”的發展成果的同時,還能依舊在藍天上升騰起狼圖騰的雲朵。 邱唐

(來源:解放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