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朱永新:《新教育的一年級》的出版是一個傳奇的開端

朱永新
2015年03月23日08: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生命的傳奇(品書札記)

  文如其人。從某種意義講,每一部作品都是作者的心靈自傳。《新教育的一年級》這套書,更是作者童喜喜本人的生命傳奇。

  身為兒童文學作家,年輕的童喜喜是讓人羨慕的。2003年,她用六天創作出自己的第一本童書《嘭嘭嘭》,獲得近十個國家級獎,十二年暢銷數十萬冊。2009年,她潛心五年、修訂二十余稿創作的《影之翼》,似是迄今中國唯一一部以兒童視角反思南京大屠殺的童書,以其深刻的歷史感、哲學性和優美幽默的文字,廣受好評,成為原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種優秀圖書之一,並成為當年唯一入圍“《當代》長篇小說年度獎”的童書。

  作為一位資深公益人,年輕的童喜喜是讓人尊敬的。從1999年用稿費捐贈第一位失學女童開始,她前后捐助了三十五名失學兒童,為數千名山區孩子贈送各類課外書,赴山區支教成為當地十余年唯一的女教師……直到2009年7月,她偶然參加了新教育海門年會,被這樣一群民間教育人的理想情懷、專業精神深深打動。她從此投身新教育實驗中,不僅一直捐贈稿費資助一線教師,而且身體力行擔任公益項目負責人。

  我是在新教育中結識童喜喜的。和很多人一樣,我也一再驚訝於這樣一個瘦弱的女子,竟然在那麼多的公益活動中爆發出那麼大的能量。但是,最讓我驚訝的,還是這套《新教育的一年級》。

  所有文學類型中,童書可能是與教育最為緊密相關的一種。能夠看出,從教育的角度切入,是不少童書努力的方向。但教育上的思想性與文學上的可讀性並存,的確是對作者的巨大挑戰。它不僅要求作者有對教育的深刻理解,還要有深入淺出的功夫。隻有這樣,才能砸開教育的核桃殼,讓孩子津津有味地吃到核桃仁,不知不覺汲取營養。《新教育的一年級》主動挑戰這個童書高地,首創“童書即課程”的寫法。

  故事不等於課程。童書是講故事的,課程則是教學的依托。一個故事和一個課程的關系,就像一粒珍珠和一串珍珠項鏈,課程是故事的集中與升華。對孩子來說,再好的故事如果沒有和他自身發生共鳴,就可能被迅速淡忘。但一個好的課程所帶來的沖擊,卻可以深深烙印在心靈上,影響一生。

  《新教育的一年級》一個月一本,以時間為序,依托新教育豐富獨特的課程體系,依靠童喜喜在對這些課程諳熟於心后生動風趣的文學解讀,用幾個故事組合成為一個個課程。在這些課程中,童喜喜又以“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選了新教育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過的經典圖畫書,把它們巧妙融入書中的“生活”裡,書中有書,讓經典文本更鮮活,讓現實生活更深刻,並且針對孩子、父母、教師最感興趣或最為困擾的問題,進行准確有效的解答。

  還要特別強調的是,《新教育的一年級》中所講的一百四十四個美好故事,都是在中國大地上、在新教育實驗中真實發生過的案例。這本書,不僅是傳奇作者童喜喜所寫的小說,更是一群新教育行動者用生命書寫的傳奇!能夠創作出這樣的作品,跟童喜喜獨特的生命體驗密不可分。新教育人都說,童喜喜投身新教育的五年,是一直奔跑的五年。她去過兩百多所新教育實驗學校,在其中兩所學校駐扎了近一年。她在五十多個城市進行了三百多場演講,與成百上千名一線教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這樣傾情投入的過程,讓她收集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教育案例,而是一顆顆熾熱跳動的心。

  童喜喜曾經說,她完成《新教育的一年級》系列童書的寫作,“最大動力就是為了賺到更多稿費,多聘請人、多資助活動, 把推動閱讀這件事做得更好”。這套書的出版,又催生出許多感人的行動:出版社把50%利潤、作者童喜喜把50%稿費捐贈給新教育基金會,並共同開展鄉村閱讀公益活動。

  我相信,《新教育的一年級》的出版,只是一個傳奇的開端。我深信,在這樣的書寫、閱讀和行動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得到傳承與發揚,作者和讀者、大人和孩子,都能創造出新的生命傳奇。我深信,並深深期待著!


  《 人民日報 》( 2015年03月23日 24 版)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