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追念西藏人文主義先驅根敦群培

2015年03月22日13:56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通訊:追念西藏人文主義先驅根敦群培

  中新社拉薩3月22日電 題:追念西藏人文主義先驅根敦群培

  作者 白瑪卓瑪

  西藏根敦群培紀念館坐落於拉薩老城區八廓街的嘎如夏大院,此處正是他的辭世居所。記者近日走訪了根敦群培紀念館。

  根敦群培於1903年出生在今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雙朋西村,4歲時被認定為西藏山南地區多吉扎寺活佛久美索朗蘭杰的轉世靈童,隨后學習藏文、修辭和詩詞創作,后輾轉到多座寺廟、拉薩、南亞等地繼續求學,於1951年在拉薩辭世。他被認為是20世紀50年代前期藏族杰出的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人文主義和理性主義的先驅。

  該紀念館建設規模達1030平方米,是拉薩56座老城區古建大院重點修繕工程項目之一。紀念館展區按照根敦群培生前主要經歷共分為故居、求學、旅居南亞、革命情操等,可以充分領略到根敦群培傳奇一生中的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

  一進門,映入眼帘的便是依據根敦群培在南亞游學時一張照片塑造而成的半身塑像。

  “1934年,根敦群培隨印度學者羅睺到南亞游學,此后在印度、錫蘭等國家游學生活了12年,並掌握了英文、梵文、巴利文等語言。”該館負責人晉美朗杰介紹。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根敦群培為“西藏革命黨”設計的黨徽,上面有雪山、藏式紡織機、草原等西藏傳統文化符號,也有革命意義濃厚的鐮刀圖案。他用自己的繪畫才能,將許多元素巧妙融合到黨徽設計中,透露出自己對西藏未來的憧憬。”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受當年西藏統治集團排斥而旅居印度的邦達·饒嘎、土登貢賠等人在印度的噶倫堡組織成立了“西藏革命黨”,該組織的宗旨是推翻西藏的農奴制,尋求變革。當時,根敦群培深受印度民族民主革命的熏陶,與“西藏革命黨”組織建立密切的關系。

  移步向右,能看到一幅中印邊境地圖。晉美朗杰介紹,1945年為了揭露英國炮制的所謂麥克馬洪線的邊界問題,根敦群培化裝成香客到達藏南門達旺城市,沿途進行調查,詳細了解當地情況,並繪制了地形圖。

  旺堆與朋友一起來到這裡參觀,當他看到根敦群培所寫的西藏歷史著作《白史》親筆手稿時說,《白史》透出的智慧和力量,讓我愛不釋手。”

  早在青年時期,根敦群培就勵志要寫一部關於西藏歷史的書籍,在印度他接觸到新疆、敦煌等地出土的吐蕃古藏文文獻資料后,更堅定了他寫史的決心。此后,他基於對西藏多地古藏文碑刻考察,並核對敦煌文獻和其他資料,撰寫《白史》。

  據晉美朗杰介紹,紀念館內展示有根敦群培生前用過的生活用品、珍貴手稿等展品400多件,通過多媒體的展出方式可以充分領略到根敦群培傳奇的一生中不同階段的生活狀態。“採取了多樣化的展示方式,盡可能地把根敦群培的一生和他的思想展現出來。”

  26歲的拉珍在西藏大學文學院求學期間對這位佛門奇僧的人生閱歷、書籍著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她說,紀念館裡有很多一比一復原的景致,也有很多根敦群培生前使用過的物品,舊址建館令人貼近他生前真實的生活,“在這裡,我還能感受到一種歷史的沉澱感。”

  拉珍說,根敦群培追求真理不屈不撓的精神及對傳統文化去粗取精的思想軌跡是對當下年輕人最大的激勵。(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