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3月12日電 (記者 李怡青)“老華僑們回鄉見到這些珍貴文物,感觸都很深。他們說,文物‘背后的故事’都是他們經歷過的。”廣東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館長張如強12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位於汕頭市永平路一號大樓,始建於1907年。該館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在第三次中國全國文物普查中,被登記為不可移動的新發現文物點。
史料記載,從道光二年至咸豐八年的36年間,旅居暹羅(泰國)的華人從4萬多人增至150多萬人。其中五分之三即88萬多人為從汕頭樟林出洋的潮人。
開埠館自2010年12月2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已有超過40萬人次進館參觀,其中不乏有海外華僑團。張如強說,參觀游客日益增多而且呈現年輕化趨勢。今年春節七天開館時間,每日客流量高達3000人次。
“目前,開埠館正在籌劃打造一個‘數字博物館’,讓海內外游客和市民隨時隨地了解汕頭開埠歷史。”張如強介紹說,數字博物館將通過網絡的形式展示館藏所有文物,網民可以利用手機或電腦“身臨其境”來到開埠館。
“數字博物館”將對館藏文物進行立體展示,屆時會是360°無死角完美呈現﹔同時,還會展出館內所有藏品,包括一些因空間限制從未對外展出的文物。張如強稱,該館的建成,將在時間和空間上彌補開埠館的不足,對傳播潮汕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記者了解到,目前館內文物都配有二維碼“身份証”。隻有拿起手機“掃一掃”,游客就可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開埠館還利用微信平台對館藏文物進行了平面展示和解說,方便人們深入地了解潮汕歷史。
張如強還說,希望通過“數字博物館”的建立,搭建新平台,接收珍貴文物,進一步傳承潮汕文化、華僑文化。“以前有一個許姓泰國華僑,曾表示願意捐贈珍貴的老照片,后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聯系不上,非常可惜。”(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