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汕頭開埠文化館“變身”數字博物館

2015年03月12日18:07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廣東汕頭開埠文化館“變身”數字博物館

  中新社汕頭3月12日電 (記者 李怡青)“老華僑們回鄉見到這些珍貴文物,感觸都很深。他們說,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是他們經歷過的。”廣東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館長張如強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位於汕頭市永平路一號大樓,始建於1907年。該館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在第三次中國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登記為不可移動的新發現文物點。

  史料記載,從道光二年至咸豐八年的36年間,旅居暹羅(泰國)的華人從4萬多人增至150多萬人。其中五分之三即88萬多人為從汕頭樟林出洋的潮人。

  開埠館自2010年1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有超過40萬人次進館參觀,其中不乏有海外華僑團。張如強說,參觀游客日益增多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今年春節七天開館時間,每日客流量高達3000人次。

  “目前,開埠館正在籌劃打造一個‘數字博物館’,讓海內外游客和市民隨時隨地了解汕頭開埠歷史。”張如強介紹說,數字博物館將通過網絡的形式展示館藏所有文物,網民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身臨其境”來到開埠館。

  “數字博物館”將對館藏文物進行立體展示,屆時會是360°無死角完美呈現﹔同時,還會展出館內所有藏品,包括一些因空間限制從未對外展出的文物。張如強稱,該館的建成,將在時間和空間上彌補開埠館的不足,對傳播潮汕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館內文物都配有二維碼“身份証”。隻有拿起手機“掃一掃”,游客就可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開埠館還利用微信平台對館藏文物進行了平面展示和解說,方便人們深入地了解潮汕歷史。

  張如強還說,希望通過“數字博物館”的建立,搭建新平台,接收珍貴文物,進一步傳承潮汕文化、華僑文化。“以前有一個許姓泰國華僑,曾表示願意捐贈珍貴的老照片,后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聯系不上,非常可惜。”(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