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黑膠唱片收藏回歸潮流
這是一個懷舊的年代!漸漸淡出人們生活的黑膠唱片再度回歸潮流,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的發燒友加入收藏隊伍。
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因此市場上不存在出現黑膠唱片的仿品、贗品的情況,在購買時也免去了識別真假的程序。
然而,由於黑膠唱片是小眾收藏,回購、變現市場遠不如書畫等藏品成熟,目前要變現主要還是私下轉售為主﹔而一些版本稀少的黑膠唱片目前基本上是有價無市,收藏者要注意風險。
小眾收藏或王者歸來
黑膠唱片產生於半個世紀前,許多不朽的音樂被永久銘刻在黑色的密紋膠木盤上。隨著1998年國內最后一條黑膠唱片生產線的關閉,黑膠唱片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但在玩家、收藏者的推動下,黑膠唱片這幾年又慢慢聚起了一幫忠實擁躉。
近幾年,黑膠唱片收藏在北京、廣州、上海逐年升溫,業界人士預言黑膠唱片是繼郵品、連環畫后,藏品中的又一匹黑馬。
據估計,國內音響玩家大概有10萬人,有七成玩音響的發燒友都是“玩黑膠”的。而整個珠三角地區的黑膠唱片發燒友約有上萬人。
因為靠近香港,廣州陶街現已成為東南亞最大的二手音響和音像制品交易市場。每天都有數以百計的“發燒友”在此處尋找鐘愛的唱片。來自北京、上海、台灣、澳門和馬來西亞、美國、印尼、日本等地的客人來廣州陶街選購黑膠唱片。
黑膠唱片猶如藍籌股
從愛迪生的第一隻滾桶唱片誕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黑膠唱片為人類記錄保存了大量珍貴的有聲資料。
在數字音響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黑膠唱片並沒有因為傳統古老而退出歷史舞台,它仍然是音質與聽感的最高標准。
近年來,黑膠唱片價格以平均每年20%的幅度增長,是一隻超長線的藍籌股。
收藏一張黑膠唱片,不僅收藏了那個年代的聲音,而且收藏了那個年代的音樂、文化、裝幀等,收藏價值難用金錢來衡量。
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黑膠唱片,發行量僅有幾千張,“文革”時期大量被銷毀,留存下來的黑膠唱片數量有限。因此,“文革”之前發行的黑膠唱片,成了不可復制的限量版或是絕版。據稱,8個樣板戲唱片全新全套售價如今已高達3萬多元。
但黑膠唱片在國內仍是很小眾藏品,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現在是入手的最好時機。
黑膠收藏無贗品之虞
由於黑膠唱片生產的技術、設備、原料等都已經極為稀有,因此市場上不存在出現黑膠唱片仿品、贗品的情況,在購買時也免去了識別真假的程序。
收藏黑膠唱片首選那些由名家大腕灌錄的,且注意唱片的特殊性,版次也是決定其價值高低的原因之一,一些初版的黑膠唱片價格要遠遠高於普通的老唱片,如施納貝爾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現在78轉初版唱片估價高達1.5萬美元。
此外,黑膠唱片的年代、出品公司、材質、內容等都是鑒別其價值高低的標准。還要觀察唱片的成色、了解當年的發行量等因素,黑膠唱片發行量越大,其收藏價值越小。
挑選黑膠唱片時,需要將一張黑膠唱片豎放在地上,如果唱片是直挺的,表示質量好。因為彎曲的唱片在唱機上播放時會有起伏,對音質造成影響。另外,還需注意唱片是否有刮花,而且唱片的品相也需要重視,品相不好的黑膠唱片不值錢。
值得一提的是,黑膠唱片目前要變現主要還是私下轉售為主﹔而一些版本稀少的黑膠唱片基本上是有價無市,收藏者要注意風險。
(來源:長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