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相祁寯藻是三代帝師 勤政廉潔公正博學(圖)

2015年04月08日10:46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清代名相祁寯藻是三代帝師 勤政廉潔公正博學(圖)

三代帝師祁寯藻雕像。

祁氏二十六世后人依舊住在“草廬”中。

  他為官為臣恪守“清、勤、親、正”﹔他在朝輔政數十年,一直踐行“清、慎、勤”箴言﹔有詩贊他:“偉烈豐功滿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廬。”清明前夕,筆者來到祁寯藻故裡,感受那無處不在的祁氏文化——

  “核心提示”

  平舒,一個聽起來吉祥又有詩意的村名,這個地處山西壽陽的小村子,曾走出了清代名相祁寯藻。他是晉人在清廷中居官最大最久者,曾任道光、咸豐、同治的老師,世稱“三代帝師”“四朝重臣”,特別是他為官為臣恪守“清、勤、親、正”的品行,被視為官吏的楷模,給后人帶來了無限遐想和幾多景仰。清明前夕,筆者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有著“中華書香門弟”之稱的祁寯藻故裡,探尋他非凡的人生旅程,尋覓曾經無限風光的祁氏成長蹤跡,感受那無處不在的祁氏文化。

  清廉偉烈豐功滿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廬

  從壽陽縣城出發,沿307國道往西北方向走大約10公裡左右的路程,一個幽靜的小村在晨霧中若隱若現,筆者一行首先來到平舒村裡,祁氏一族的祠堂、祖屋舊跡還在,祁氏故居區共有11個院落組成,現在保存較好的是祁寯藻的弟弟祁宿藻和三兄祁寀藻的宅院。還有一處祁氏支祠,屋內陳設已面目全非,隻有屋頂的彩畫、院裡的幾通清代石雕、石碑,無言地訴說著往日的古風遺韻。

  環顧左右,黃土磚瓦房古老陳舊,簡陋程度讓人懷疑一個百年官宦世家是否真的存在過。祁氏后人如今依然安寧地生活在方寸古居當中,祁寯藻六弟祁宿藻的舊宅中,居住著祁家二十六代后人,當農民的祁志堯和當煤礦工人的祁志順兄弟二人,守著祖業艱辛度日。從僅存的殘跡中,筆者很難看到當時祁家的屋舍比普通百姓家有更多的富麗堂皇。祁志堯頗有感觸地說,這確實是祁寯藻的故居和生息之地。

  “息翁當日起平舒,世代清門重讀書。偉烈豐功滿天下,相府惟留一草廬。”祁寯藻身份顯赫,官至一品,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把故居修建成一座豪華的相府,是符合封建官吏仕途得志、光宗耀祖的一貫做法的。但是祁寯藻並沒有這樣做,以至於咸豐十年,告病回老家壽陽平舒,卻因家中房屋破爛,無法容身,隻好到方山寺院暫住。

  道光三年祁寯藻即將上任湖南學政時,他的母親曾問他:你年紀輕輕的就官居要職,該如何報效國家呢?祁寯藻說:兒願以“清、慎、勤”三字箴為終身奉行之則。他親自書寫“清慎勤”匾懸挂在署中,自此之后,他始終把這三字作為座右銘,時時事事指導自己的言行。據史料記載:他“門無雜客,不通賄賂”“雖好宏獎,而不受私謁,有饋遺者,必拒之”。

  祁寯藻一生節儉,所得俸祿,不是接濟親戚,就是為友人刻書。咸豐年間,因為資助友人刻書較多,造成家用開支拮據,他就將原來租用的公房轉租給別人。他到紫禁城值班,原本是坐轎的,隻因轎夫工錢太高,便改為騎馬。他有一名學生叫牛樹梅,當聽到老師在京師生活困難時,即寫信慰問老師說“十年宰相,其窮至此,可為將來史冊佳話也”。祁寯藻為官時,清王朝正是內憂外患之際,國難重重,民不聊生。不少官吏趁機大肆貪腐,人民苦不堪言。而祁寯藻卻仍能做到清潔自廉,出淤泥而不染。他在朝輔政數十年,一直踐行“清、慎、勤”三字箴言。

  勤政品若梅花香在骨,觀汝終是正派人

  參觀完祁氏故居區,筆者又來到祁寯藻紀念園區,一座古色古香的祁寯藻紀念館呈現在眼前。大門前成對三節斗挾耳石旗杆,標志著主人有著科舉正途出身的身份——官居一品。紀念館裡展示的是祁寯藻的為官生涯。

  在紀念館,正好碰到了以挖掘祁氏文化而聞名的平舒鄉文化站站長王銀海。說起祁寯藻的業績,老王感悟頗深,祁氏的為官作風,表現在其入值南書房。他始終隨侍道光帝,忠於職守,辦事認真,一絲不苟,博得了道光帝“觀汝始終是正派人”的好評。任戶部尚書期間,精於鹽政管理,革浮費、禁攤派、定池價、促暢銷,從實踐中提出了“票鹽法”,在全國廣泛推行,不僅扭轉了國家鹽稅收入的頹勢,而且使鹽業呈現了活力,擴大了鹽稅稅源,被時人稱為救時良策。漕運是關系清朝京師穩定的又一件大事,他總結了道光六年海運創辦的經驗教訓,復通海運,解決了京城供養的困難。更主要的是採取招商的辦法,對當時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及近代海航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為剛正不阿、清正廉明,深得道光帝信任,因此他提出的很多主張都被皇帝所採納。他還積極支持禁煙運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主張。同時,他還寫了宣傳禁煙的《新樂府》詩三章,刊布江蘇各處教導民眾,勸誡百姓要珍愛生命,遠離鴉片。道光十九年底,祁寯藻受朝廷派遣,與黃爵滋赴福建和浙江會同閩浙總督鄧廷禎查辦禁煙和海防事宜。在他的政治生涯中,這種實干精神值得后人學習。

