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穎:迷人的雕塑是藝術和科技微妙結合的成果

2015年04月05日08:15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蔡文穎:迷人的雕塑是藝術和科技微妙結合的成果

  原標題:蔡文穎:用科學,為藝術

人物名片

  蔡文穎(1928—2013),出生於福建廈門,自幼以中國畫開始接收藝術訓練。1950年到美國學習機械工程,畢業后在紐約當顧問工程師。1963年獲約翰·海·惠特尼機會獎金,從此辭去工程師的職業,全力投身於藝術。1966年創造“電動感應雕塑”,第一次將調和振動、閃光照明效果和電子回饋控制系統結合於藝朼/TD>

群蕊共妍(動感雕塑) 1971年 蔡文穎

  1997年,美籍華人工程師、藝術家蔡文穎將他的感應動感雕塑作品帶回中國展出,盡管當時進入中國美術館參觀需要花10元錢購票,但展覽還是引起了許多觀眾的極大興趣。時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的楊力舟回憶:“當時國內對蔡文穎的藝術形式還比較陌生,可是觀眾非常喜愛他的作品,覺得這是非常新穎的、神奇的、美妙的展覽,和所有看過的國內展出過的藝術完全不一樣。”

  盡管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他的作品就已經在大洋彼岸脫穎而出,很多看過他作品的西方批評家為作品中含蓄、寧靜的東方魅力所折服,稱其為“令人震撼的藝術”,但當時,蔡文穎在國內並不為人所熟知。

  此后,蔡文穎的藝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又淡出了中國觀眾的視野。2013年,蔡文穎在紐約逝世。

  2016年5月,蔡文穎個展將在英國泰特當代美術館舉辦。日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藝術與科學——蔡文穎創作成就學術研討會”上,邵大箴、靳尚誼、范迪安、吳為山、安遠遠、魯曉波、楊力舟、孫振華、張尕、尚輝、李建群、余丁、丁寧、夏陽、吳洪亮、潘晴等美術界學者、藝術家共同回顧、探討了蔡文穎的藝術成就和當代價值。

  “動感雕塑”成就國際地位

  蔡文穎是一位畫家、工程師和雕塑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創作由電子和計算機控制的雕塑。蔡文穎對藝術界的貢獻,在於他用自己開創的“動感雕塑”捕捉和再現大自然的輝煌。蔡文穎的作品已經在世界各地的一流博物館展出並被收藏。他的雕塑利用金屬、玻璃纖維和光,來重現植物狀的有機形體,在顫動和炫目中,配合周圍環境中的聲音和音樂翩翩起舞。

  蔡文穎早期在美國密西根大學攻讀機械工程和藝術,於1953年畢業,之后成為一名工程師。他曾經負責建造過原子研究實驗室和藥物工廠,同時不斷追求藝術。1965年,他到新罕布什爾州的愛德華·麥克道威爾藝術村做訪問藝術家,在一次漫步中,他被陽光透過森林樹葉的美景所震撼,意識到他的工程專長能為抒發自己對自然的愛,提供一個全新的藝術方向。

  從事動感雕塑創作以來,蔡文穎應邀在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日本、韓國、加拿大等國家舉辦了近30次個展,他的作品被法國國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倫敦泰特當代美術館、紐約惠特尼美術藝術博物館、德國威廉大帝博物館、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以色列博物館、日本名古屋博物館等28個著名的藝術館和博物館收藏,在各國的藝術雜志和報紙上,報道他的作品的文章數以百計。蔡文穎以華裔藝術家的身份,運用國際性的語言成為美國主流藝術中的代表人物。

  在取得個人藝術成功之后,蔡文穎始終沒有忘記用藝術回饋祖國。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在上世紀80年代與蔡文穎、張培蒂夫婦結識,他說:蔡文穎先生藝術成就卓著,而且一生懷念祖國,希望把自己的藝術介紹到中國來,他與朱德群先生等共同組織基金會,在中國和西方的美術交流中做出了貢獻。“蔡先生還跟我講,希望能在中國辦一個西方美術館,他們將盡力支持,並且動員海外藝術家在經濟上給予支持、捐贈作品。”邵大箴說。

  張培蒂也回憶,蔡文穎在國外生活了63年,內心始終既是西方的,也是東方的,“專門從事藝術創作后,他整天談關於中國的事,希望能為中國做點事。”

