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鑒藏:明清甜白瓷如何區分

2015年03月20日09:47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瓷器鑒藏:明清甜白瓷如何區分

  原標題:瓷器鑒藏:明清甜白瓷如何區分

  在瓷器審美方面,經過兩宋數百年輝煌瓷史的洗禮和熏陶,到了明代,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工藝能讓人眼前一亮。永樂甜白釉之所以有名,完全因為明成祖朱棣的個人偏好,這個神秘古怪的帝王自幼失去生母,隻得認他人為母,生在帝王家的顯赫顯然不足以抵擋高處不勝寒的清冷,由此養成了他古怪冷清的性格。傳說他很早便失去了性能力,面對后宮佳麗的鶯歌燕舞,其心中怕也有許多怨悔與苦惱,是以他一方面通過接連不斷的親征、布施天下的鄭和下西洋等活動彰顯雄性,另一方面清淨沉悶,城府陰沉,隻能寄情於器物。

  《明太宗實錄》記:“回回結牙思進玉碗,上不受,命禮部賜砂遣還。謂尚書鄭賜曰:‘朕朝夕所用中國瓷器,潔素瑩然,甚適於心,不必此也。況此物今府庫亦有之,但朕自不用。’”由此可見,朱棣對白瓷情有獨鐘。上有好之,下必甚焉。故而永樂白瓷制瓷工藝上精益求精,取得了極大發展。這種白瓷許多都薄到半脫胎的程度,能夠光照見影,給人以“甜”的感受,所以“甜白”瓷因此得名。

  甜白瓷是一種素色釉瓷,唐代白瓷便有了極大的盛名,形成了“南青北白”的鼎盛局面。延展流變至明代永樂,制瓷工匠們殫精竭慮,使得白瓷達到了“脫胎換骨”的境地,並將“脫胎”研制為特殊的制瓷工藝,即薄胎細白瓷。永樂時期景德鎮窯燒制的白瓷中出現了半脫胎狀,白瓷脫胎從配方、拉坯、旋坯、修坯、施釉到裝窯燒成,工藝要求極嚴。景德鎮甜白釉的燒制成功,為明代彩瓷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清代對明代白瓷的描述比較具體,形容白色的有牙白、奶白、瑩白,形容質感的如象牙、牛奶、堆脂或玲瓏剔透,把永樂、宣德時期的白瓷概括得淋漓盡致。

  甜白瓷很為現代人所鐘愛,拍場上明代永樂甜白瓷屢創天價,而且明永樂以后,宣德、成化包括弘治年間多有甜白精品,並且康乾雍三朝仿制無數,是以收藏者不但要鑒藏真贗,辨別正牌永樂甜白的特征也是收藏愛好者的必備功課。永樂甜白釉的特征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一是胎體的仰光透視,呈現出極為淺淡的粉紅色,但又與龍泉窯中粉青有極大區別。二是釉面積釉處呈現蝦青色。

  宣德早期釉面和永樂相同,極易混淆,但是宣德中晚期甜白瓷開始出現了特有的橘皮紋,所以遇到無款識的明代甜白瓷,均以橘皮紋判定永樂還是宣德。傳世成化官窯甜白瓷多是薄胎、盤、碗、杯多見,薄胎者有卵幕杯一種,薄如蛋殼,為成化獨有。清代后仿不少,可用明成化款識特征判定年代。清康熙甜白釉器主要仿永樂、宣德、成化、弘治制品,官窯多署本朝款,也有署永樂款識。其中薄胎者仿的最多,也最好。但清代胎料與明代有別,仰光透視,閃青白色,沒有其粉色,這是區別明清甜白瓷的重要依據。

(來源:揚子晚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