  親民十萬農言傳馬首,關心民瘼重家鄉

  祁寯藻紀念園區內,充滿農耕趣味的陳設令人耳目一新。這種耕讀傳家、務實愛民的精神,在祁寯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在景區有一本巨大的書狀雕塑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近前觀看,《馬首農言》幾個大字分外醒目,這是祁寯藻所著的一部重要農業著作,筆者從小生活在平舒鄉,一直從事農業科技工作,對這本書印象很深,祁寯藻不僅是一個非常有成就、有文採的高官,而且他還是一個體恤民情、關心民生的好官,是近代高官裡,唯一一個寫農業著作的人。壽陽縣古稱“馬首”,祁寯藻的《馬首農言》就分別從農耕、水利、畜牧、桑蠶等方面,論述了壽陽一帶與農業相關問題,全書共3萬余字。這部系統論述一個地區農業生產的優秀著作,不僅在清末民初時期廣為傳閱,而且對現代的農業生產和農業史研究,都有著重要的借鑒價值。

  提到茴子白,山西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曉得,華北地區種植茴子白,正是祁寯藻和其父親的功勞。祁寯藻父親祁韻士遣戍伊犁期間,路經蘭州,發現回族人桌上,每餐必有一種 “包頭菜”,祁韻士回到山西前,便設法了解種植方法,攜帶種子歸鄉。誰知,這種蔬菜在壽陽一帶生長旺盛,頗得百姓喜愛,他們將此叫做“回回菜”。道光十六年,祁寯藻著作《馬首農言》成書時,他將該菜的習性、播種方法等收錄其中,命名為“茴子白菜”。今天壽陽已是全國有名的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出產的“壽綠”牌茴子白供不應求,名氣依然不減。

  祁寯藻一生,從政數十年,雖官居一品,家產卻不及當地鄉紳富戶之半,真乃清廉的典范。同邑名儒王信之曾賦詩七絕以贊其清廉、愛民,詩曰:“身登台閣念群蒼,教織曾歌冷壽陽。十萬農言傳馬首,關心民瘼重家鄉。”

  公正養成心性方能靜,實用人才即至公

  漫步在寬敞的園區裡,蒼鬆翠柏,仿佛象征著這位大學士一生豐碩的成就。在清代,學子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出人頭地,進入翰林院,做翰林。景區內有一條寬闊平坦、象征著“中華第一書香門第”的翰林大道,前方是四座高大的石牌坊,代表著祁氏家族史上的四位翰林。

  正在景區游覽的祁氏后人祁培忠,現為陽泉市工業學校藝術系主任,他對翰林大道上祁寯藻撰寫的楹聯 “養成心性方能靜,實用人才即至公”很有感觸,聯意表明了希望朝廷能破除門戶之見,大臣不要結黨營私,應“實用人才”,一秉“至公”的施政理念。祁寯藻推崇興學育才,先后五次擔任鄉試考官,39次擔任閱卷大臣,雖然門生遍天下,但是他從來不結黨派,他推薦的人,隻要是經過考察認為是一個好官,他就向皇帝推薦。經常利用在中樞為官的便利條件,引薦過不少賢士,被稱為始終是正派人。

  道光二年三月,欽命祁寯藻為會試同考官,一時間,有錢有權的人,想方設法尋找門道行賄送禮,同僚們也有向他提出關照自家親近之人,祁寯藻總是這樣說:“吾為朝廷命官,必須一視同仁,他們乃考生,應當平等競爭!”就在考試前一天晚上,一王爺的家仆拿著一包禮品和一封信來到祁府,祁大人婉言謝絕,把客人送出門外,家仆悄悄把禮品挂在了祁府的門環之上,第二天,祁寯藻發現后,為警示那些送禮之人、狠剎科場不正之風,就把這東西帶到科場,差人挂在大門頂上,並貼一紙條:“物見本主會說話,誰的東西誰拿去。”這一舉措,對那些行賄受賄者是一個警示,對那些真才實學之人是一個鼓舞,在當時傳為美談。

  “相關鏈接”

  祁寯藻微檔案

  祁寯藻(1793-1866年),字叔穎,號淳甫,生於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幼年隨父親讀書,嘉慶十九年(1814年)考中進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斷升遷,曾任國子監祭酒、戶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戶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禮部尚書等高官。他橫亙嘉慶、道光、咸豐和同治四代,輔政為官達數十年之久,是當時晉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同時還兼任過道光皇帝的上書房總師傅、咸豐皇帝的太子太保銜、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讀。因此有“四朝重臣”“三代帝師”之稱。

  祁寯藻不僅是一位政績卓著的清官,還是一位博學多識、造詣精深的學者,能詩善文,精於書法,勤於著述。他的文學造詣很深,一生作詩3000余首,著作有《祁大夫字說》等20多種。他的詩歌語言質朴自然,不事雕琢,通俗易懂,許多詩篇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農民的悲慘生活,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來源:山西日報)

推薦閱讀

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堅定文化自信 展現中國底氣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6年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的引領下,我國的文藝創作走向空前繁榮。展望“十四五”,新時代的文藝必將繼續全面開花,結出累累碩果,迎來更美好的春天。 【詳細】

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如何打造脫貧攻堅題材文學精品? 人民網文娛部邀請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貴州省文聯、作協主席歐陽黔森,河北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為我們講述“脫貧攻堅題材報告文學創作工程”的歷程和收獲,分享創作心得和感悟。 【詳細】

精彩推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人民網評:要始終堅持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