  用技術的目的是什麼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山姆·亨特在1989年為蔡文穎撰寫的評論中說:“蔡文穎所創作的迷人的雕塑,是藝術和科技微妙結合的成果,這種結合使不可能做到的事不但具說服力,而且極富誘惑力。蔡氏出生於中國,被訓練成藝術家兼工程師,他把這兩種不同的教育和背景合起來,造出的不是純機械,而是帶有高度抒情意味的雕塑,他是電動感應雕塑的先鋒,是60年代后期第一位將顫杆、閃光照明及回饋控制系統綜合運用,以創造一種對周圍的聲音起回應而震動的藝術的藝術家。雖然他的電動感雕塑顯然仰仗科學,但也使我們相信,它們簡單且自然地表現出他最初的創作願望。”

  蔡文穎自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浸染,學習中國畫。他的作品融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科技手段,展現出與西方現代藝術中的悲觀主義和消極色彩截然相反的藝術精神。邵大箴認為,盡管蔡文穎是一位科學家,但他不同於現代西方藝壇上一般的科技派,而是在藝術創造上做出貢獻,不僅在於運用了新的科學媒體和新的科技手段,而且賦予這些媒介和手段以新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底蘊和意味,富有自然情趣和人的感情。

  中國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為山表示,和一般的藝術家不同,他以動感雕塑走進藝術與科學融合的境界有某種必然性,同時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領悟、內心對祖國文化的熱愛以及個人的中國傳統文化修養,使他的作品飽含東方哲學精神。“今天不少從事雕塑創作的藝術家也開始選用不鏽鋼、燈光、彩虹、噴水等手法,但讓人一看就感覺沒有進入到文化的境界,徒有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的形式,科學與藝術之間是脫節的,作品是拼湊出來的。所以蔡文穎先生的創作對於今天試圖將科技融入藝術的藝術家有很大啟發。”吳為山說。

  北京大學教授丁寧說,蔡文穎的作品有一種東方情致,始終是變化的、流動的、優雅的。“用技術的目的是什麼?能不能體現出藝術家的個性?這是今天做新媒體藝術特別需要思考的問題。”丁寧說。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雕塑家吳洪亮也認為,現在藝術家運用一些新的媒介或者是高科技的時候,其實更擔心的外在的技術因素很快被消費掉,當驚嘆之后很快就沒有什麼可看的了。“一個湖北的藝術家在自己寫的書中說,所有的高科技都可能在未來變成低科技,而作品能不能被留下來的核心原因是低科技中的高精神,精神的理解和境界會通過時間的磨礪變得更重要。蔡文穎的作品讓我們獲得了這樣的感受。”

  讓觀眾得到精神享受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曾參與1997年展覽的組織工作並與蔡文穎一家有著深入的交往。她認為,蔡文穎的作品沒有隨著時代被遺忘,而是更加凸顯出深邃的中華文化的精神。蔡文穎的作品到世界各地去展出,別人看到之后會從微妙的關系中感受到這是中國人的作品。

  油畫家靳尚誼與蔡文穎相識於上世紀80年代,他說:“蔡文穎先生很早就做出了科學和藝術相結合的蘊含新的觀念的藝術形式,不僅作品豐富、創新的表現形式非常可貴,而且有內涵。”靳尚誼認為,這樣的藝術形式在今天的中國還處在一種新的發展階段,蔡文穎藝術探索對中國新藝術的發展很有借鑒意義。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認為,美的規律和自然的規律在蔡文穎的作品裡得到了升華,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傳承和創新體現得非常深刻。他介紹,清華美院在2005年專門成立了信息藝術設計系,目的就是要推動藝術與科學的融合。“科學的進步一定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現在科學十分強勢,而如何用藝術來引領未來的發展,蔡先生是我們的榜樣,我們應該朝著這條路繼續走下去。”魯曉波說。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曾到紐約蔡文穎工作室參觀,他認為,蔡文穎的藝術獨具先見之明,他很敏銳地把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西方藝術的邏輯的進程都做了思考,從而形成了自己鑽研的課題和堅持不懈的藝術的探索。“蔡先生幾十年前就進行了新媒體的藝術探索,在今天這個更加普及的新媒體技術條件和文化語境之中,我們應當怎樣培養人才,通過藝術家創作乃至各方面的推動來形成對於新技術藝術的更多的關注?需要有系統的思考。在這個層面認識蔡文穎先生的藝術貢獻,同時更深入地感受蔡文穎先生的思想價值,對於中國藝術的發展很有幫助。”范迪安說。

  1997年,蔡文穎個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之際,接受了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專訪,在採訪中他說,之所以離開工程行業,是感覺到自己真正的使命是做藝術家。在他看來,所有的藝術家都是因為有新的思想、新的創作才成就了歷史。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讓觀眾在精神上得到享受,感受到作品與他們在時代生活中的精神相通。而對於專業而言,不是希望后來者模仿自己的創作形式,而是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有一點“刺激”作用,讓從事藝術創作的青年人獲得啟發,實現自己的創造。

(來源:中國文化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